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作者 | 萬翛          編輯 | 範志輝

“又要回到安全套和棒棒糖也算專輯銷量的時代了。” 

Reddit網友sundayontheluna在看到Billboard的新規則時,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但ta并不是唯一一個把Billboard新規則和安全套聯系在一起的人。在Twitter上,還有大量網友留下類似的留言,比如“我起床後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Billboard又恢複買安全套的那個規則了。”又比如,“Billboard是個騙局,怎麼粉絲買專輯是詐騙,而捆綁銷售安全套卻是被鼓勵的,不算詐騙呢?” 

近期,Billboard宣布更改規則,計劃從今年6月30日起,Billboard 200将把“粉絲包”銷量計入專輯榜。所謂“粉絲包”,就是指專輯銷售加上周邊銷售的某些固定搭配。但在引發業内外巨大争議後,Billboard在2020年7月13日宣布不再将捆綁銷售作為所有排行榜的依據。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Billboard 200作為最重要的榜單之一,上榜乃至登頂意味着更高的曝光量和商業資源,向來是藝人和粉絲們的必争之地。而“捆綁銷售”作為近年來最具争議性的規則之一,為何又在被取締不到三年後回歸了呢?

“捆綁銷售”帶來的鬧劇會重新上演嗎?

“捆綁銷售”并不算什麼新鮮事。

在2020年之前,Billboard一直将這種捆綁銷售算作Billboard 200專輯榜的依據之一。随着流媒體的興起和專輯銷量的下滑,捆綁銷售激增。 

2018年8月,麻辣雞Nicki Minaj的專輯《Queen》銷量被說唱歌手Travis Scott的《Astroworld》超越了。Nicki Minaj在社交媒體上抱怨,Travis Scott是因為将自己的巡演門票捆綁專輯銷售,才成為了冠軍。同年9月,登上《艾倫秀》(Ellen)時,Nicki Minaj再次提到此事,“當你的專輯銷量輸給的是一個賣T恤和周邊,還賣自己尚未公布的巡演門票的人時,你感覺被耍了。”

話題女王Micki Minaj的抱怨将争議推向了至高點,但捆綁銷售熱潮卻越走越高漲。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在2019年左右的時候,各路藝人更是将捆綁銷售發揮到了極緻,創意百出,形成一股“周邊”狂熱。不僅有大量唱片公司在周四下午(排行榜跟蹤一周情況的最後一天)推出大量黑膠唱片和CD以提振銷量,還有藝人靠着各式創意周邊登上排行榜。 

比如,2019年5月,Miley Cyrus在宣傳EP《She is Coming》時,将自己的數字EP和帶有EP名的避孕套進行了捆綁銷售,定價為20美元。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2019年7月,Post Malone則為了新專輯《Goodbyes》提供了75美元的泳池浮具,捆綁自己的數字專輯進行銷售。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說唱歌手Tyler, The Creator則在定價為40美元的粉絲包裡加入了T恤、别針、貼紙、數字專輯以及一個寫着“投給Igor”的庭院标志。與之同期競争第一的DJ Khaeld,則在個人網站上推出了大約50種不同的粉絲包,将專輯和T恤、填色書、沖浪短褲等捆綁銷售。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據Billboard的聲明,幾乎所有2019年登頂過Billboard 200的歌手都受益于捆綁銷售的助推。

比如Celine Dion雖然不提供捆綁銷售,但粉絲可以通過購買她的巡演門票來索取一張她的新專輯。在2020年1月發售專輯之前,Selena Gomez和Kesha都将自己網上商店的粉絲包數量翻了一番。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雖然捆綁銷售變成了業界的普遍操作,但也引發了不少争議。 

反對者認為,捆綁銷售扭曲了排行榜,使其反映的更多是整體粉絲人數,而不是專輯的實際受歡迎程度或者音樂消費的水準。 況且,捆綁銷售有時會讓人分不清歌迷是否真的有意願購買專輯。 

後來,Billboard要求捆綁銷售的商品必須以單品的形式售賣,且周邊單品的價格需低于捆綁銷售的價格。 

不過,隻要捆綁銷售還在,就會有人合理利用規則,也就會引發争議。 

2020年5月,鄉村老将Kenny Chesney宣布,由于疫情,他将推遲巡演Chillaxification到2021年,這原本是疫情期間,衆多被推遲的巡演之一。但這個消息卻惹毛了不少音樂消費者,大多數是嘻哈巨星Drake的粉絲。因為Kenny Chesney的第九張專輯《Here and Now》超過Drake的新專輯《Dark Lane Demo Tapes》,獲得了Billboard 200榜首,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Chesney的捆綁銷售。 

據《福布斯》報道,《Here and Now》專輯售出23.3萬個銷量機關,其中22.2萬都是實體專輯銷售,隻有1萬銷量機關來自于流媒體,即1340萬點播量。而《Dark Lane Demo Tapes》的22.3萬個銷量機關中,數字專輯銷量機關超過20.1萬,即2.691億次點播。 

可以看到,Drake這張專輯沒有門票或周邊綁定銷售,甚至沒有實體專輯出售。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但這并不會改變什麼。Kenny Chesney的唱片公司華納音樂高管Ben Kline告訴《紐約時報》,由于歌迷對于CD捆綁門票銷售是知情的,是以他們并沒有違規。況且Drake也不是什麼佛系玩家,為了宣傳單曲《Toosie Slide》,在單曲發行前,Drake團隊就邀請TikTok網紅為單曲造勢,此前《Scorpion》還由于在Spotify上廣告太多,引發部分Spotify訂閱使用者要求退會員費。 

而支援者則認為,捆綁銷售可以讓榜單反映出藝人的整體實力,也有利于為超級粉絲們提供服務。并且,由于捆綁銷售通常伴随着大型巡回演出活動或品牌營銷策劃,這為大環境賦予更多活力,也讓不同類型的歌手都有機會上榜Billboard 200。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行業争議一直存在,最終Billboard于在2020年7月宣布不再将捆綁銷售納入榜單依據。 

但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三年後,捆綁銷售再次回歸。

不過,為了避免之前那些争議的再次發生,此次Billboard重新推出捆綁銷售時,也進行了更詳細的限制。“每張發行專輯僅能有兩種粉絲包——比如一件T恤+一首(張)單曲/CD,并且每個粉絲包裡單品銷售必須在同一個網站有分開售賣;粉絲包将隻包括周邊,門票、見面會、虛拟商品或好處都不算;粉絲包必須包含一張實體專輯:數字下載下傳和周邊的組合将不被榜單計入。并且,粉絲包的搭配必須在開售日之前獲得Luminate和Billboard的認可”。

為何改規則總是被罵,但仍有必要?

每次Billboard修改榜單規則都會被認為針對了誰,這次也不例外。 

有網友抛出一連串問題,如“為什麼周邊可以算?為什麼是六月?誰要在六月發歌?肯定有問題……”、“誰是要在下半年發歌并且同時有巡演的歌手?” 

還有各家粉絲懷疑自己的偶像被針對了:“我希望BTS下一次發歌有捆綁銷售,這樣Billboard就會又移除捆綁銷售規則,因為他們看到BTS登頂時,總想着要改規則”、“他們就是造了個規則故意來阻礙Taylor Swift上榜的,他們知道這行不通,就決定要在Taylor巡演時搞一個特别的例外。”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但是,如果回顧Billboard過去十年的重大規則變動,除了各種為維護榜單公正性而做出的修訂限制之外,都與音樂行業的重大變化有關。

比如2020年開始,也就是YouTube推出YouTube Music之後,Billboard将YouTube官方視訊播放量納入Billboard 200榜單的考量依據,給予YouTube和Apple、Spotify等其他平台一樣的權重。去年,Billboard還宣布限制單個消費者每周有效購買單曲和專輯的次數從4次縮減至1次,批量購買和回購2個以上都不作數,以防止粉絲們靠買數字專輯來刷銷量。 

當然,這些規則修訂無一例外都遭到了大量的質疑和争議。 

比如限制數字專輯銷量這件事,就被BTS粉絲認為是針對他們。有粉絲認為,BTS此前一直沒能在Billboard 100上有所突破的原因,是該榜單對于美國電台播放率的考量比重比較大,而這是外國藝人很難突破的地方。 

再加上Army(BTS粉絲)人數不算多,難刷播放量,是以Army們隻能通過花錢買單曲來打榜。從Army自己放出的圖就能看出,BTS專輯銷量是如何遙遙領先的。而在修改規則後,勢必會讓偶像類型的歌手更難登頂Billboard 200。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但據Billboard報道,捆綁銷售的回歸其實也是音樂行業萬衆期待的結果。 

2022年秋,Luminate和Billboard與唱片公司進行了一天的會議,探讨與排行榜、資料相關的話題。據一位在場的唱片公司高管透露,“所有人,包括主流和獨立廠牌都在說,請讓我們再次售賣粉絲包吧。” 

一些音樂公司高管認為,商品捆綁銷售是衡量藝人或專輯受歡迎程度的好名額,這有利于超級粉絲展現他們的價值。這些粉絲或許已經每個月花了10美元訂閱音樂,但還不夠,他們還要收集周邊商品,就像以前的人會收集老式CD或黑膠唱片一樣,這也促使唱片公司在銷售上面發揮創意。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對于粉絲來說,穿上你的偶像創造的東西仍然是不可抗拒的。這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文化評論家Ineye Komonibo表示,“但當你愛上一位藝術家時,你會想擁有他們的一部分——這樣你們就可以透過某種方式建立聯系。”

對于音樂行業而言,這也将是一針興奮劑。在唱片公司内部,關于“捆綁銷售”的決策過程有時會演變成營銷主管和财務主管之間的拉鋸戰。 

如果綁定銷售的價格合理,這種粉絲包自然是有利可圖的,唱片公司或還能從商品銷售中抽成。但有時唱片公司也會為了提高藝人的曝光度和商業價值,極力追求排行榜上的名次,不惜賠本賺吆喝。 

比如,2011年Lady Gaga的專輯《Born this Way》就曾在亞馬遜平台以99美分的低價出售。在發行的第一周,Lady Gaga最終賣出了超過100萬份專輯,但其中近一半(約44萬份)都來自于亞馬遜的大甩賣。這還直接導緻了Billboard修改規則,規定價格低于3.49美元的專輯不得計入。

Billboard再改榜單規則,“捆綁銷售”為何取締後又回歸?

毫無疑問,捆綁銷售的回歸會再次刺激超級粉絲們的狂熱消費,也會帶動起音樂行業實體消費的增長。而加上此次對“捆綁銷售”的具體限制,相信對于“捆綁銷售”的争議會更小一些。

結語

但不論如何,過度迷戀榜單是沒必要的。 

在SoundCloud高管David Turner眼中,“Billboard榜單本身就不是為了反映最受歡迎的音樂,而是最能賺錢的音樂。”不然Billboard就不會區分免費播放和訂閱播放的權重,也不會允許捆綁銷售了。 

在音樂品味日益分衆化的年代,盡管一張綜合性的榜單仍是對藝人的巨大認可,但藝人和粉絲都應該看清,一張榜單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音樂成績,有時候刷到無法被認可的榜首,反而隻會損害藝人和排行榜的形象而已。 

如同《權力的遊戲》裡說的那樣,“任何強調自己是王的人,都算不得真正的王。”(Any man who must say, "I am the king" is no true king.)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