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琉璃蘇比
近期各種校園霸淩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報道令人震驚。這些不斷湧現的事件,引起了人們對家庭教育的關注。
扔井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譴責。一些網友認為七歲的孩子,理應懂得是非善惡,而心理醫生則指出七歲的孩子的道德發展還未成熟。盡管我們可以了解這一觀點,但是七歲已經是國小生了,如果他們還不能分辨是非善惡,那就是家長的責任。
如果說七歲太早,那一群青少年霸淩十三歲女孩導緻身體不可逆受傷,這樣的是非觀,又是誰的責任呢?不禁讓人反思:現代家長,是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是非觀和善惡觀念?
讓孩子擁有正确的價值觀,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是不争的事實,但是家長在忙于生計、工作和事業之餘,是否也要思考孩子的品行教育問題?特别是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可為,什麼是不可為?
學習知識可以送去學校,培養興趣愛好可以送去校外機構,但是孩子的成長所需要具備的是非善惡觀念,做人基本道德和品格,正确的三觀,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因為孩子的道德品格要是出了問題,這不僅會影響其未來人生,還會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是以,教導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至關重要。現代社會中,暴力、欺淩和其他不良行為越來越普遍,而這些行為往往源于孩子的善惡觀念失衡。
一、善惡觀念失衡現狀
有課題組對全國六省的調查資料顯示,校園欺淩的發生率為32.4%。而且相關搜尋大資料顯示,“校園暴力”排位榜首是最受關注的問題。
而造成校園暴力的原因?你也許難以想象,都是由非常細微的沖突引起。也可能是由于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方面存在的缺陷,導緻其對暴力行為的認知和态度存在偏差。
也和社會環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價值觀念,以及孩子過早接觸網絡文化等有關。
比如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對孩子從來就是稍不聽話就拳打腳踢。而有些孩子,被父母保護太好,對其說話語氣重一些就難以忍受。行為認知有差異,起沖突就在所難免。解決沖突的方式也不同,有情商有胸懷的就會化解沖突,心胸狹隘的就會讓沖突更新。
但是校園欺淩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對學生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都會帶來重重阻礙,也有可能給孩子的心靈成長帶來永久性傷害。
二、疏忽教導“是非觀”和“善惡觀”的原因
目前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惡觀念等道德價值教育的現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1.家庭環境原因:由于沖突、離婚、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照顧,而導緻的不穩定的家庭環境,會最後導緻未成年人的道德缺失甚至犯罪行為。
2.父母重視成績,疏忽品德教育:現代父母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對學業成績的重視超過了對品格的教育,往往導緻忽視了對孩子的道德教育。
3.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缺乏監管:未成年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手機,網紅泛濫,低質短視訊泛濫,不良資訊廣泛傳播,又缺乏正确的道德價值觀引導。而且孩子本就缺乏自律、道德觀念不清,極容易受到不良引導,做出違法、不道德的行為等。
據未成年人網際網路資訊研究中心所釋出的資料可知,中國未成年網民數量已經超過了1.7億,城鎮孩子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高達93.9%,農村孩子達到90.3%。
4.,學校教育和監管力度不夠:學校有道德法治課,但上得不多,不夠重視。據孩子反應,都被其它主科給占據。
5.社會道德規範的混亂,網絡監管和引導的缺失,娛樂文化包括暴力遊戲等的負面影響,會導緻未成年人缺乏自律,道德觀不清,從事違法和不道德的行為。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上升的趨勢,進一步表明需要适當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兒童培養是非意識,遠離暴力和犯罪。
根據公安部門釋出的資料,中國目前的未成年犯罪人數已經占到了全國犯罪總人數的12%以上,而且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
這些案例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正确的教育和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确的善惡觀,遠離暴力和犯罪。
三、是非觀和善惡觀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很重要,這是因為它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提高自控力、責任感和同理心,培養出健康的心理狀态和積極的人格品質。
同時,研究表明,具有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的孩子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情商更高,更容易取得成功。
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能夠幫助孩子區分好的行為和不好的行為,這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區分好的行為和不好的行為,懂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出正确的決定,避免犯錯後悔。
同時,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可以幫助他們發展自我控制能力,孩子會學會限制自己,面對挑戰和誘惑時保持冷靜和理智,遵循正确的道德标準和規範。不做出沖動的行為。
此外,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也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責任感和同理心,孩子會學會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别人的影響,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同時,他們也會學會如何了解和關心别人的感受,體會到做好事的快樂和樂趣。
四、正确的具體方案: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
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通過閱讀、講故事和講執行個體教育孩子,父母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觀和善惡觀。
許多家長帶孩子閱讀,隻是為了讀而讀,不會引導。殊不知,那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背後,隐藏着極為正确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是适合孩子學習的。
引導孩子做一個善良誠實,懂尊重,有責任感,有勇氣有毅力的好孩子。
2. 日常言行及時糾正: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教育孩子正确的善惡觀。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和言語,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并加以糾正。
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打人,說髒話,不懂尊重他人,欺負弱小的時候,就應當及時阻止,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可取。從一開始就杜絕不良行為,從小抓起。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 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和親密關系,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尊重和關愛。這有助于孩子發展出正面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孩子正确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如何一家人的家庭氛圍是:孝順父母,兄友弟恭的,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外面,也會是懂善惡,明是非,品性純良的人。
5.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還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這包括教授孩子誠實,如何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分享和合作,以及如何處理沖突和問題。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這些價值觀的意義和價值,并在生活中積極地實踐它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家校共同限制孩子的不良行為,及時和學校的老師溝通,當孩子犯錯誤或者做出不良行為時,父母需要及時地進行糾正和限制,或者讓老師教育。以便孩子能夠認識到錯誤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同時,父母還應該給孩子建議和指導,告訴他們正确的行為應該是什麼樣的。
7. 設立明确的規矩和獎懲制度:獎罰有度,還應該鼓勵孩子做好事。當孩子做出正确的決定和行為時,應該給予肯定和獎勵。做錯了一定要罰,否則孩子以為沒啥大不了下次還會犯。
8. 激發同理心:孩子應該被教導如何關心和體諒别人的感受。我們可以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這種感覺,例如,幫助别人或表達對他人的關心。當孩子表現出關心他人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地肯定他:你真是個貼心的孩子,你真懂關心人!你真有愛心!
9. 監督網絡使用,對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家長應該監督孩子的網絡使用,教導他們正确的使用行為。
比如設定健康使用手機IPAD,隻能玩一個兩個小時自動關機。以及檢視他們使用的平台是否正常,玩的遊戲,刷的視訊,是否存在暴力負能量等。
10. 加強監管: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管,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加大對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打擊和懲治力度。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幫助力度,減少未成年人因生活困難和家庭問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11. 加強自身安全意識: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讓孩子懂得如何避免危險,防止孩子成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加害者。要教導孩子保護好自己。
12. 引導孩子參與公益活動: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有益的活動和社交場合,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責任感。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為社會做貢獻。
@童話媽媽琉璃蘇比歡迎關注,擷取更多省心省力的育兒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