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刷手機超過3小時?擔心多種疾病找上門|一周論文導讀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刷手機超過3小時了?要擔心的不僅是視力

短視訊、遊戲、網課……種種應用程式讓很多青少年每天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刷手機或平闆電腦。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螢幕時間過長影響視力,然而一項新報告提醒,青少年的脊柱健康也與刷手機有關。每天手機使用時間累計超過3小時,半躺或側卧使用手機或平闆電腦,都是引發青少年胸椎疼痛(TSP)的重要危險因素。

刷手機超過3小時?擔心多種疾病找上門|一周論文導讀

圖檔來源:123RF

胸椎疼痛主要表現為胸背部和左右肩胛之間的酸痛,在成年人、青少年和兒童中都可能發生。這項發表在Healthcare的報告重點關注了12~18歲的中學生群體。研究人員在對1400名巴西中學生經過一年時間的随訪,發現新發胸椎疼痛比例達到10%,持續性胸椎疼痛高達38%。而胸椎疼痛發作與手機、平闆電腦的使用時間、使用時的姿勢有顯著關聯。

研究人員同時提醒,青少年後背酸痛通常還與更不活躍、學業成績較差、社會心理問題更多等表現有關。你每天使用手機、平闆電腦的時間有多長?如果你也經常後背酸疼,注意控制你的螢幕時間。

節食減肥容易反彈的原因

通過節食來減肥,最難過的一關可能還不是節食本身,而是體重容易反彈。其實,這是因為在節食期間,大腦針對饑餓感的神經環路發生了深刻而長期的變化,以對抗體重的變化。德國馬普代謝研究所和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日前通過動物實驗揭示了這一點。研究結果發表于Cell Metabolism期刊。

研究人員讓實驗小鼠節食後評估了它們的大腦,在控制進食的腦區——下丘腦發現,其中專門促進饑餓的一組神經元(AgRP神經元)一旦被激活就會發送比沒有節食情況下更多的信号,意味着放大了饑餓信号,促使大腦增加進食。而且這種變化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小鼠重新恢複減肥前的體重。

研究人員嘗試着抑制這一神經環路,可以有效緩解減肥小鼠的體重反彈。他們希望可以借助這一線索,找到有助于人們成功減肥的新療法。

DOI:10.1016/j.cmet.2023.03.002

促進抑癌作用的夥伴蛋白

抑癌基因可以阻止細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并啟動細胞凋亡來清除掉惡變的細胞。比如TP53就是一類經典的抑癌基因,但是其在癌症中突變頻率也非常高,超過一半的癌症病例TP53會處于失活、休眠狀态。是以許多研究也在尋找重新激活TP53以及其編碼蛋白p53的方法。

《細胞報告》的新研究,通過CRISPR對基因組的基因進行了逐一篩選,确定了一種激活p53所必須的蛋白FAM193A,它被視為一種有效的p53活性正調節因子。當FAM193A被破壞時,p53的功能也會被抑制,原因是前者會結合p53的抑制元件MDM4,進而釋放p53的全部功能。研究者認為在一些癌症中激活FAM193A或許能成為一種潛在抗癌療法。

DOI:10.1016/j.celrep.2023.112230

科學家找到增加産熱脂肪生成的方法

我們體内有着兩種主要的脂肪類型,白色脂肪組織(WAT)負責儲存能量,棕色脂肪組織(BAT)負責燃燒能量産熱以維持正常體溫。但《自然-通訊》的新研究提示,還有一種米色脂肪,它的前體細胞與WAT一緻,都是脂肪細胞祖細胞(APC),也算得上WAT的亞型,但是功能卻是産熱而不是儲存脂肪。

刷手機超過3小時?擔心多種疾病找上門|一周論文導讀

研究發現,随着年齡增長,APC似乎更傾向生成WAT而不是米色脂肪,這也是衰老過程代謝功能變差,脂肪堆積的原因。而老化的APC通常會過度表達一種Pdgfrβ受體蛋白,這會導緻米色脂肪細胞生成被抑制,如果在老年小鼠中删除Pdgfrβ編碼基因,它們可以恢複米色脂肪細胞生成,獲得更健康的代謝狀況,這或許可以成為治療代謝疾病的一個潛在靶點。

冰川後退速度遠超預期

一項發表于《自然》的研究指出,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冰川一天可以後退600米之多,這一速度20倍于此前預估的最高速度。

刷手機超過3小時?擔心多種疾病找上門|一周論文導讀

▲在挪威附近洋底觀測到的“褶皺脊”,是由潮汐活動産生的地貌(圖檔來源:©Kartverket) 

來自英國和挪威的研究團隊對洋底“褶皺脊”(corrugation ridge)結構進行了測繪,這種結構是由潮汐導緻冰川的後退邊緣上下移動,向下時将洋底沉積物推向脊部所形成的。這些地貌形成于大約2萬年前,恰好是末次冰期的尾聲。結果顯示,當時的冰川可以經曆每天50-600米的快速後退,遠超衛星監測資料。作者指出,伴随着氣候變暖的趨勢,在南極洲的部分地區,尤其是洋底地貌平坦的地方,或許我們很快就能觀測到冰川短暫但極其快速的後退“脈沖”。

ChatGPT影響使用者的道德判斷

OpenAI公司開發的ChatGPT無疑是近期最火爆的AI聊天機器人模型,在改變多個領域工作方式的同時,圍繞ChatGPT的倫理問題也受到關注。本周,一項發表于《科學報告》的研究就提出,人類使用者對道德困境的判斷可能受到ChatGPT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向ChatGPT提出經典的電車難題,在多次提問中,ChatGPT有時會給出“應該犧牲一個人的生命來挽救更多人”的答案,有時的回答則截然相反,這表明ChatGPT本身并不偏向某種立場。随後,作者要求人類志願者在閱讀了ChatGPT的陳述之後再來回答電車難題,并回答他們的答案是否受到了ChatGPT的影響。

結果顯示,志願者更有可能選擇哪種結果,取決于他們看到的陳述是支援或反對犧牲少數人。盡管80%的志願者表示他們的回答沒有受影響,但實際結果卻與之相反,說明志願者可能低估了ChatGPT對自身道德判斷的影響。是以,未來的聊天機器人設計需要考慮這一因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