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注重某一個點或環節的效果,忽視整體是否良性運轉,經常是實體店效益不佳的原因,用目前的邏輯來說,就是局部的優化已無法帶來全

作者:靈獸山

注重某一個點或環節的效果,忽視整體是否良性運轉,經常是實體店效益不佳的原因,用目前的邏輯來說,就是局部的優化已無法帶來全面的持續改善,想用單點突破去破局也不太可能。比如高成本效益商品,沒有獲客系統銷量肯定起不來,邏輯是缺乏全管道經營能力。

還有做直播,沒有商品組合政策是做不好的,背後是缺少供應鍊和選品能力;一切圍繞盈利經營但總不理想,因為盈利隻是副産品和結果,營運系統不完善遲早會出事。事實是,成功是多種因素的集合,而失敗出現一個問題就夠了。

判斷一個事能不能做,一個店能不能開,一個模式是否正确,最好先考慮有哪些負面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可能會導緻失敗。以失敗的角度為前提做事,這件事就會有底線,出問題的幾率會降低。若是從理想化或隻看幾個可能成功條件做決策,這樣反而更容易失敗。以經營邏輯講,經營更需要複合型的通才,體系需要有效地良性運轉,而不是個體發展的專才。

這類情況新零售中最多,都想要規模要效率,然而業務沒有良性運轉一切都無意義,最後哪一個也沒實作,因為沒有失敗的底線和邊界。實體店其實也不少,比如開超市,選址和做線下店,做社群與即時零售還有經營數字會員,表面上全管道結構成型了。

但最難的精準選品能力不足,線下和即時零售SKU如何錯位不知如何做,這樣的超市開了也沒前景,全管道隻是彌補曾經線下流量的損失,除了迎合了消費習慣,其實和傳統店沒差別,也賺不到錢。就像大賣場沒了通道費用和租金,線上銷售補齊了所有線下銷售,但盈利能力沒了。

購物線上化是最大的管道變化,不算線下零售,全管道模式中的電商零售和社交零售都是線上化,不過線上化一直在進化,如果即時零售成為了電商零售置于實體店的一種标配,那社交零售延伸了更多細分管道。

比如直播、内容電商、興趣電商和本地生活平台,這些線上模式對實體店甚至品牌商也都很重要,不同的線上管道有更多的多樣性需求,每個需求都可能是門店品類矩陣中的一個細類,是能起銷量的SKU簇或某個社群團購的單品。

實體店沒客流,和即時零售合起來業績也一般,或者盈利能力不足,都是管道沒有良性運轉的例子,而管道良性運轉也隻是門店系統性良性運轉的一個點和環節,要想有更好的效益就需要不斷完善。當然現在管道碎片化嚴重,擷取顧客也需要準确核算成本進而做資源配置設定。

營銷4P的産品、價格、管道和營銷是一個運轉系統,産品是供應鍊和差異化商品,價格是成本效益和質價比,管道是三維的全管道,營銷是數字會員和創新,在4P之上再加上正确戰略,精準定位需求,高坪效高人效,數字化和有效營運,就形成了良性運轉的基礎,其前提是以失敗因素做邊界而不是成功條件,也不是效率或規模。實際上最講究降本增效的永輝繼續巨虧,做規模的每日優鮮早就消失了。

最後,一個營運系統是複雜的,業态資源也是有限的,想要做到整體良性運轉也不太現實,但是方法可以換邏輯不能變,先看整體可行性再看局部的良性運轉。經營需要輕重緩急的布局,分階段的達成目标,是以有必要關注重要的,而不隻是可以衡量的因素,體系良性運轉比盈利更重要,系統性思維也是基礎。#靈獸山商業筆記#

52周MD商品規劃(日本體驗式營銷經典之作)

注重某一個點或環節的效果,忽視整體是否良性運轉,經常是實體店效益不佳的原因,用目前的邏輯來說,就是局部的優化已無法帶來全
注重某一個點或環節的效果,忽視整體是否良性運轉,經常是實體店效益不佳的原因,用目前的邏輯來說,就是局部的優化已無法帶來全
注重某一個點或環節的效果,忽視整體是否良性運轉,經常是實體店效益不佳的原因,用目前的邏輯來說,就是局部的優化已無法帶來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