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作者:績效學堂鐘老師

導讀

  • 傳統行業做1億的銷售,需要多少人手?過去要200-300人,現在平均隻要40-50人。人效提高5倍,如何做到?
  • 工貿企業的概念不是自産自銷,也不要輕意擴産,而是“自己銷售、集約生産”或“自己生産、集約銷售”,真正回歸“以銷定産、工貿雙強”。
  • 制造型企業原來70-80%的員工在工廠中的房間一線,以後不要超過50%,多拿的訂單做分銷,多出來的人分布到整合、委外、物流、商務等陣地。
  • 提高人效和産效,是中國制造業的當務之急。人效低、工資低,投入高、成本高,這樣的工廠未來沒有前途。

一、認清大勢、客觀定位、先強後大

曾經,做大企業是多少中小老闆的夢想和追求。但時代發展到現在,很多盲目求大的企業正在面臨巨大的風險和壓力,包括借貸資金的債務風險、高昂的固定成本、需求萎縮帶來的銷售下滑。

如果企業自身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還不夠突出,積累沉澱的還不到位,就不要以追求做大為經營方針,踏踏實實地做強,由強而大,才是最好最長效的發展路徑。

當然,當企業處于不同的狀态和市場環境,要選擇更有利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針,正如以下四圖所示: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無論企業采用哪種發展定位模型,提升人效都是所有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尤其是中小企業,本身遇到的問題就非常多,而且短期無法解決,甚至未來會變得更為困難:

1、人難:招人難、養人難、留人難,是很多中小民企的通病,除非你願意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否則這些問題無法得到根除。如果人力成本高到企業難以承受,失去生存的盈利能力,企業活不下去了,愈加不可能給予員工更高的報酬。

2、效難:員工缺乏自主、自律、自動,必然會造成人效低、績效差的結果。是以,效難與人難本質上是一對難解之謎,因為人效與績效不好,老闆沒有意願和實力給員工加薪。反過來看,員工得不到激勵和好的回報,也無法持續努力創造價值、增值。

3、錢難: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高,融資難度大,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要改變這個難題,就需不斷擴充融資方式與改善資金效率。例如,大額融資、短期融資靠金融機構,其他融資靠股權、合夥人等,後者不需要高額債息,還能整合外部資源與優化内部人才。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老闆的三痛:人流、績憂、薪愁

二、轉變思維、業務模型、内挖人效

企業可以謀求做大,但是要以做強作為先決條件。大而虛,不如小而美。大而強,須強于内。同時,做小企業,企業雖小,業務可大。

在目前這種環境下,更多的中小企業要轉變經營思維。比如,一家工廠接單生産,一年可以做1億的銷售産值,過去人效是年均40萬,常年配置250人左右,訂單少的時候減點人,訂單多的時候緊急招人。這種狀态帶來兩大問題:

一是由于人效低、利潤薄,員工工資福利偏低,是以團隊穩定性差,新招的勞工缺乏認同度、熟練度,不僅産效低,而且品質同樣不穩定。

二是由于工廠不好招人,在人力配置上,經常偏向于高訂單狀态。這三年大環境不好,很多工廠訂單下滑的挺厲害,但不少工廠不願意主動精減人員。

我有一企業家朋友經營着一家外貿工廠,訂單相比之前跌去了80%多,工廠原來有300多人,現在也有200人上下,長期是上三休四無加班,勞工的工資非常低,少掉的100人都是勞工自己走的,老闆不願意主動減人,雖然連年虧損還在死扛,心裡直等着環境轉好訂單回流。

後來我跟他說,你改變一下思維吧,試着朝“把工廠做小、做客戶做大”的方向努努力。他實在扛不住了,隻能聽我的建議。把全廠員工減到50人,留下精英,給他們加薪做激勵。做好現在的訂單,然後積極尋求更多的訂單,新訂單自己也不做了,交給友商一起做。

過去他的廠在旺季時最缺的是勞工,現在招的都是業務和訂單、報關、物流管理崗。從過去的年人效40萬,一下子提升到80-100萬,員工的工資平均增幅達到30%多。企業人效高了,員工的工資肯定不會低,企業的盈利能力一定會更好。

其實這種操作,早在20年前日本企業就在這麼幹的。純工廠和工貿企業的定位是不一樣的,純工廠就是自主研發、生産、銷售,同時也會有很多的委外友商。日本很多大型企業,包括索尼、佳能、松下等擁有的友商都在幾千家以上。而工貿企業,基本上都是自己生産核心的部分,其他訂單交給友商完成。

不過,我們的民企老闆不是這麼想的,如果能拿到更多的訂單,一定是自己全部幹完它,然後不斷增加裝置、擴張産能,工廠越搞越大。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麼幹好像沒有問題。

但是,這幾年國内國際市場環境不好,訂單下滑而且非常不穩定,未來還可能成為常态的時候,還用這種固有思維可能不行了。早在20多年前,日本也遇到這種狀況,在形勢逼迫之下,日本中小企業開始向工貿的方向發展。

那麼,一家工貿企業的人效應該是多少?

假設你公司年銷售1億,現在的平均人效是年40萬,公司有250名員工,如果公司還有相對可觀的盈利,那麼年人效40萬則是可接受的結果。假設今年訂單下降了20%,年銷售可能隻有8000萬,那麼要維持40萬的年人效,員勞工數保留200人左右即可。

如果站在發展的角度,人效還是要不斷提高的,因為員工的工資福利也需要跟上物價和通脹。是以,去年的年人效是40萬,今年、明年需要适當提升。否則,上升的人力成本将不斷蠶食企業的盈利水準。

企業如何大幅提升人效?

假設該企業鎖定人效提升至80萬,比過去增長一倍,轉型是必然的選項,那麼工貿雙強就是主要的方向。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參考:工貿企業如何轉型升人效

三、變革機制、利他思維、利益驅動

企業要提升人效、優化績效,靠的是什麼?對外是正确的定位與規劃,對内是有效的激勵與規則。

靠強化管控、督導,細化流程和規章,能不能提升人效?不能!

因為管控與限制,隻會得到員工非常表面、低值的表現,卻無法擷取員工的高價值與增值。

從本質上看,老闆與員工的關系就是交易與交換的關系。老闆想得到的是員工的能力和價值,而員工想要的是收入與發展。老闆就是定好配置設定規則,員工拿的越多,表明貢獻越大。

是以,衡量一家企業好與不好,就隻有一條标準,而且這條标準還是老闆定的。

如果老闆隻想為自己賺錢,這家企業算不上好企業。如果老闆開始想辦法幫員工賺錢,這家企業開始往好企業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家企業,員工能掙到錢、老闆也能賺到更多盈利,這才是優質的企業。

為什麼很多企業的薪酬變革是失敗的,因為涉及薪酬變革的三個誤區:

  • 一是為了管控員工的收入,目的在于降低人力成本;
  • 二是植入高目标考核與高要求标準,目的是迫使員工達标拿結果;
  • 三是讓薪酬體系更規範,目的是計薪發薪有标準有規則。

其實,這些都不是薪酬變革的根本目的。

成功的薪酬變革,隻有一個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改變員工的角色和定位,讓員工為自己幹、為結果幹,以此為員工創造更多的加薪機會,員工增值加薪企業增效增利,最終實作互利共赢的結果。

機制變革一定要做到的三點:

  • 一是輕管控、全績效、重激勵!
  • 二是建立新思維:“管理=量化”、“經營=資料”!
  • 三是想分錢、懂分錢!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輕管控、全績效、重激勵

中小企業如何将降本增效做到極緻?

1、中小企業降本空間不大,增效重于降本。如果外部不能增利,内部必須增效。

2、中小企業的焦點不是為了降本而降本,而是把錢如何分在内部增值增效上。

3、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利用平衡的原理,實作以合理或較低的投入創造最大的産出。管理層通過KSF機制,證明自己的價值、創造更多的增值,進而及時地獲得相應的加薪與獎勵機會。

4、PPV個人産值價值量化模式,作為内部産值核算與彈性激勵的機制,向執行層要效率要結果。尤其是動态産值模式,一手強調投入/成本/品質,一手追求産值産效,并且将兩者通過算法機制、高度組合設計,讓員工想方設法實作降本增量的結果。

大勢突圍 | 降本增效=做小企業+做大客戶+機制變革

KSF//PPV:互利共赢 增值加薪

企業降本增效一定要養成的5個好習慣,如果你能做到,可以降本減費10個點:

1、精兵:精簡人手,優勝劣汰、主動撤消低價值崗位

2、組織:優化行政架構,建設經營組織,推行賽道化模式

3、機制:打破固定配置設定,資料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強化彈性激勵

4、管理:簡化流程,讓管理變得更簡單,讓機制變得更強大

5、預算:凡是支出均有預算,凡是目标均有激勵,實作資料化經營

宏成咨詢原創:薪酬績效的12個真理

一、企業要向員工購買的不是能力、時間和經驗,應該是結果和效果。

二、要想讓員工比過去更努力,不是加強管控,而是強化激勵。

三、薪酬變革從打破固定工資開始,建立彈性激勵機制是唯一出路。

四、績效落地從打造三次配置設定開始,目标就是為了實作降本增效。

五、企業可以給員工安全感,但一定不要助長他的安逸。

六、老闆要懂得分錢,因為分錢才能讓員工賺錢企業盈利。

七、企業必須做對兩件事,一是選對人,二是做對機制。

八、企業缺的不是人才,而是高效的配置設定機制。

九、一切不以加工資為導向的績效考核必将走向失敗。

十、薪酬要組合,激勵要疊加,實作員工價值最大、組織人效最優。

十一、員工自動自發地工作,才能真正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十二、決定人力成本高低的不是員工工資,而是工資費用率與人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