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树洞每天都在。
据报道,昆明的海鸥惊现“社恐”症状!
放眼望去,滇池几乎全是“吃吐了”的海鸥!
回想去年,这些海鸥还因为无人投喂而集体干瞪眼!
而对比今年,他们的体型明显健硕了许多!
据统计,每只海鸥拥有将近50位饲养员,“憋疯了”的人们,疯狂投喂着“饿疯了”的海鸥!
今年春节,大陆旅游业迎来了报复性增长,游客们盼到了向往的生活!
告别疫情,终于迎来“春天”
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全面放开!
这三年可谓是把人们憋坏了,大家终于可以摘下口罩,告别防疫关卡,走出家门,去到那些“向往的地方”!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个景区“人山人海”,大家抢着消费、抢着住宿、抢着购物!
旅游业在沉寂了三年之后,这一波可以说是“赚麻了”!
据春节期间的数据统计,仅仅春节七天假,大陆的旅游业收入就高达将近四千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增加了近百分之八十!
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中国的旅游业开始“疯狂复苏”!我们的生活开始走向正轨!
从今年的春节开始,我们国家的经济就迎来了暴涨,仿佛一瞬间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日子,许多行业可谓是“人满为患”!
例如电影行业,就只是2023年的春节假期,票房总收入就一跃升第二位,创下了近几年的收入新高。
许多在春节不能出门,不敢去电影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给电影行业的复苏带来了极大地利好!
另外,就是我们的旅游行业,春节期间真的是“炸开了锅”!
许多旅游发烧友在摆脱新冠“束缚”的第一时间,约上家人和朋友,立刻前往景区游玩,好像是要这三年没去到的地方都给补回来。
旅游业复苏带来的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游客的住宿问题,随着疫情结束,酒店业可谓是一夜复苏!
人们在之前“线上游玩”的基础上,选定几处自己想去的地方,比如云南、四川、重庆等地。
单说酒店行业,之前的价格基本都定在了二三百,加上一重重的防疫措施,许多酒店甚至都出现了“满是空房”的状态!
在解封后,来旅游的人迅速暴涨,导致酒店突然间供不应求,价格也由之前的二三百,涨到了甚至两三千的价格,一下子翻了十倍之多。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价格,酒店的房子依然是爆满!
除此之外,有的景区以民宿打天下,依靠本地的民族特色打造出环境优美、接近自然的民宿风格。
果不其然,民宿行业也被“挤破了脑袋”,有的地方甚至会二十四小时营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休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游客会在什么时间“找上门来”!
其次,迎来“报复性”消费的就是餐饮行业!
旅游嘛,顾名思义就是吃喝玩乐,吃必然是很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当疫情到来的时候,许多饭馆、小吃摊、酒店餐饮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倒闭、停业的现象。
那些规模较大的还比较好说,许多小饭馆撑不下去了,直接导致破产转行,之前很多爆火的小吃,因为顾客人数的暴跌,纷纷“销声匿迹”!
在2023年,配套酒店行业,餐饮也是异军突起,许多人在疫情期间只能在手机上看到网红去各个店里打卡、宣传,现在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了,那自然是“排山倒海”之式!
例如长沙、四川、重庆这些著名的美食之都,都迎来了“新的春天”。
就以火锅行业为例,许多地方的店里都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有的甚至排到了几千个,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
有的小吃店,甚至是奶茶店,都排满了一整条街!
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而许多餐厅的价格也随之被“炒”了上去。
许多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的“消费单”,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从之前的几百块涨到了现在的三四千,真的是达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另外,就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我们以海南为例:
众所周知,在去年,海南岛由于疫情的爆发,出现了很多游客滞留的情况,许多酒店的房子也是充满了“疑似小阳人”。
这对以旅游为主要招牌的海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环境等,纷纷收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但是,由于不定时的静默、封城,使许多游客想去又不敢去。
在实现解封之后,许多游客迅速“归位”,除了我们提到的酒店、餐饮的报复性消费,海南的许多实体店铺也迎来了巨额利润。
我们随处可见的是,许多人拿着手机,边视频边逛街,由于免税,许多人不惜去花费上十万的钱去消费,而消费的对象也是黄金、化妆品等奢侈品!
这些只是旅游业行情暴涨的冰山一角!
再比如山西省的五台山,许多游客在解封之后,去五台山祈福、还愿。
大家都想赶在一个好的时辰,这就导致五台山的游客承载量迅速超过负荷,许多游客从凌晨就开始爬山,也没办法赶在前面。
因为山上都是昨晚的滞留游客,大家宁愿被困在山上,也不愿意再爬一次,有的甚至在山上吃泡面。
这种现象在各地景区都是“见怪不怪”了,游客滞留、提前关闭风景区、游客在中途吃泡面等,都是正常现象。
回想疫情三年的“惨淡状况”,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旅游热成为“旅游难”?
面对突如其来的旅游热潮,网友们也都坐不住了,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比如这条来自黄山景区某游客的评论:
“这哪是报复性消费呀,整个一个报复自己呀”!
春节期间的黄山游客,可谓是摩肩接踵,真的是人挤着人在走。
而且,刚刚过了春节,还正是冬天的尾巴,好多游客被冻得“鼻青脸肿”的。
面对这位网友的自嘲,另一网友戏称:
黄山风景多美好,你爬黄山多狼狈。
看着其他游客受着冻、挨着饿,这位网友真的庆幸自己没去。
“好几次我都被挤得喘不上气了”!这是一位来自张家界风景区的网友的评论。
我们从他的话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种压迫感,进出景区的路简直被堵死了,想下个山都下不去!
还有一些自驾游的网友:
“真的后悔开车出来”
“这哪是开车,简直是挪车呀!”
“还不如我走两步呢”。
这些都是他们的“血泪史”呀。
有的网友还称,走了三四个小时,才走了一两百米,这从侧面反映出来人们对于这波旅游的热情,只增不减!
还有一些酷爱美食的游客,爆出了自己的惊天账单:
“6根面20元”,“三四个小盘子你要我2000块?”
“现在喝个奶茶都这么卷了么?”
“出来旅游吃泡面了!”
这些都是广大网友们在旅游期间的“不公平待遇”,虽然疫情放开,物价稍有增长可以理解,但是这波暴涨操作属实是“趁火打劫”了!
“我之前在网上店铺看到的不是这个价格呀!”
这是网友们对于一些文旅产品价格飙升的感叹!
众所周知,在疫情期间,很多旅游景区开设了数字化项目,什么线上博物馆、线上直播、文旅产品等,都成了“新宠儿”!
当然,由于疫情,价格也不会太高,许多网友也是后悔当初没有趁早拿下,现在面对这样的翻倍多少有点儿“心疼”!
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预见的!
疫情三年,旅游业行情暴跌
从2019年的那个年末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的生活秩序,一瞬间好像整个中国都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都缩在家里,不敢外出。
在疫情初期,我们国家采取了紧急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从根源武汉上开始控制,逐一排查途径人员、返乡人员等等。
霎时间全国各地充满了关卡,每经过一个高速路口、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生活节奏的突然变化使大家都成了“家里蹲”,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家尽可能地把线下活动改为线上。
那个时候,人们之间仿佛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够了,大家也都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但是,三年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影响就要数经济方面了,很多人的收入收到了严重影响,导致没有班上,很多人的钱包都到了告急的状态了,这无疑是令人感叹的!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在可以出门的时候的第一选择还是去工作挣钱,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经历过这三年的人们都有深切的感受。
这三年来,疫情总是反反复复,每次好像都快要挺过去了,好像看着全国都平静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又来一下。
总的来说,就是在不断清零的过程中再次增加,因此,疫情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出游的空间。
随之影响最大的就是大陆的旅游行业。
自疫情开始之日,大陆的旅游人数、收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包括全球的旅游业,都未能幸免,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旅游行业的损失高达万亿以上。
许多旅游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纷纷倒闭,为了维持生计,被迫转向了其他的行业。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在2018年刚刚成立了旅游公司,主要的业务是用大巴报团去旅游。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这个公司迅速倒闭,公司的老板也很快转行去做了长途运输,到最后连自己都亲自上阵,这一切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呢!
在2023年初旅游业迎来暴涨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前三年的“萧条”。
首先是旅游人数的迅速降低,疫情的爆发,使得人民大众都不愿意出门,大家都知道出门意味着什么,如果在旅游途中不小心被感染,那难受的只会是自己。
何况在疫情初期还处在新冠疫苗的研制阶段,我们的有效治疗措施也不是十分精准,因此,窝在家里成了最佳选择!
但是,旅游业可是完完全全依赖人的行业呀!
暂且不说出国旅游,就国内游来说,像疫情爆发比较厉害的几个地方,以武汉为首,这基本上也是旅游圣地了。
但奈何安全问题第一,人们的热情在逐渐消退,因此,带来的后果自然是旅游业收入的暴跌!
其次就是景区无法展开具体的活动。
要是放在平常,景区的优惠政策一出,肯定会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但是,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景区都开始了“限流”的操作,显然这是无奈之举!
许多景区采取预约制、错峰旅游等措施,为的就是减少人群的流动和接触。
要知道,景区往往是最容易立刻爆发传染的地方,稍有不慎,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很多地区被迫进入静默状态,一时间物价疯涨,人们的生活状态就会再次受到影响。
虽然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景区管理措施的优化,但是客流量的减少和游客的安全问题使得景区是“有心而无力”,只能是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
这也是旅游业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旅游业迎来“报复性消费”的背后,是大陆经济迅速复苏的重要体现。
但是,我们需要提防的是,在这波“压抑”已久的情绪过去之后、在这波“非理性”的消费热潮过去之后,我们这些行业该如何保持发展呢?
是继续持续数字化旅游呢,还是大力发展线下产业?
这是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