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前,麻煩您點下“關注”,友善您後續讨論和分享,感謝您的支援,樹洞每天都在。
據報道,昆明的海鷗驚現“社恐”症狀!
放眼望去,滇池幾乎全是“吃吐了”的海鷗!
回想去年,這些海鷗還因為無人投喂而集體幹瞪眼!
而對比今年,他們的體型明顯健碩了許多!
據統計,每隻海鷗擁有将近50位飼養員,“憋瘋了”的人們,瘋狂投喂着“餓瘋了”的海鷗!
今年春節,大陸旅遊業迎來了報複性增長,遊客們盼到了向往的生活!
告别疫情,終于迎來“春天”
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全面放開!
這三年可謂是把人們憋壞了,大家終于可以摘下口罩,告别防疫關卡,走出家門,去到那些“向往的地方”!
但随之而來的是,各個景區“人山人海”,大家搶着消費、搶着住宿、搶着購物!
旅遊業在沉寂了三年之後,這一波可以說是“賺麻了”!
據春節期間的資料統計,僅僅春節七天假,大陸的旅遊業收入就高達将近四千億人民币,同比去年增加了近百分之八十!
這些信号告訴我們:中國的旅遊業開始“瘋狂複蘇”!我們的生活開始走向正軌!
從今年的春節開始,我們國家的經濟就迎來了暴漲,仿佛一瞬間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日子,許多行業可謂是“人滿為患”!
例如電影行業,就隻是2023年的春節假期,票房總收入就一躍升第二位,創下了近幾年的收入新高。
許多在春節不能出門,不敢去電影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這給電影行業的複蘇帶來了極大地利好!
另外,就是我們的旅遊行業,春節期間真的是“炸開了鍋”!
許多旅遊發燒友在擺脫新冠“束縛”的第一時間,約上家人和朋友,立刻前往景區遊玩,好像是要這三年沒去到的地方都給補回來。
旅遊業複蘇帶來的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遊客的住宿問題,随着疫情結束,酒店業可謂是一夜複蘇!
人們在之前“線上遊玩”的基礎上,標明幾處自己想去的地方,比如雲南、四川、重慶等地。
單說酒店行業,之前的價格基本都定在了二三百,加上一重重的防疫措施,許多酒店甚至都出現了“滿是空房”的狀态!
在解封後,來旅遊的人迅速暴漲,導緻酒店突然間供不應求,價格也由之前的二三百,漲到了甚至兩三千的價格,一下子翻了十倍之多。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價格,酒店的房子依然是爆滿!
除此之外,有的景區以民宿打天下,依靠本地的民族特色打造出環境優美、接近自然的民宿風格。
果不其然,民宿行業也被“擠破了腦袋”,有的地方甚至會二十四小時營業,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遊客會在什麼時間“找上門來”!
其次,迎來“報複性”消費的就是餐飲行業!
旅遊嘛,顧名思義就是吃喝玩樂,吃必然是很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當疫情到來的時候,許多飯館、小吃攤、酒店餐飲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倒閉、停業的現象。
那些規模較大的還比較好說,許多小飯館撐不下去了,直接導緻破産轉行,之前很多爆火的小吃,因為顧客人數的暴跌,紛紛“銷聲匿迹”!
在2023年,配套酒店行業,餐飲也是異軍突起,許多人在疫情期間隻能在手機上看到網紅去各個店裡打卡、宣傳,現在終于有機會親身體驗了,那自然是“排山倒海”之式!
例如長沙、四川、重慶這些著名的美食之都,都迎來了“新的春天”。
就以火鍋行業為例,許多地方的店裡都出現了“排長隊”的現象,有的甚至排到了幾千個,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
有的小吃店,甚至是奶茶店,都排滿了一整條街!
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而許多餐廳的價格也随之被“炒”了上去。
許多網友紛紛曬出了自己的“消費單”,簡簡單單的一頓飯,從之前的幾百塊漲到了現在的三四千,真的是達到了非常誇張的地步!
另外,就是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我們以海南為例:
衆所周知,在去年,海南島由于疫情的爆發,出現了很多遊客滞留的情況,許多酒店的房子也是充滿了“疑似小陽人”。
這對以旅遊為主要招牌的海南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旅遊環境等,紛紛收到旅遊愛好者的青睐,但是,由于不定時的靜默、封城,使許多遊客想去又不敢去。
在實作解封之後,許多遊客迅速“歸位”,除了我們提到的酒店、餐飲的報複性消費,海南的許多實體店鋪也迎來了巨額利潤。
我們随處可見的是,許多人拿着手機,邊視訊邊逛街,由于免稅,許多人不惜去花費上十萬的錢去消費,而消費的對象也是黃金、化妝品等奢侈品!
這些隻是旅遊業行情暴漲的冰山一角!
再比如山西省的五台山,許多遊客在解封之後,去五台山祈福、還願。
大家都想趕在一個好的時辰,這就導緻五台山的遊客承載量迅速超過負荷,許多遊客從淩晨就開始爬山,也沒辦法趕在前面。
因為山上都是昨晚的滞留遊客,大家甯願被困在山上,也不願意再爬一次,有的甚至在山上吃泡面。
這種現象在各地景區都是“見怪不怪”了,遊客滞留、提前關閉風景區、遊客在中途吃泡面等,都是正常現象。
回想疫情三年的“慘淡狀況”,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旅遊熱成為“旅遊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旅遊熱潮,網友們也都坐不住了,紛紛發表着自己的意見。
比如這條來自黃山景區某遊客的評論:
“這哪是報複性消費呀,整個一個報複自己呀”!
春節期間的黃山遊客,可謂是摩肩接踵,真的是人擠着人在走。
而且,剛剛過了春節,還正是冬天的尾巴,好多遊客被凍得“鼻青臉腫”的。
面對這位網友的自嘲,另一網友戲稱:
黃山風景多美好,你爬黃山多狼狽。
看着其他遊客受着凍、挨着餓,這位網友真的慶幸自己沒去。
“好幾次我都被擠得喘不上氣了”!這是一位來自張家界風景區的網友的評論。
我們從他的話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種壓迫感,進出景區的路簡直被堵死了,想下個山都下不去!
還有一些自駕遊的網友:
“真的後悔開車出來”
“這哪是開車,簡直是挪車呀!”
“還不如我走兩步呢”。
這些都是他們的“血淚史”呀。
有的網友還稱,走了三四個小時,才走了一兩百米,這從側面反映出來人們對于這波旅遊的熱情,隻增不減!
還有一些酷愛美食的遊客,爆出了自己的驚天賬單:
“6根面20元”,“三四個小盤子你要我2000塊?”
“現在喝個奶茶都這麼卷了麼?”
“出來旅遊吃泡面了!”
這些都是廣大網友們在旅遊期間的“不公平待遇”,雖然疫情放開,物價稍有增長可以了解,但是這波暴漲操作屬實是“趁火打劫”了!
“我之前在網上店鋪看到的不是這個價格呀!”
這是網友們對于一些文旅産品價格飙升的感歎!
衆所周知,在疫情期間,很多旅遊景區開設了數字化項目,什麼線上博物館、線上直播、文旅産品等,都成了“新寵兒”!
當然,由于疫情,價格也不會太高,許多網友也是後悔當初沒有趁早拿下,現在面對這樣的翻倍多少有點兒“心疼”!
其實,這些現象都是可以預見的!
疫情三年,旅遊業行情暴跌
從2019年的那個年末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的生活秩序,一瞬間好像整個中國都按下了暫停鍵,所有人都縮在家裡,不敢外出。
在疫情初期,我們國家采取了緊急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内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從根源武漢上開始控制,逐一排查途徑人員、返鄉人員等等。
霎時間全國各地充滿了關卡,每經過一個高速路口、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
生活節奏的突然變化使大家都成了“家裡蹲”,為了保證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為了響應國家的号召,大家盡可能地把線下活動改為線上。
那個時候,人們之間仿佛隻需要一部手機就夠了,大家也都逐漸适應了這樣的生活。
但是,三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影響就要數經濟方面了,很多人的收入收到了嚴重影響,導緻沒有班上,很多人的錢包都到了告急的狀态了,這無疑是令人感歎的!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在可以出門的時候的第一選擇還是去工作掙錢,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經曆過這三年的人們都有深切的感受。
這三年來,疫情總是反反複複,每次好像都快要挺過去了,好像看着全國都平靜了,就是在這個時候又來一下。
總的來說,就是在不斷清零的過程中再次增加,是以,疫情也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出遊的空間。
随之影響最大的就是大陸的旅遊行業。
自疫情開始之日,大陸的旅遊人數、收入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包括全球的旅遊業,都未能幸免,據相關資料的統計,旅遊行業的損失高達萬億以上。
許多旅遊公司在這樣的環境下,紛紛倒閉,為了維持生計,被迫轉向了其他的行業。
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在2018年剛剛成立了旅遊公司,主要的業務是用大巴報團去旅遊。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使這個公司迅速倒閉,公司的老闆也很快轉行去做了長途運輸,到最後連自己都親自上陣,這一切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不是為了養家糊口呢!
在2023年初旅遊業迎來暴漲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前三年的“蕭條”。
首先是旅遊人數的迅速降低,疫情的爆發,使得人民大衆都不願意出門,大家都知道出門意味着什麼,如果在旅遊途中不小心被感染,那難受的隻會是自己。
何況在疫情初期還處在新冠疫苗的研制階段,我們的有效治療措施也不是十分精準,是以,窩在家裡成了最佳選擇!
但是,旅遊業可是完完全全依賴人的行業呀!
暫且不說出國旅遊,就國内遊來說,像疫情爆發比較厲害的幾個地方,以武漢為首,這基本上也是旅遊聖地了。
但奈何安全問題第一,人們的熱情在逐漸消退,是以,帶來的後果自然是旅遊業收入的暴跌!
其次就是景區無法展開具體的活動。
要是放在平常,景區的優惠政策一出,肯定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但是,自疫情爆發以來,許多景區都開始了“限流”的操作,顯然這是無奈之舉!
許多景區采取預約制、錯峰旅遊等措施,為的就是減少人群的流動和接觸。
要知道,景區往往是最容易立刻爆發傳染的地方,稍有不慎,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導緻很多地區被迫進入靜默狀态,一時間物價瘋漲,人們的生活狀态就會再次受到影響。
雖然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景區管理措施的優化,但是客流量的減少和遊客的安全問題使得景區是“有心而無力”,隻能是熱鍋上的螞蟻,幹着急,空有一腔抱負,無處施展。
這也是旅遊業不景氣的一個重要原因!
旅遊業迎來“報複性消費”的背後,是大陸經濟迅速複蘇的重要展現。
但是,我們需要提防的是,在這波“壓抑”已久的情緒過去之後、在這波“非理性”的消費熱潮過去之後,我們這些行業該如何保持發展呢?
是繼續持續數字化旅遊呢,還是大力發展線下産業?
這是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