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蘇丹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蘇丹古稱努比亞,在古埃及語裡為黃金的意思,這一地區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國家。公元前8世紀,蘇丹人爆發規模宏大的反抗運動,趕跑埃及人,建立庫施王國。公元前751年,庫施王國統治者皮耶(Piye)從入侵了埃及的柏柏爾人手中攻取了上埃及地區,自稱法老,然而蘇丹曆史上并沒有長時間處于統一狀态,戰争和内亂長期發生在這個地區之上。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自1956年蘇丹從英埃聯合統治下獨立以來,蘇丹已經經曆了多次内戰、政變、分裂和人道主義危機。最近的一次動亂發生在2021年10月25日,當時軍方逮捕了過渡政府的總理哈邁德·達格洛(Abdalla Hamdok)和其他多名文職官員,并宣布解散過渡政府和主權委員會,這是一個由軍方和平民組成的共同執政機構。軍方稱此舉是為了防止國家陷入混亂,并承諾繼續推進民主轉型和選舉程序。然而,這一行動遭到了國内外的廣泛譴責和抗議,許多人認為這是對2019年推翻前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的民主革命的背叛。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那麼,為什麼蘇丹會陷入如此不穩定的局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曆史和政治的角度來審視蘇丹的複雜現實。

首先,蘇丹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擁有不同的種族、宗教、語言和文化。根據2018年的人口普查,蘇丹有約4400萬人口,其中約70%是阿拉伯裔,30%是非阿拉伯裔。宗教上,約97%是穆斯林,2%是基督徒,1%是其他信仰。語言上,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但還有至少70種其他語言在使用。文化上,蘇丹可以分為北部、東部、西部、中部和南部五個地區,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傳統和習俗。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這種多樣性本身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蘇丹缺乏一個能夠平等代表和保護所有群體利益的政治制度。自獨立以來,蘇丹的政治一直被北部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的精英所主導,他們往往忽視或壓制其他地區和少數民族的訴求。例如,在1955年至1972年和1983年至2005年之間,蘇丹爆發了兩次長達數十年的南北内戰,導緻了數百萬人死亡或流離失所。南部地區主要由非阿拉伯裔基督徒或傳統信仰者組成,他們反對北部政府試圖強加給他們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的政策,并要求更多的自治權和資源配置設定。經過多年的鬥争和談判,南部地區最終在2011年通過全民公投脫離蘇丹,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南蘇丹。然而,這并沒有結束蘇丹的動蕩,因為其他地區也開始了類似的反抗運動。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其中最嚴重的是西部地區的達爾富爾沖突。達爾富爾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非阿拉伯裔族群居多的地區,他們與主要以遊牧為生的阿拉伯裔經常為争奪草場和水源等資源發生沖突。2003年,得到農民支援的武裝團體指責政府對其實施歧視性政策,并發起反政府軍事行動。政府則派遣軍隊和支援的民兵組織進行鎮壓,導緻了大規模的暴力和人道主義危機。據估計,自2003年以來,達爾富爾沖突已造成30萬人死亡,超過250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和非洲聯盟曾派遣維和部隊進入達爾富爾,試圖保護平民和促進和平程序。但是,由于各方缺乏政治意願和信任,以及安全形勢不穩定,達爾富爾問題至今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除了地區和民族的分歧外,蘇丹的政治也受到了意識形态和權力鬥争的影響。自獨立以來,蘇丹經曆了多次政變和換屆選舉,但沒有一個政府能夠真正實作民主、法治和人權。其中最具有影響力和争議性的是巴希爾總統的統治時期。巴希爾于1989年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并在1993年正式成為總統。他推行了一系列的伊斯蘭化和集權化的改革,引發了國内外的反對和抵制。他還被指控在達爾富爾沖突中犯有種族滅絕、戰争罪和反人類罪等重大罪行,并被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逮捕令。在巴希爾的統治下,蘇丹經濟也陷入了困境,由于國際制裁、石油收入減少、通貨膨脹、貧困和腐敗等因素,蘇丹人民生活水準不斷下降。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2018年12月,蘇丹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民主革命運動,要求巴希爾下台并建立一個文職上司的過渡政府。這場運動由專業人士協會(SPA)等反對派組織發起,并得到了廣大市民、工會、學生、婦女、青年等群體的支援。運動也展現了蘇丹人民的團結和創造力,他們通過藝術、音樂、詩歌、舞蹈、塗鴉等形式表達了他們的訴求和情感。運動最初是和平的,但遭到了政府和軍方的暴力鎮壓,尤其是在2019年6月3日,當時軍方對坐營在首都喀土穆的抗議者發動了血腥的屠殺,造成至少128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一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也激發了蘇丹人民的更大抵抗。最終,在非洲聯盟和埃塞俄比亞等地區和國際力量的斡旋下,軍方和文職上司人達成了分享權力協定,并成立了過渡政府。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蘇丹的問題并沒有因為南部地區的分裂而得到解決。相反,新的危機不斷出現。2019年4月,經過長達30年的專制統治,巴希爾總統被軍方推翻,并被關押在監獄中。軍方與民間反對派組成了一個過渡軍事委員會,并承諾在三年内實作向平民政府的過渡。然而,在過渡期間,軍方與平民代表之間出現了多次分歧和沖突。2021年10月25日,軍方發動了一場政變,并逮捕了多名平民政府官員和反對派上司人。這引發了全國範圍内的抗議活動和罷工行動,要求恢複平民政府,并呼籲國際社會對軍方施加壓力

2023年4月15日,在首都喀土穆及其以外區域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據報道,這場戰鬥是由蘇丹準軍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RSF)發動的一次未遂政變所引發的。RSF是一個由達爾富爾地區的前反政府武裝組成的準軍事組織,曾經在巴希爾政權下執行過鎮壓平民的任務。在2019年的政變中,RSF與軍方結盟,推翻了巴希爾,并在過渡軍事委員會中占有重要的席位。然而,在過渡期間,RSF與軍方之間出現了利益分歧和權力争奪。RSF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資源,甚至與以色列和沙特等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軍方則擔心RSF的野心和威脅,試圖削弱其實力和地位。

蘇丹:一個被曆史和政治撕裂的國家

這場戰鬥造成了至少59人死亡,包括平民和士兵。聯合國蘇丹過渡時期綜合援助團發表聲明,對戰鬥予以強烈譴責,并呼籲戰鬥雙方讓局勢恢複平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也對蘇丹的局勢表示了深切關注,并敦促所有各方尊重人權和國際人道主義法。

蘇丹為何國家動亂,戰争不斷,問題出在何處?這是一個複雜而多元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蘇丹的問題涉及到曆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種族、地域等多個層面。蘇丹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與非洲乃至全球的格局和利益相關聯的問題。蘇丹的問題需要所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對話來尋求和平與發展的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