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食養農品:沒有場景配套的功能訴求是低效的

人參、海參、鹿茸、燕窩、阿膠……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一個注重養生的國度,典籍連篇累牍,産品層出不窮;加之近些年食品安全的倒逼,全民食養意識的增強,營養退居其後,健康成為使用者對農産品的第一訴求。

正是看中了消費市場的這種集體意識,許多農企都喜歡宣傳自身産品的功效,美容養顔、延緩衰老,生津止渴……就算一些非傳統滋補品的雜糧,也會打膳食纖維等保健功能牌。

從本質上,食養産品在非正式場合訴求功能是正常的,但在糧策品牌研究院看來,沒有場景配套的功能訴求是低效的,也就是說,讓功能真正産生市場價值,是需要許多條件綜合作用,才能産生真正的認知效益。

微信圖檔_20190613105332.jpg

一個根本原因:農産品說功效很難赢得信任

1、農産品的屬性決定了功效訴求的低效

雖然小米、綠豆、山藥、高粱等很多農産品論價值确實有養生功效作用,但從屬性來說,農産品是食品,是食品就會有營養素,就會産生熱量等相應的功效價值。這就相當于,如果說泛功效,幾乎每個産品都有,否則就沒有食用基礎,是以,說這樣的功效等于說人需要吃喝拉撒睡一樣,沒有獨特的認識價值。

而如果要強調如護眼、養肝等強功效,相關法律法規明文規定,食品不允許有功能訴求,正因為缺少法理基礎,是以就算說了,也很難讓人信任。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農産品與保健品、藥品的根本差別就在于其沒有明顯的療養價值,喝小米粥養胃,第一、需要在一個沒有其他因素幹擾的環境下長期喝;第二、養胃的東西很多,并非小米粥獨有,故而,賣小米單獨賣養胃功能,很難信服人。

微信圖檔_20190613103054.jpg

2、農企訴求功能常常資訊是不完整的,故而信任減弱。

最常見的是,為了推廣産品,一些農企人員通過微商、朋友圈宣傳自己産品的功效。比如:鐵棍山藥富含XXX元素,有XXXX功效,對XXXX好等等。類似的廣告方式由于資訊殘缺,給人最大的感覺是産品在吹牛!是不是吹牛?未必!但之是以會讓目标消費者産生如此認識,核心在于資訊的不完整。

一個能讓人信任的産品資訊一定是完整的,就像看一個人,隻有五觀、四肢、音容笑貌全部出現在眼中,我們才能擁有完整的第一印象,産品功效同樣,必須把為什麼會有功效?功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有什麼證據等資訊鍊完整呈現出來,讀者或者說使用者才能判斷,而大多農企因為隻揀重要的說,忽視了整體性,故而,很難讓人信任。

3、産品訴求功效缺少氛圍體驗,是以沒有信任度。

所有的資訊傳播都是需要“場”的。在醫院,患者對醫生通常會言聽計從,是因為“場”;在學校,學生對老師服帖,也是因為“場”。

“場”是通過氛圍效應産生說服價值的。

但農企訴求功能大多情況下是沒有現場氛圍的,消費者很難對産品功效産生直接感受,正因為缺少體驗,又缺少法理和完整資訊的助力,是以,如果沒有場景配套,農産品說自己功效,就很難真正讓使用者信服!

微信圖檔_20190613104228.jpg

讓産品功能高效的場景四要素

1、入場感:不入境 就不能溝通

如果有活動,有場館,能讓消費身臨其境,這是最理想的狀态。

就算農企能利用的依然隻是文字、圖檔,也一定要設定好代入感。技巧是從消費者每天耳濡目染或者經常經曆的生活現象入手,形成強烈的代入感,讓消費者感受到産品的功效與其高度相關,進而因為愛自己,而願意跟着産品的脈絡走下去。

2、完整感:讓消費者看到問題解決的全過程

産品功效本質上是問題的解決方案。

既然為解決方案,就一定要有解決過程。從消費者關心的生活現象入,分析其中的問題,說明白其中的難題,剖析産品功效發生的原理和過程,将一個一瞬間完成的事情,按照消費者關心的鍊條細緻地呈現出來。

筆者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個黑枸杞的軟文,從生活出發,将黑枸杞的産地、特征、如何辨識、如何食用、食用時的注意事項、食用時長等各種場景全部進行了細微入裡的描述,因為資訊完整,讀後沒有絲毫違和感,就覺得黑枸杞能起作用,有功效是正常的,作者推薦的黑枸杞也是特别可以信任的,而這才是一個功能訴求應該做到的。

微信圖檔_20190613104240.jpg

3、證據感:沒有背書也就沒有信任

在整個訴求過程中,無論科技的、人文的,背書的作用就在于這麼增權重威說服力。

《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是農企最常用的,在此之外,如果能引入現代科技等科學說服力,以及相關案例,信任自然會倍增。

正所謂,海納百川方成其大,要讓消費者信任,絕非一個環節,一個證據就可以,而是從頭到尾都必須有情有理有證有據,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感性形象與理性思辨相結合,消費者才會甯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

4、體驗感:與感受結合的功效才更有說服力

這種感受不是産品體驗,而是産品周邊要素,例如環境、曆史等。

這些要素的目的就是要在功效基礎上塑造場景感,青海枸杞本身有強于甯夏枸杞的功效,如果簡單說,消費者信任指數未必多高,但如果讓消費者感受昆侖雪山的純淨,感受到青藏高原的靜美,感受到柴達木陽光的充沛,消費者自然會改觀認識,逐漸形成對青海枸杞的重新認識,而這種外内一體,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功能訴求,才是消費者喜歡看到的,也是真正能讓優質農産品功效價值發揮出來的可行路徑。

微信圖檔_20190605101648.jpg

作者簡介:

程青雲,糧策品牌研究院院長、藍獅農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合夥人。5年新聞、11年品牌營銷策劃職業履曆。曾服務中糧、彙源、内蒙恒豐河套、山東東營墾利黃河口等百餘家企業、政府機構,有六十餘萬字營銷、管理、新聞類作品在《新食品》、《食品營銷》、《科學時報•網絡周刊》、《今日資訊報•青年創業周刊》等各級專業報、刊公開發表,參與建立《品牌生命體》、《區域品牌魚骨營運理論》等多個營銷策劃作業工具,著有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欄目官方圖書、兒童文學故事集《中國名人》(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5年版)。互動交流微信号:chengqingyun6688;公衆号:lanshiCH。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