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敬澤闡述何為“青年”:找到自己的文法,表現出面向未來的勇猛創造之心

作者:封面新聞
李敬澤闡述何為“青年”:找到自己的文法,表現出面向未來的勇猛創造之心

照片 陳玉壽

封面記者張傑實習生李新月

秋天的安仁,美麗而迷人。經過一夜的雨,空氣清新宜人。從漫長的春天到盛開的秋天,第六屆中國青年作家獎正在收獲果實。10月17日上午10點.m,由成都文化聯盟青年作家雜志社、《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聯合主辦的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将在古鎮頒發,并由第六屆全國華語青年作家大會頒發,由大冢縣安仁文博工業功能區管理委員會協辦的獎項(小說1項主要獎項, 2顆"雙星";短篇小說1項主要獎項,2項"雙胞胎";1個非虛構作品主要獎項,2個"雙子星")在現場宣布。

李敬澤闡述何為“青年”:找到自己的文法,表現出面向未來的勇猛創造之心

文藝評論家、作家、華語青年作家獎評委會副主席李景澤在頒獎典禮上發表了精彩演講。他闡述了文學意義上的"青年"和"青年作家"的概念,從新時代文學史的角度出發,向廣大年輕作家傳遞資訊,用優秀的文學為自己定義時代,找到自己的文學文法,展現面對未來的勇氣, 為廣大讀者貢獻優秀文學作品,創造新的精神空間。

"什麼是青年,什麼是青年作家?"什麼是年輕作家創作的文學?我認為"青春"當然首先是時間感,青春的生理學感。但更重要的是,"青春"不僅僅是生理學和時間感,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青春"必須有勇氣面對未來,創造精神空間。今年是黨的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當陳獨秀在一個時代的旗幟上寫下"青年"字樣時,他們害怕自己說的不僅僅是年齡,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價值觀、一種能力,一種面向未來的勇敢創造,正在不斷為我們民族開辟新的精神空間。這樣的"青春"意味,我們需要反複地重溫,去回憶。"

李敬澤闡述何為“青年”:找到自己的文法,表現出面向未來的勇猛創造之心

李靜澤攝影:陳玉壽

李景澤還梳理了文學史,"從1979年開始,我們中國文學的新時代到現在40多年了。此時此刻,如果我們看我們的文學作品,我們就能想起來,一眼就能看出,這依然像是一座高聳在我們面前的山,基本上是一些1980年代長大的,獲得了巨大名氣和榮耀的作家。他們現在是大作家,但我們還沒有稱他們為老作家。其實,40年前,30多年前,他們也是年輕的作家。他們在中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對那個時代有力地定義了自己。那麼,此時此刻,我們的青年能否強大到足以定義我們生活的時代,創造我們的文法,講述我們的故事,開辟新的精神空間,在面對中國人時開辟新的視野?我認為這對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根本和重要的考驗。

對于中國青年作家獎的獲得者,李靜澤發來賀電,"我不僅希望你祝賀今年的獲獎者,也希望你思考一下:什麼是青春?想想看,你還不年輕。不要看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而是看你的工作。"

李敬澤闡述何為“青年”:找到自己的文法,表現出面向未來的勇猛創造之心

中國青年作家獎已經是第六屆了,李靜澤說。當我們到達6号時,我們已經攢夠了"錢"和"資本"。資本被花掉,錢不用來儲蓄,這樣資本就能越來越大。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這種文學的"資本",我想,就是,用力、勇敢地肯定慈悲啊,找人才,做出我們的判斷。李敬澤也對中國青年作家獎寄予厚望,"希望該獎項能保持青春品質、青春志向和青春志向。我相信,我們的獎項将在新時代的中國文學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讓我們一起,在下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成就一個配得上這個時代的文學成就。"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