天天看点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近代是一个残酷的年代,它的残酷在于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有天灾亦有人祸。近代又是一个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年代,它的璀璨在于在这个战乱频繁的年代,有志人士涌现,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一个个传奇的人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

主席曾说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厉害的人有很多,但是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能忘记的。这四个人分别是: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毛主席

1.搞重工业的张之洞,他注重教育,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在武汉他兴建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和四个纺织官局,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

2.搞纺织业的张謇,他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本可以选择当官的他却要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所学校,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3.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15岁自行前往成都,32岁开始创业,之后创立了民生公司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航运大亨,1938年更是在短短40天之内挽救了150多万人的生命。

4.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他是中国近代化工工业之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精盐厂,让中国人民摘掉了“食土民族”的帽子,他“抗英八年”打造了亚洲第一家掌握制碱法的企业。

今天就为大家来讲一讲这四位的传奇人生。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张之洞

张之洞,出生于兴义府官舍,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张之洞自小便天资聪慧。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接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的熏陶。不满十四的他便取得了参加会试取得进士的资格。但是直到27岁那年才得以及第进士。自此,张之洞开启了自己的政治旅途。

作为洋务派的四大地方代表之一,张之洞兴办洋务,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在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自芦沟桥至汉口芦汉铁路,以贯通南北。他还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

兴办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为了配合振兴实业,张之洞在湖北发展实业教育。其中较有成效的是创办了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农业和工业所需要的人才。

张之洞还重视西学,主张学习西方法律,并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艾尔斯评价说: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张謇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而且张謇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并未忽视发展商业。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他主张政府应建立保护奖励机制。并且张謇将培养人才、开办学堂作为发展工商业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开办学堂,引进西学,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是强国之本。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发展重工业

“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无人问”,为人所熟知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又有谁知道他的辛酸科举历程。从1885年到1894年,整整十年中间,张謇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直到1894年,张謇在四月的殿试中才得以及第状元。

近现代思想家胡适: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卢作孚

卢作孚,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民国十四年,卢作孚弃学从商,筹办民生实业公司,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从而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企业和附属设施。开辟了数千公里的内河航线。拓展了港澳和东南亚航线。

并且在宜昌沦陷前夕,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领导所创办的民生公司用自己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总理评价他:“卢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党和政府方将畀以重任,以展其才,可惜竟遽尔辞世!”

毛主席说:“近代史最不能忘记的4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做了什么

范旭东

范旭东,是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他在天津创办精盐公司,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让中国人民摘掉了“食土民族”的帽子。他“抗英八年”打造了亚洲第一家世界第三十一家掌握制碱法的企业。

郭沫若这样评价他“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