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類APP體驗好不好?可從這些名額衡量

閱讀類APP體驗好不好?可從這些名額衡量

咖友提問:怎麼評估閱讀類APP閱讀體驗的好和壞?應該分解為哪些可量化的名額?

最近開始做閱讀類産品,對閱讀體驗優化這一塊需要做一個調研,想聽聽大家的建議。

來自凱撒 知名第三方支付公司 營銷的回答

被稱為書蟲,這種問題自然要聊兩句。現在閱讀的APP實在是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亂。如果具體聊閱讀體驗的話,不妨先聊幾個例子:

當當讀書:畢竟前身是一個圖書購物商城,做出來的app延續了這個思路,把買書和讀書放在一起可以了解。但是,讓人不爽的是,在閱讀體驗的方面,當當讀書的行間距和字間距設計不是太好,字型比較稀疏,更頭疼的是使用者還沒有地方可以進行調整,雖然提供了當當讀書提供了五種閱讀背景。但也無法掩蓋這個閱讀過程的“不爽”。

藏書館:圖示是隸書的一個“書”,白底紅字,簡約,文化氣息弄。整個APP真的很像是個人的移動圖書館,使用者一打開就是自己的書架。另外,書的資源很多,即時是比較偏門的書,比如哲學類,也可以找到。直接借閱,無需付費購買是其一大特色。

書的分類也比其他的閱讀器好很多,主要是在藏書館少有校園言情穿越懸疑犯罪同人曆史等等網絡暢銷但是無營養讀物。對于正常的書的類目,比如:生活、傳記、旅遊、曆史、藝術、文學、社科,藏書館做了比較精細的分類。點開藏書館看書,有一種文人的逼格。

另外,社交功能是其另外一個亮點。

1、附近的人在讀什麼書:可以提高讀者閱讀的積極性

2、讀同本書的人:很容易就讓人找到志同道合的書友

3、藏書達人:仿照商城的收藏功能,給喜歡書的人存放想看的書

整個社交活動都是圍繞圖書這個主題展開,閱讀、藏書促進社交,在社交中也進一步提升閱讀量,真的蠻不錯的,産品定位上遠遠勝過于其他的同類APP。

關于閱讀社交,我特别想說的是,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點,但也是很難把握的一點。在古代,另一種志同道合的人就是書友。從藏書館這樣的架構看,開發者一開始對這款就是有重視的,但是現在打開APP後,直覺的印象就是我不知道他跟其他同類閱讀軟體有什麼差別。如果能做到,其實是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使用者的。

豆瓣閱讀:我不知道豆瓣閱讀的産品在推出來的時候的思路是什麼,因為按照我對豆瓣的了解,可以搞一個原創版塊(有據說,但是口碑一般)。

我覺得豆瓣閱讀會這樣原因就是沒有用心--特别是把閱讀和筆記分開這一點。根據實際閱讀的場景,對于那些已經形成好的閱讀習慣的人,記筆記(标注)或者寫書評是很常見的需求,豆瓣的PM沒有考慮到?說不過去。從真正閱讀的時候來看,豆瓣閱讀是不支援标注與做筆記,而隻能通過豆瓣廣播分享本頁。不知道它為什麼這樣做,有時候我就想标注一句話怎麼辦?(這個很顯然的痛點啊,怎能忽視?)另外,豆瓣把購買和閱讀也放在了同一個App裡,不過豆瓣這個做的還好,沒顯得App很亂。豆瓣的購買也走的是App内購流程。其它體驗感覺還好,排版不錯,也比較美觀,有目錄。我們可以接受不能搜尋,不能分組,但是居然不能修改字型(這個點就比較讓人難以了解了)

豆瓣閱讀給使用者的感覺就好像是為了趕作業一樣送出了就完事兒了。但是,不論怎麼說,還是比當當好一些。

唐茶:唐茶的特點就是界面很簡潔,簡潔到我覺得足以和Kindle媲美。唐茶也是采取把購買和閱讀分開的方式,也就是說買書隻能到網站上去買,用起來,主

要這幾點:

1、不支援全文搜尋

2、 支援目錄和書簽,但不支援标注,字型轉換

3、 能簡繁轉換,能朗讀,這兩個是比較特有的功能

4、 書的資源來說,還是太少,可能是因為人力有限,制作速度太慢

另外,書的價格偏貴。它的定價體系和App一樣,有6塊、12塊、18塊、30塊等幾個價位,偶爾還有一塊錢的,但很少。一些公版書在Kindle等其它平台上都是免費的,但它還要收6塊錢。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唐茶的定價政策會是這樣,連Kindle都知道要推一些免費的所謂“公版書”,而唐茶卻偏偏在人家免費的産品上收費,不是打臉麼?如果是因為它排版好,制作成本高,盈利壓力大,是以定價高,那也得做了調研之後再定價,這麼定肯定會流失一些客戶。

另外,唐茶,比較喜歡出單行本,單行本可能是因為有些方面的體驗會做得好一些,但我還是喜歡将書統一管理,也不想因為這個裝太多App。推出單行本還要App Store稽核,釋出周期會慢些,蘋果也會從中抽成,是以他們現在已經不出單行本了。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唐茶的品牌并沒有統一,我在網上看很多地方他們自稱位元組社,讓人頭暈。不管怎麼說,還是很有潛力的。

其他:據說京東,網易也推了閱讀。京東的我沒有看,網易的網易雲閱讀讓我直接覺得網易是有多麼的粗暴。網易雲閱讀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定位不清楚。

你網易雲閱讀上,可以看資迅,又可以看書,居然還可以收郵件,這個就已經開始亂了,讓人不禁yy網易是不是考慮把所有業務都放到這一個App裡。網易居然能夠認為看資訊和看書是完全相同的需求?這不是啤酒和尿布的關系,别瞎整什麼長尾。看資迅大部分是碎片時間,休閑娛樂為主,而看書相對比較正式,而且時間會比較長,怎能放在一起。最粗暴的地方是:他把推廣的書和使用者的書混放在一起,按照網易的規則,推廣的書是可以點選橫幅直接下載下傳的,當網易把兩者放在一起後,意味着使用者點選後就可以下載下傳了,這種做法很山賊。

聊到現在,其實閱讀體驗的無非是幾點:

1、書本類目要清晰,要全

2、書本的排版一定要好。哪怕是字型類别隻有一種,排版上也不能太差

3.、不要有太多廣告(就算是為了營運的需要,推廣的手法,試着想一下,沒有那個人對打開閱讀器,挑選書目,看書的時候喜歡看到廣告蹭蹭蹭的出來)

4、閱讀社交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可以建立起一個良好的閱讀生态鍊。

多說一句閱讀社交的問題,根據從0到1的理論來看,這個閱讀社交隻是整個産品後面的一個0而已,還有一切的營運工作也隻是0, 我覺得網易雲閱讀就是個反面教材。閱讀APP,1肯定是閱讀上,是提供的書的品質上。這個做好了,後面的0其實很随意。

點選閱讀原文,即可收聽由喜馬拉雅電台提供的精彩音頻。

閱讀類APP體驗好不好?可從這些名額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