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手機出貨量暴跌,盧偉冰是接棒還是接鍋?

中原標準時間3月24日,小米釋出了2022年Q4及全年财報。小米總營收為2800億元,與2021年相比,降幅為14.7%。

2021年的Q2和Q4,小米單季營收均為800億元以上,2022年前三個季度營收分别為734億元、702億元、704億元,Q4營收為660億元,環比下跌為6.2%,借助雙11也未能實作大幅度反彈。手機營收為1672億元,相較2021年下跌20%。

小米手機營收占總營收59.7%,仍是最核心業務。手機營收降低的一大原因是出貨量下滑。

Canalys資料顯示,相比2021年,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下跌12%,小米下跌約20%,高于大盤。

雖然保持全球第三的位置,但市占率由2021年的14%下滑至13%。Cunterpoint資料顯示,今年1月,小米出貨量為1187萬台,市占率為11.9%。

手機營收降低的另一大因素是高端化成效不足。

截止于Q4結束,小米手機ASP創紀錄達到1111元,然而卻未能對出貨量下滑起到很明顯的對沖作用。

拉長時間來看,從2020年Q2其ASP首次突破1100元後,小米已經連續十個季度圍繞這一數字上下波動。

作為核心業務之一,IoT業務2022年全年營收為798億元,相比2021年下降6.1%。

主力業務均顯疲态,小米汽車的籌備時間僅剩一年。此時走馬上任的盧偉冰,是在接棒,還是接鍋?

機海戰術沖高遇阻

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消費需求減弱,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減少12%。高端産品銷量是衡量廠商表現的重要标準。

雷軍表示,“12S Ultra的全年銷量已經提前賣完”,小米王騰稱,12S Ultra“生命周期内沒有降價”。

近兩年小米數字Ultra系列取得了一定市場認可度,去年推出的12S Ultra成為小米高端化裡程碑作品,不僅牽手了傳統影像大廠徕卡,還搭載了口碑較好的骁龍8+Gen1。去年中開售,今年1月初官網已顯示無貨。

目前使用者換機周期已長達43個月,購機頻率降低是全球經濟因素所緻,并非手機廠商能夠左右。

提升單次購機産生的利潤,對沖出貨量減少造成的損失,是廠商必要的應對措施。

小米去年的出貨量為全球前三,排在三星和蘋果之後。去年全球最暢銷的十款手機,八款來自蘋果,兩款為三星。“提前賣完和沒有降價”的小米12S、正常數字旗艦機型均未上榜。

小米手機在高端市場仍然存在感不足。

除了MIX系列、折疊屏系列、小米還有數字系列小杯、大杯(Ultra)。大小杯産品分批發售,客觀上讓人感覺小米旗艦機型疊代頻繁。

而vivo X系列、OPPO Find X系列均沒有延伸出定位再高一級的機型,而是一次性發售。

從海量機型到精簡陣容,三星是近年唯一能夠與蘋果在高端化市場勉強一戰的手機廠商。這似乎能夠說明,機型多少與高端化并無直接關系。

機型數量較多,意味着在設計、創新上都需要更多的精力,否則産品很難亮眼,差異化也不足夠。

以小米12和小米12S為例,除了跟随高通節奏更新處理器,兩款機型缺少明顯差異化。

積極擁抱全面屏的MIX系列第2代産品熱銷後,目前創新力度逐漸下降,MIX4的顯著差異僅為屏下攝像頭。

小米去年在售且差異化最為明顯的機型,僅為搭載了1英寸大底、具備IP68級防塵防水能力的12S Ultra。大杯與小杯分開發售,小杯使用者也可期待大杯上市時小杯促銷。

久之容易造成觀望情緒。

蘋果的高端新品僅為每年秋季,次年春季僅推高端機型的新配色或面向中端的SE系列;華為P系列推新為每年春季,Mate系列為秋季。

受到市場認可的高端品牌,推出高端産品的頻率并不高,而節奏很清晰。

如果跟随高通節奏,旗艦産品至少為一年兩次推新,加上不定期的MIX系列和數字Ultra系列,小米的旗艦新品繁多、節奏不清晰。

價格更高的旗艦産品半年過氣、跳水打折,是近年來“等等黨”越來越多的本質原因。小米11 Ultra在去年的熱度不減,正是由于其3999元的跳水價。

安卓廠商并不具備蘋果iOS的生态獨有性,對于使用者而言,各家産品的顯著差異化在于硬體。半年一更,使得同質化相對嚴重又成為老款的機型快速失去競争力,隻能降價促銷。

老款擠壓新款銷量,新款難以第一時間最大程度獲得使用者,繼而在半年後成為老款、降價去庫存,形成不良循環。

盡管近年來小米手機陸續推出了數字Ultra系列、折疊屏系列,其ASP連續十個季度圍繞1100元上下波動,再無突破。

目前,大多數手機産品同質化嚴重,并非不可替代。小米手機的機海戰術,為客戶提供了更多購入高端機型的成本效益方案。

折疊屏銷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擠壓。

折疊屏市場佔有率腰斬

需求減弱、廠商承壓。直闆旗艦的競争早已白熱化,折疊屏手機已成為廠商提升ASP的重要突破口。

據IDC資料,去年國内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台,相比2021年縮量13.2%。折疊屏出貨量約為330萬台,相比2021年增長118%。

華為是去年國内折疊屏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品牌,達47.4%,相比2021年減少了1.9個百分點。小米僅列第六,為6.4%,相比2021年減少了6.8個百分點。

市場整體縮量,折疊屏逆勢增長。與銷售額減少4成、整體份額降至3%的華為相比,全球出貨量第三的小米,在高端市場仍然欠缺号召力。

去年各大廠商陸續推出新款折疊屏機型,由于鉸鍊壽命、折痕、内外屏重新整理率一緻等更新,折疊屏進化到了更為成熟的第二代産品。

相比4月上市的vivo X Fold,小米的MIX Fold 2在8月姗姗來遲。在此之前,小米隻能用一代産品迎戰對手的二代産品,全年折疊屏銷量必定受到影響。

除了新品上市較晚,高端市場馬太效應凸顯,也是小米折疊屏份額腰斬的主要因素之一。

蘋果去年在高端市場佔有率增長約6%,達75%。折疊屏手機去年全球出貨量為1420萬台,相比2021年的800萬增幅為43%,而繼續擴大高端市場占有率的仍是蘋果。iPhone 14Pro及MAX機型在旺季曾發生供應中斷,否則銷量将進一步增長。

不難看出,高增速的折疊屏手機,增量不及蘋果。選擇蘋果的高端使用者越來越多,一定程度上對安卓折疊屏機型銷量造成影響。

除開蘋果,高端市場僅剩25%的市場佔有率包括其他廠商的直闆和折疊屏等高端機型銷量。折疊屏方面,三星占據其中80.9%,其次是華為(11.97%)。

不難發現,去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占率最大的兩個品牌,都推出了橫折和豎折機型,而小米豎折機型則是空缺狀态。

目前的直闆旗艦手機螢幕為6.8寸左右,較大的機身對于大多使用者而言并不便攜,尤其是女性使用者。或許是豎向折疊屏手機的折疊狀态類似于化妝鏡,女性使用者接受度較高。

去年豎向折疊屏手機銷量已占折疊屏總銷量42.3%,小米的缺席錯失了市場。

無論是三星還是華為,其橫向折疊屏起售價都在萬元以上甚至達到兩萬元,這為價格更低的豎向折疊屏創造了充分的“下沉”空間。

小米MIX Fold 2的起售價僅為8999元,6000元價位有12S Ultra。豎向折疊屏機型定位高于直闆旗艦但低于橫折機型,其定價可選範圍不大。

第二代折疊屏上市時間較晚、蘋果的沖擊、豎向折疊屏産品空缺,導緻了去年小米折疊屏國内市場佔有率減少超一半,僅排第6,全球排名第5。

在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市場需求是否回暖還沒有明确迹象的背景下,手機出貨量難以快速回歸高位,高端化仍是目前國産手機品牌們的重要課題。

相較于全球市場佔有率1個百分點的損失,小米折疊屏産品還未成為其高端化突破口無疑是更大的損失。

手機業務出貨量下降、高端化成效不佳,總體營收随之減少。造車時間僅剩1年,開銷已逐漸增大。

小米去年的研發開支為160億元,相比2021年上漲21.7%。在2020年Q4首次突破30億元,去年Q3首次突破40億元。

當季财報顯示,包括汽車研發相關投入超過8億元,全年财報再次強調,上漲的研發費用主要是由于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增加。據悉,小米計劃在2022-2026年間總研發費用将達到1000億元。

小米造車其它花銷在于收購和投資。例如7737萬美元收購深動科技,之前入股縱目科技、領投禾賽科技等等。

除了搞定生産資質、建構技術平台、後續的産能擴張等,小米還需持續擴張小米生态鍊,加強小米汽車的核心競争力。

開銷增大,收入減少,小米新帥一上任就遇到“困難模式”。

接棒還是“接鍋”?

去年12月30日,盧偉冰接任王翔,晉升為小米集團總裁。同時兼任中國區總裁及Redmi總經理、國際業務部總裁。至此,盧偉冰将管理集團手機部、生态鍊部、大家電部、中國區、印度區。

盧偉冰職責變大,而面臨的困難也将更多。造車籌備時間所剩無幾,雷軍需要心無旁骛地投入造車。而小米手機、IoT主力業務營收均下滑,盧偉冰的重任在于穩固大學營。

從過往看,盧偉冰可謂戰功赫赫。

成為Redmi負責人後,盧偉冰憑借RedmiNote 7打出漂亮一仗,随後的Note 8系列延續熱度,兩款機型大約占據了2019年小米全年銷量的三分之一。

在盧偉冰操刀下,Redmi陸續推出了廣受好評的RedmiK系列,迅速讓Redmi品牌成為成本效益的代名詞。更重要的是,Redmi成為小米沖高的堅實築底。盧偉冰守好了小米的“大後方”。

這次造車,雷軍把把整個大學營都交到了盧偉冰手裡。

國際經濟趨勢不明朗,小米主力業務均顯疲态。多家機構預測,小米手機今年的出貨量還将減少8%-10%。出貨量下降的客觀因素不可抗力,對沖縮量穩固營收的辦法似乎隻有高端化。

過往盧偉冰在Redmi的成功經驗主要針對的是中低端産品,如今面臨的是高端産品市場佔有率取得突破的問題。

按照雷軍和王騰所言,12S Ultra系列在沒有降價的情況下提前售罄,該機型的産品力受到了市場認可。除了設計、用料等因素,率先用上1英寸大底是該機型的核心産品力和差異化。

而今年友商旗艦已經全面搭載1英寸大底,盧偉冰沒有趕上手機影像大變革的前夕上任,小米13S Ultra需要另尋獨家差異化。

根據上代機型的市場表現,13S Ultra理應擴大産量。去年三季度财報資料顯示,小米的庫存水位開始下降至安全區域。好景不長,今年2月有消息指出,小米智能手機和零部件庫存約為4000-5000萬部,約為12-16周。

市場需求疲軟,被預估出貨量還會縮減的小米,即便對于自家市場反響較好的機型,可能今年也不敢輕易向代工廠增加生産訂單。

盧偉冰一手拖着小米沖高,另一隻手得按着庫存。

眼下的小米顯然需要盧偉冰有三頭六臂。過去在成本效益領域地位無可撼動的Redmi,開年就遭遇了友商暴擊。

一加Ace2、Realme GT Neo5兩款機型先後上市,對RedmiK60系列形成前後夾擊。上市僅1個多月的RedmiK60 (12+512版本),就以“情人節活動”罕見地優惠了300元。

高端突破還未交出作品,低端陣地卻陷入被動。而全球市場需求減弱,小米整體業務承壓,很難扭轉局面。汽車新品亮相進入倒計時,布局、研發、擴張等前後期開銷在所難免,小米遭遇“多事之秋”。

而盧偉冰可謂奉命于危難之間,接棒的同時猶如“接鍋”。

小米仍可對造車新業務寄以厚望。多年打造的米鍊生态,将為小米汽車提供硬體以外的多種盈利模式。小米去年的網際網路收入為283億元,同比增長0.4%,借助小米汽車有可能實作新增長。

造車也許不是目前的小米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把汽車當做IoT産品來打造,小米已經具備豐富的經驗。

止住主力業務營收下滑,對小米造車的支撐力不言而喻。

在前線拓展新業務的雷軍,還得看肩負後防重任的盧偉冰能輸出多大火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