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天救援》辟謠,未敷衍北大學生差評,但片方從根子上就錯了

五一檔上映的電影《驚天救援》,遭遇北大學生差評的事情,在網絡上發酵三日之後,《驚天救援》方面終于在4月25日晚間進行了辟謠:

《驚天救援》辟謠,未敷衍北大學生差評,但片方從根子上就錯了

還原真相,珍惜交流。

關于4月22日電影《驚天救援》在北京大學的映後交流活動,網絡上出現了不實傳聞,有人發表圖文聲稱:導演在現場對某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敷衍回答,态度傲慢。

我們回看了當天活動的現場視訊,也在此将該段視訊完整地呈現給各位網友,以供大家還原真相。當天映後交流的現場,一位來自化學學院的同學圍繞影片情節提出了問題,在這位同學發言的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位主創打斷其發言,更沒有出現網傳之回應内容,并且在這位同學提問結束之後,現場緊接着有一位來自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的同學針對他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和讨論。傾聽完兩位同學的發言後,出席當天映後活動的本片主演杜江和王千源在現場表示十分感謝同學們的分享,同時也表達了希望聽到關于作品的不同的聲音,讓我們能做得更好。

電影和每一位主創都很珍惜與觀衆交流的機會。每一個真實的聲音,我們都願意去傾聽、思索,同時也希望開放的讨論和分享都能基于事實。

《驚天救援》辟謠,未敷衍北大學生差評,但片方從根子上就錯了

同時,《驚天救援》片方也放出了當日的視訊直拍内容,證明自己沒有說謊,和學生們的交流是親切的,不是敷衍和傲慢的。在視訊直拍面前,傲慢說,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當然,北大方面是否就此事找了相關學生談話,那是北大方面的事情,《驚天救援》方面沒法幫助公開說明了。

關于這件事情,我有以下幾點個人淺見,抛磚引玉,以期待北大同學這樣有見識的讀者批評指正。

《驚天救援》辟謠,未敷衍北大學生差評,但片方從根子上就錯了

第一點淺見,《驚天救援》片方邀請杜江、王千源參與北大放映之後的交流會,根子上就錯了。

最近這些年,随着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确實不少電影喜歡進入高校,和學生們進行交流。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确一下,進入北大,是去鍍金了,還是去認真交流了呢?我個人傾向于後者。但不知道有沒有電影,就是奔着鍍金去的。以往,我見過有些電影營銷的時候說,自己進入北大放映,口碑都是爆棚的。

其實,無論進入北大,還是清華,都應該保持認真交流的态度。而杜江啊,王千源啊這樣的演員,去北大交流什麼呢?如果北大有表演系,這兩位演員當然适合去交流一下子。但是,北大沒有啊。杜江和王千源,應該去北電、中戲啊,和學子們交流如何完成好角色啊。這是他們作為演員的行業事兒。

《驚天救援》在北大放映之後,被學生質疑裡邊的幾個點。杜江和王千源都态度非常不錯的進行了“交流”。然而,這是兩位演員應該去交流的事情嗎?學生提出的三個商榷性的問題,是需要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回答的啊。尤其是需要編劇回答的。然而,即便是進入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我們都沒有看到《驚天救援》片方帶上編劇,讓編劇坐在交流台上啊。

《驚天救援》這次的“事件”,留給以後所有劇組的啟示就是,交流演技,去北電和中戲,帶上演員們沒問題,交流電影内容,最好帶上編劇。編劇是一部電影的最核心靈魂。去北大這樣的學府,不是搞明星應援去了,帶上演員的價值,沒有帶上編劇的價值大。該誰回答的問題,誰回答。

《驚天救援》辟謠,未敷衍北大學生差評,但片方從根子上就錯了

第二點淺見,北大的一小步,中國電影的一大步。

咱們以往,很多電影進入高校,都扪心自問一下,誰奔着交流去的?都是拿人家高等學府給自己鍍金罷了,少不了發新聞稿說,高等學府的學生們看了都說好。這次,《驚天救援》沒被說好。不管北大這位孩子說的對不對,但他的交流态度,是非常中肯的,是比拿紅包無恥叫好的衆多影評人都有氣節的。

既然是交流,那作為北大學生,就拿出了交流的态度,去商榷影片當中的幾個點。編劇和導演,這個時候最應該和學生認真交流,學生說的正确的地方,要聽取,說的可能不太對的地方,要多解釋。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對于很多方都有積極的影響了。片方們,以後肯定要端正态度,去北大等高等學府做交流的時候,帶上編劇和導演,而不是讓演員們去面對内容交流上的問題。學生們,以後也知道,跟片方交流,沒必要隻會叫好,提出自己的看法,正确或者不正确,都無傷大雅。中國電影的片方如果都懂得了交流而不是鍍金的道理的話,咱們以後的影片見面會,品質就會逐漸高起來了。

《驚天救援》辟謠,未敷衍北大學生差評,但片方從根子上就錯了

第三點淺見,拿煽情瞎忽悠的影視劇,以後肯定岌岌可危了。

《驚天救援》在北大的這次真誠交流,會形成非常好的行業促進作用。尤其是對于影視劇的創作者們。大家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會更加重視自己劇本的真實性、合理性問題,重視觀衆的審美層次極高的狀态。隻說救援題材,如果更加重視真實性、合理性,甚至于要求近乎零錯誤的話,咱們一定會制作出品質非常高的作品出來。

同時,對于觀衆和影迷們而言,這一次,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受教育了的。加兩個親身經曆的反例。《喊·山》片方曾邀請我看它們的電影,放映之後,導演來交流,其從業人員說,導演非常真誠,希望大家真誠交流。我當真了,站起來,打算交流這部影片當中的13處值得交流的地方,或者說是較為明顯的錯誤、疏漏。結果,我剛說到第三個,它們的從業人員就承受不住了,掐話筒,請馬老師出去。當時,觀衆席有一位“觀衆”大喊,請你來,是讓你叫好的,不是讓你找錯誤的。

還有一次,不友善說是什麼電影,拿獎了的。也是放映後交流。這位演員後來也憑借這部電影拿獎了。可交流的什麼呢?竟然是“應援表演”,這位演員的女粉絲上去,給演員送護臉霜,說演員拍攝這部戲,都曬黑了,非常不容易,大家非常心疼。天雷滾滾啊,這出戲碼,演給誰看呢?這哪是什麼交流啊,是應援表演現場秀啊。

《驚天救援》北大這次的事情,對很多類似的影迷,肯定是有正面啟發作用的。放映之後的交流會,不是應援會,不是拍馬屁會,更不是見一見明星的追流量會,而是尊重自己的大腦,尊重自己的審美,尊重編劇和導演,尊重思想意識上的交流與碰撞。大家都有這種意識,不愁中國電影不繼續上一個新的品質台階。(文/馬慶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