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作者:新民周刊

公衆眼中的"天才少女"一直生活在争議之中。

|竹

姜芳舟從小就出名,似乎也是一個搜身火熱的男人。丢分入場,母筆、性騷擾、抄襲,讓她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輿論争議。

昨天(6月7日),江方舟再次受到國際交流基金會審計檔案的訊問,該檔案在日本外務省官網上公布。在這份檔案中,中國作家蔣芳舟受日本邀請并資助,在2015年居住在東京後出版了文學作品《東京一年》。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網友們在2017年接受了姜方舟的專訪,當時她說她很高興去,因為她對2015年底的寫作有疑問,就像日本國際交流會邀請她到東京交流一年,每月提供約2萬元的資助一樣。江澤民當時的工作是"無所事事",2017年出版了《東京年》。

不少網友認為江方舟是在"拿錢做事",收到日本外務省的資金為日本申報,有人憤怒地問他"日元好賺嗎?"。其他網友質疑江方舟的書對女性内容的描述有多麼不恰當。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6月7日下午,姜方舟回應承認,她參加了2016年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組織的為期三個月的交流活動,期間她與日本作家以及同期去過日本從事農村教育和舊環境改造的學者和教師進行了學術交流和讨論。

6月8日上午10.m,江方舟再次回應多起糾紛,稱邀請方按照國際交流慣例支付了2萬元,用于日間生活和研究的所有費用,此外不收取額外費用。為了駁斥網民"拿錢做生意"的指控。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被邀請的不僅僅是江方舟

這隻是正常的學術交流

邀請函的來源究竟是什麼"日本國際交流财團"

針對江澤民的回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于1994年3月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以促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2008年5月,繼日本政府與日本政府簽署《關于互相建立文化中心的協定》後,中日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政府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更名為日本文化中心。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檔案中提到的所謂"加強中日智力交流",就是日本于2008年開始在中國輿論領域尋找和聘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為他們提供體驗日本生活和學習的機會,與日本各界人士接觸, 然後,通過他們在中國的聲音,促進中國社會對日本的了解。

江方舟于2017年出版的書也明确指出,這是江方舟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邀請,在東京獨自生活了一年後寫的日記小說。這本書現已發行15萬冊,并由日本《新聞周刊》報道。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然而,這場動蕩并沒有随着江澤民的回應而結束,從之前的報道來看,過去六年中每年都有"交流中國知識分子加強中國知識分子的招聘"項目。到2019年,該項目的累計受邀者人數将達到196人,其中105人将是個人,91人将是合作者。

其中,有許多中國知名名人,如何兵,熊培雲,馬國川,段紅清等,截至撰寫本文時,他們還沒有聽說過這一事件。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自嘲是"一個沒有作品的年輕作家"

除了這本書的初衷受到了質疑,這本書的寫作水準也受到了網友的批評。

筆者指出,在豆瓣上,《東京年》的評分為7分,其中三星和四星最多,但最受歡迎的評論幾乎被負面評價所主導。有網友表示,書中内容不多,讀一張便條《流水記》的感覺,價格68元,完全一文不值,大部分錢都花在了取景上,裡面是很多姜方舟的照片。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而文章裡面更多的是一種方式:江芳舟去看博物館、戲劇、繪畫展,沒有實質性的經驗,而是讓她想一本書,然後再講一遍書。比如,她寫信去看唐朝子廟,提到日本作家石黑一郎的小說《寺廟的平衡》,然後又講了一遍小說,最後不知道唐昭帝廟是什麼樣子的。

有網友評論:如果不是江方舟的名氣,還會有人讀這本書嗎?回顧江澤民的人生經曆,幾乎一路開綠燈:7歲寫作,9歲出書,12歲在多家知名媒體專欄,19歲被清華大學錄取,23歲大學畢業後成為《新周刊》最年輕的副主編。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但公衆眼中的"天才少女"卻一直生活在争議之中。2008年,清華大學丢了60分接受蔣方舟,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轟動,當時江方舟的聯考語言隻拿到了117分,不如清華的工科學生,很多人質疑"文學天才"的稱号。

2012年8月1日,阿爾克孜在推特上說,江澤民的很多文章都是他的母親、作家尚愛蘭寫的,而江方舟在散文集《打開天窗》中寫了《打開天窗》,還有一篇文章《白字小姐》,粗暴地說,他經常寫錯字:"'好''好'是四橫, 我寫了三個水準甚至寫了十年。"

這位九歲的孩子用錯别字寫了十年的書,令人懷疑,江方舟和他的母親都沒有對這一事件做出積極回應。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有一個關于"為什麼姜方舟不被看到"的答案,指的是一個關鍵點 - 不值得坐下。成年後,江方舟的文藝表現水準并不令人信服。在公開場合,江方舟隻有兩種姿态:一是放下書包,江方舟隻是被動地接受觀點,很少自己輸出;

25歲時,江方舟出版了一本新書《我承認我沒有經曆過滄桑》,但這一次,她開始被當作一個普通的成年人對待。

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審判的童年》中,江方舟似乎急于擺脫一系列标簽:"兩天前,一位記者問我,你是認為人們記住的是你的工作,還是你讓人們記住了。後來我以為,我的成長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交新聞,我不想成為一個象征性的東西,也不想成為社交新聞的主角。"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在一次采訪中,在自我評價上,江方舟自嘲:一個年輕、有才華的女孩,已經不年輕了,一個沒有作品的年輕作家。創造是唯一能把蔣方舟記在心裡的東西。正如她所說:你可以說我未婚,或者你可以說我在性别市場上被選中,但你不能質疑我一直在寫它。

資料來源:Observer.com,北美國際學生雜志,Getty

蔣方舟最新回應:我絕不是“拿外務省的錢”

未經正式授權,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以其他方式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所有平台稿件,違者予以查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