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團外賣員大學率30%!是好事還是壞事?

美團外賣員大學率30%!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生活面前,誰也别看不起誰。

作者|鹿堯

編輯|桑明強

這是前些天看到的一條熱搜,說是廣州曆史上第一次騎手招滿,而且,大學率30%。當時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詫異的,畢竟全國人口的大學率也隻有4.4%左右。

當大學生數量達到1/3的水準,單從數字上看,這個行業和知識密集型産業也差不多了。

就業市場的壓力和就業機會的缺乏,讓話題也被網友瘋狂吐槽,有人評論“60時薪的農民工找不到,60一天的大學生一大把。”如今,這個段子正慢慢照進現實。

抛開其他不談,當高學曆進入外賣行業,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不僅會限制他們的職業發展,也浪費了社會資源。因為外賣騎手往往被視為一種短期的、低技能的工作,一般是為了工作周轉,而不是長期的職業規劃和升遷。

争論很多,對職位的偏見、生存的焦慮、現實的無能為力,這個話題也一度成了激化沖突的來源。

但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樣是通過勞動擷取收入,當不當外賣騎手,其實就隻是一個就業選擇。有餐飲老闆向《新眸》透露,現在願意從事餐飲服務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餐廳裡四五十歲的服務員越來越多,但如果非要入行,年輕人還是更願意當騎手。

“隻要願意多跑,月入過萬的大有人在,送外賣比較靈活自由”。之前也有不少專家說過,随着網際網路+實體産業的快速發展,配送産業對于人員的需求也更大,年輕人跑去送外賣,本質上仍是時代變化下的供需問題。

看一些資料,通過美團平台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從2017年的220多萬,增長到2022年的624萬,全國的騎手數量早就超過1300萬,其中大部分是農村轉移勞動力,也少不了剛畢業的大學生。

坦白來說,這的确是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新的産業,但大衆尤其是對于網際網路公司,總還是好感有限:提及百度,印象是莆田醫院和垃圾廣告,提及美團,是食品不衛生、被困的騎手和商家的惡性競争。很多時候,我們把網際網路想象的太極端了,總會忽略它的積極一面。

《新眸》内部也經常讨論,商業的規律可能有迹可循,但它的發展一定是動态的。每一個社會角色,幹什麼事,其實都是商業系統跟社會系統的比對。這個過程中會有陣痛,但我們更願意關注它究竟帶來了什麼。

01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外賣騎手的畫像,大緻可以分為:進城務勞工員、中年失業人群、大學生和産業勞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30%的大學生去送外賣,這裡不排除有大量的兼職情況,他們可能隻是把送外賣當成一種賺零花錢,或體驗勞動的方式。

實際上類似高學曆送外賣這樣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不論是媒體的獵奇,還是底層對讀書無用的嘲諷,諷刺學曆貶值,甚至挑動對立。我們更應該理性思考,這些人究竟為什麼會去送外賣。

不同學曆的轉化路徑,其實有着相似之處,升學、考公、出國、就業,這四項幾乎能覆寫國内絕大多數學生的未來規劃。不過根據作者自身體會,比起參加工作,大學生考公考研成了必選項,這裡年年攀升的資料不用多說。問其原因,很多人給的反應是“找工作太難”,“大學學曆沒有競争力”,“大家都在考”,“家裡要求的”這些理由。

假如失去了應屆身份或文憑的優勢,多年來的校園生活,其實并沒有帶來足夠的社會技能,說白了,沒有實際的工作能力。最典型的,比如今年畢業的大學生,2019年入學,中間長達三年的封校,大部分人沒有足夠的線下實習經驗,他們對于各類資源也往往缺乏意識,這種情況下,升學考公成了第一選項,畢竟除了穩定和體面,考試做題也一直是學生最擅長的。

但考不上怎麼辦呢?還是得找工作,考上研究所學生之後,也還是要找工作(考公除外)。但就業形勢的“差”已經闆上釘釘,國企央企大公司的校招,對學曆總是卡的很死,為什麼?工作能力都資質平平,隻能比學曆了。

當然這裡不排除有一些真正有工作實力的選手,但的确是少數。往年畢業季裡,學生手裡都握着好幾家公司的offer,現在很多光頭。如果所有道路都走到了南牆,這時候畢業生們頓悟:不如去幹幹體力活,能賺錢就完事了。

但不得不承認,勞動密集型的産業,例如電子廠、工地,的确門檻低,這個低是相對知識型産業的,但對于一個讀書多年的人,不管從身體還是心理,都很難去接受。

之前有人說,國内的制造業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大學生甯願待業也不進廠,這個廠主要是低端制造,高端制造的缺口是想補,但現實就是缺技術人才,心有餘力不足,後者其實是知識型的産業。

這種情況下,送外賣卻成了出賣勞動力的捷徑。原因在于,相比在低端制造的工廠裡擰螺絲,錢少無聊,而騎手本就是個網際網路帶來的新事物。有智能手機,會騎電動車,就像前面說的,能東跑西跑,就業選擇也靈活,很多人是邊走邊看,同時學習、找工作,時機到了,可以無縫對接。此時也沒必要去擡杠,跑外賣的收入不确定性高,一來更行各業都不容易,二來對于跑單這樣多勞多得的賺錢方式,确定性已經不錯了。

之前廣州總工會釋出過資料,2021年廣州大部分外賣小哥年薪能超過10萬,月均8000+,确實跑赢了很多廠工和白領,以至于這兩年外賣小哥激增。此時也沒必要去擡杠,跑外賣的收入不确定性高,一來更行各業都不容易,二來對于跑單這樣多勞多得的賺錢方式,确定性已經不錯了。随着從業者逐漸飽和,這也沒攔住人們跑外賣的熱情。

一千多萬的外賣騎手,隻要平台給的抽成好看,單子足夠,騎手就是一個不錯的工種。大量的高學曆人才湧入這個行業,這裡不需要有任何的道德綁架,在生活面前,誰也别看不起誰。

02

合适的崗位,給合适的人

有一個前提,提供就業崗位,本就是企業最大的價值之一。

網際網路發展這麼多年,被認為颠覆了大部分的傳統業态。新的職業裡,除了外賣小哥,還有網紅主播、線上教育機構、網約車司機、電商客服,等等很多。新的行業孕育新的職業,從公司的層面來看,也意味着業務要擴張邊界,需要更多的人。

舉個例子,在2021年,騰訊宣布啟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無獨有偶,位元組跳動的業務發展太猛,這家APP工廠一年裡推進了線上教育、電商、遊戲等全線業務,同年秋招為應屆生開放超過6千崗位,算上春招,全年共計招聘1.2萬人。這放在整個網際網路圈裡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那一年,有研究資料表明,大量的公司擴大了校招規模,其中将近15%的萬人規模的企業,校園招聘需求增加30%以上。

網際網路公司的校招名額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業務線的擴張;而另一方面,是企業招聘的重點從社會招聘轉移到校招,大廠對社會就業問題的消化。是以呈現出來的,其實是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你會發現,網際網路的裁員大潮已經接踵而至。

從企業的角度考慮,裁員是為了提高人效。有些業務還沒想明白就先招人,有些是受外在原因被迫流産,原班的人馬面臨轉崗、重組和優化,除了基層員工,還有中層,當然也少不了剛入職的新人小白。

抛開一些内部的主觀因素,很多錢少事多的員工被裁,歸根結底,用HR的口徑來說,幹的多是因為效率低,拿得少是因為可替代,一般的人才是很飽和的。加上近兩年的市場情況有目共睹,就業機會再創新低,企業的業務逐漸收緊,即使是校招也沒了hc。

不過即便如此,這些也并沒有影響網際網路是仍然是相對薪酬高、有前景的行業,吸引力并沒有降低。裁掉的人員裡,有的選擇躺平一段時間,有的則暫時改行去做了外賣,繼續等風來。

人們對送外賣這件事的争議,主要是還是因為存在落差感,大學生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一直文憑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說不過去的是沉沒成本。

但如果換個角度其實很容易了解,有人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懸浮”現象,校園的教學,與國内制造業和高新産業的人才需求是脫節的。這就導緻很多學生雖然埋頭苦讀,但在社會實踐中百無一用,找不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崗位。

長時間以來,有個容易被忽視的事實是,不論是對國内經濟的貢獻占比,還是從業人員總數,相比技術領域和制造業,服務業一直占據了大頭。而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語境下,這種趨勢将會大機率延續下去。

03

也許是時代變了

“你不得不承認,是時代變了”,在讨論原先大學生送外賣的問題時,《新眸》内部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二十年前的人們在工廠勞作,十年前的白領在企業上班,如今年輕人會選擇在直播間裡帶貨,在路上送外賣,供需方式的變化,催生出了的新業态。但由于這都有别于人們過去積累下來的認知,是以總會陷入一種類似怪圈的職業偏見中去。

我們過去和很多外賣從業者交流過,發現這個行業雖然沒有想象裡那麼難,但也絕不容易。外賣小哥連接配接着商家與顧客,但本身仍作為平台的資産,平台在使用者競争的過程中,為了維護更好的體驗優勢,解決效率問題的重任就給到了騎手身上,以至于讓這個行業被冠上了“高危”的頭銜。

很多資深騎手,腦袋裡已經刻上了城市的地圖,在解決郵差問題上總會給出最優線路,他們甚至能夠很快識别不同小區的配送方式,電梯房、外賣架、保安亭,各個大門的位置了如指掌,一個外鄉來的騎手,會比原住民更熟悉這個城市的角落。

疫情之前有一份報告裡提到,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以網際網路帶動的服務業成為國内吸納就業最多的産業,2018年的時候,外賣小哥的身份,也成了這裡很大一部分人能夠立足城鎮的原因,他們有了錢、買了房、結了婚,成為推動時代進展的一員。

當然,這并不是鼓勵人去脫掉長衫,穿上馬甲,有個985名校畢業的學生曾在視訊裡記下這句話,“學曆讓我能夠選擇去做什麼,而不是隻能做什麼。”的确是這樣,我們很多時候的努力,是為了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就業競争的壓力不小,如果缺乏某一領域裡的絕對競争力,很難說未來的職業路徑能夠一帆風順。華為仍在招募它的百萬年薪天才少年,大廠也不吝惜重金尋找核心技術人才,而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還是在尋找一個适合自己的普通崗位,至于要不要去送外賣,這得看個人的選擇,還有生存的需求。

本文系新眸原創,申請轉載授權、商務合作請聯系小新微信:lingshixiaoxin,添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和職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