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猶太人在印度變成了賤民的曆史奇聞

作者:老伊先生談史

原作:馬克思佩恩618

可謂擇木而俟處,蔔居而後歇。豈徒比迹于四靈,常栖栖而沒沒?

基督教徒、拜火教徒、猶太教徒最早到達印度的三個外地宗教,其曆史都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也就是中國的秦漢時期,也都不約而同的被歧視為賤民。

印度猶太人在印度分為八大族群,按其在印度發展的先後順序介紹:

科欽猶太人

也就是柯枝人,他們在中國古書中是所有印度猶太人的代名詞。

按照現代曆史考證,他們是在公元一世紀和基督教徒登陸印度喀拉拉邦科欽港。

猶太人在印度變成了賤民的曆史奇聞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創作的猶太先知抵印圖

印度猶太人曆史上被印度基督教徒長期欺壓,印度猶太人把自己抵達印度的傳說提前了五百多年,他們說自己是第二聖殿被破壞後的逃到印度的。

他們的證據是所羅門王時期柚木、象牙、香料、猴子和孔雀在印度叙利亞貿易,但是現代以色列史學界卻考證為這是中世紀時期的記錄。

猶太人在印度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公元 379 年的一系列名為“Sâsanam”的銅闆銘文,猶太人在馬拉雅拉姆語(也就是喀拉拉邦)居住的城鎮叫安朱萬南(Anjuvannam),在這裡還有波斯人、基督教徒、緬甸人居住,在印度尼西亞、泰國、高棉甚至越南也存在這種叫安朱萬南的村鎮。

科欽猶太人在印度曆史上也有過成為刹帝利種姓的時間,那就是公元十一世紀印度最強大的海權帝國喬拉王朝下屬佩魯馬爾(Perumals)王國第四任國王天神王斯坦努·拉維·瓦爾瑪(Sthanu Ravi Varma)為了擴軍消滅基督教徒和印度當地海盜勾結的海賊團體向猶太人借錢,把王國的所有安朱萬南城市抵押給猶太人,猶太人成為了這些城市的領主,印度猶太人的史書《Joseph Rabban》清楚地記載了這件事情:

隻要世界和月亮存在,它(安朱萬南)就應該屬于他們并傳給他們的猶太後代。
猶太人在印度變成了賤民的曆史奇聞

印度猶太人領袖拉班被授辛利之王的稱号,七十二個猶太人村莊被授予免稅特權。

好景不長,佩魯馬爾王國崩潰時,拉班的後代爆發了王位之争,1340 年約瑟夫·阿紮爾(Joseph Azar )卷入了與他兄弟的繼承權沖突,更卷入了維納德(Venad)、與坎努爾( Kolathunadu )、科澤科德( Nediyiruppu ) 和高知( Perumpadappu ) 四個邦國的戰争。

猶太人被打回原型,領地被廢除,因為皮膚偏白,大量猶太人被掠為奴隸銷往印度各地王國的宮廷。

直到十五世紀,毗奢耶那伽羅帝國征服馬拉雅拉姆地區,保護猶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城鎮恢複商業。

同時,印度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海盜勾結,又組成了海盜團體,屬于他們富裕的村莊和猶太教堂被摧毀。破壞如此之大,以至于幾年後葡萄牙人抵達時,隻剩下貧困的猶太人。

葡萄牙人在對印度基督教徒發動宗教審判時,也對猶太人進行了迫害,他們四處逃亡,直到葡萄牙人在喀拉拉邦的勢力被英國的印度土邦國特裡凡德琅王國驅逐才傳回科欽。

特裡凡德琅王國内實行瘋狂的種姓制度,猶太人和非歐洲人的印度基督教徒被劃分賤民。

特裡凡德琅王國把英國人劃分為婆羅門,法國人劃分為刹帝利,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為吠舍,其他歐洲白人為首陀羅。

喀拉拉邦的科欽猶太人同時也是印度共産黨在該地區發展最主要的經費來源之一,在以色列建國後絕大部分科欽猶太人傳回以色列。

穆斯塔阿拉比猶太人

他們是講阿拉伯語的印度猶太人,主要來源是米茲拉希猶太人和馬格裡布猶太人,主要生活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

在印度的穆斯塔阿拉比猶太人的傳說中,他們是護送印度基督教聖人托馬斯來印度的武士後裔,是以在他們的傳統中托馬斯是第二聖人。

而根據現代曆史考證,他們更有可能是在倭馬亞王朝時期跟着穆斯林商人進入印度。

穆斯塔阿拉比猶太人在曆史上長期是南印度各個王國的宮廷成員,他們擅長各種語言,經常擔任翻譯,并且幫助國王們管理财富。

在歐洲殖民印度時代,南印度很多王國被消滅,依附于王權的他們也受到了滅頂之災,在英國殖民時期被英國人和印度人雙重歧視,以色列建國後大多數家庭前往科欽并最終移居以色列。

以法蓮猶太人

也稱為泰盧固猶太人,因為他們說泰盧固語,他們是主要居住在泰盧固語地區的印度猶太人,他們自稱是十個失落部落以法蓮部落的後裔并說他們從以色列穿越西亞:波斯、阿富汗、西藏和進入中國 1600 年,然後在 1000 多年前到達印度南部。

他們的曆史與他們所說的阿富汗猶太人和波斯猶太人曆史非常相似。

他們在曆史上完成了非常徹底的本土化,把猶太教和印度教結合出了一個新的猶太教派,在遊戲《十字軍之王》系列中稱為馬拉巴爾派,這是不準确的,應該叫以法蓮派,以至于他們長期被以色列排斥,直到2005 年才獲得以色列首席拉比的猶太人認可。

他們在曆史上是雇傭兵民族,有時也保護一些其他地區的印度猶太人,在德幹蘇丹國和馬拉塔聯盟時代因戰敗遭到了一些屠殺,在當代從事農民或者處理動物下水、掏糞勞工等一些賤民工作。

他們被視為最貧困的猶太人之一,卡納塔克邦的社會科學家 Chandra Sekhar Angadi 談到以法蓮猶太人時說:

他們是世界上最貧窮的猶太人之一。他們迫切希望得到以色列首席拉比的認可,隻是為了保證他們能獲得來自那個國家的護照,在那裡他們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遠離這種貧困和饑餓的生活。

2006 年 《華盛頓時報》報道:

安得拉邦連續六年的幹旱和農作物歉收已使 3,000 多名以法蓮猶太人農民負債并自殺。

金奈猶太人

在 1492 年被阿罕布拉法令驅逐出伊比利亞之後,一部分伊比利亞猶太人最終兜兜轉轉來到了印度金奈建立了商人社群,後來帕拉德西猶太人和英國猶太人加入了進來,在印度,他們從科欽猶太人那裡學到了泰米爾語和馬拉雅拉姆語。

在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殖民時期擔任英國人的翻譯和中介,在以色列建國後大部分來到了以色列。

果阿猶太人

在 1492 年被阿罕布拉法令驅逐出伊比利亞之後,一部分伊比利亞猶太人最終兜兜轉轉來到了印度果阿建立了商人社群,葡萄牙人在對科欽猶太人進行迫害時,他們接受了大量猶太人。

為了免受迫害絕大部分人皈依了天主教。

巴格達迪猶太人

巴格達猶太人又稱伊拉克猶太人,他們主要定居在印度洋和南中國海的貿易路線沿線。

從十八世紀的莫卧兒帝國開始,來自巴格達和阿勒頗的商人在印度建立了最初講猶太-阿拉伯語的猶太社群,然後按照猶太習俗建立了橫跨亞洲的貿易網絡​​。

他們是莫卧兒王朝的商人和朝臣。阿格拉阿克巴大帝宮廷的猶太顧問在阿克巴的自由宗教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猶太人Sarmad Khasani 在被奧朗則布處決之前是王儲 Dara Shikoh 的導師。

創立加爾各答猶太人社群的沙洛姆·科恩 (Shalom Cohen) 是阿瓦德 ( Awadh ) 的納瓦布 (Nawab) 的宮廷珠寶商,曾前往旁遮普(Punjab),在那裡他與錫克教帝國領袖蘭吉特·辛格 ( Ranjit Singh ) 的宮廷擁有相同的頭銜。

他們然後在大英帝國的統治下蓬勃發展,逐漸成為說英語的猶太人群體,他們是從孟買到日本神戶航海貿易的主要壟斷者,他們同時也涉足鴉片貿易,他們從鴉片貿易中獲得的巨大利潤,巴格達迪猶太人遊說東印度公司發動鴉片戰争的誘因之一,鴉片戰争後印度猶太人的沙宣家族(Sassoon family)最終控制了印度到中國70% 的鴉片貿易。

沙宣家族靠鴉片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富有的商人家族之一,位于中國上海的沙宣家族辦公處成為了當時中國龐大鴉片貿易的大腦:

猶太人在印度變成了賤民的曆史奇聞

第二次世界大戰,印度戰亂,日本占領緬甸、香港和上海,大英帝國在亞洲迅速終結,巴格達迪猶太人的輝煌也随之完結,他們在以色列建國後就大部分移居以色列。

布奈梅納什猶太人

他們是居住在印度東北六邦的藏緬民族為主體的印度猶太人,聲稱有血統來自以色列 的 一個 失落部落,其中信仰猶太教的有大約 10,000 名成員。

馬拉地人屠殺卡納達人,掠奪孟加拉南部和奧裡薩邦地區印度教吠舍商人的财富後,東印度的印度教商業網絡迅速崩塌,猶太商人和基督教徒進入真空地帶,建立商人網絡随之進入印度東北六邦。

在1906 年席卷米佐山的第一次威爾士傳教士上司的基督教複興運動中,傳教士禁止舉行土著節日、節日和傳統歌曲和聖歌。傳教士在 1919-24 年複興期間放棄了這一政策後,米佐人開始編寫他們自己的贊美詩,并融入當地元素。他們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融合基督教崇拜形式。

在這一時期布奈梅納什猶太人也跟着基督教傳播初步形成,在五十年代,這群為了對抗基督教民族主義創立了彌賽亞運動,采用了遵守猶太安息日、慶祝節日、遵守飲食法以及他們在六十年代初期從書中學到的其他猶太習俗和傳統。他們與散居國外或以色列的其他猶太團體沒有任何聯系。

1972 年 5 月 31 日,一些彌賽亞社群成立了曼尼普爾猶太組織(後來更名為聯合猶太人組織,NEI),這是印度東北部的第一個猶太組織。

2005 年,以色列首席拉比由于幾十年來他們在實踐所表現出的奉獻精神,他們接受了布奈梅納什猶太人作為猶太人,但仍然要求個人接受正式的儀式轉換才能被接受為猶太人。

貝尼猶太人

他們是十六世紀由印度科欽猶太人在今天巴基斯坦、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建立的沙漠貿易社群,同當地的穆斯林部落和基督教徒通婚,并且内部實行種姓制度。

他們後來受到了莫卧兒王朝的器重,一些貝尼猶太人和皇室支系家族通婚,和基督教徒成為管理該地區的基層向導,在印度民族大起義期間為了報答皇恩,和基督教徒、穆斯林在古吉拉特邦組織了支援莫卧兒未代皇帝的起義。

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因為實行種姓制度的内婚制,他們内部的高種姓被英國人認為白人血統是印度所有民族中最純潔的,而免受歧視性立法,并在殖民政府和印度軍隊中獲得了顯赫的地位。

印巴分離後,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貝尼猶太人受到了雙方同時的大屠殺和劫掠,緻使人口銳減,加上以色列建國,如今隻有差不多五千多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