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看點管理得了公司,卻在教育女兒時屢屢碰壁,這對于以“成功人士”示人的他來說,實在是難以言說的難堪。他想不通:為什麼從父母那裡學來的教育方式,可以讓自己從小鎮青年奮鬥到大城市的公司高管,但用這一套方式教育女兒時,卻把她推向了抑郁、焦慮的深淵?不得不在外獨居的時間,給了他幾十年來最難得的一次反思自己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公衆号:青少年生命複元 (ID: QSNSMFY2021)

文丨李漢(化名)    編丨May

在旁人看來,我是一個“成功人士”。年輕時候從小縣城揣着1000塊錢到大城市打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管理幾十号員工,年收入穩定在七位數。成家立業後也給家裡人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條件。

從小我的父母就對我嚴加管教。作為一個男性,我覺得一定要有擔當、有膽量、不服輸。作為一個家長,我覺得在家庭裡一定要樹立權威,對于女兒,不能驕縱寵愛,那樣隻會害了她。

隻有充滿規則的教育和聽從父母、老師的話,才能很好地成才。畢竟,父母不會害孩子。

這樣的教育原則,在過去的16年裡,讓我堅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把女兒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直到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焦慮症……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成為了一個父親

但我卻并不知道怎麼做

剛有女兒的時候,我并不知道怎樣去做一個父親,關于嬰兒照顧的一切都是妻子和保姆來負責。

我應該是大家所說的“喪偶式育兒”裡面,“喪”掉的那位。

但随着女兒慢慢長大,我發現她開始有了一些我很不喜歡的行為。在她才2歲的時候,就開始動手推人、打人,遇到不滿意的事就尖叫……還喜歡在家裡亂玩玩具,經常不聽媽媽的安排。

“不聽話”在我看來實在是無法容忍!我覺得這個時候必須開始管教了。“三歲看老”,老祖宗傳下來的說法總是沒錯的。如果這個時候不“立規矩”,長大肯定走偏。

是以我一旦發現女兒有我覺得不對的行為,就會大聲呵斥她。這個“黑臉”扮演得很成功,每次隻要我放低聲音一吼她,她基本都會乖乖照做。這讓我更加堅信我的教育方式是正确且有效的。

随着她越來越大,主見也越來越多。國小的一天,我們等她出門玩,但是她非要穿很薄的裙子,和媽媽發生了争執。

我看着非常生氣,一個是覺得孩子竟然不聽勸、太倔強了。一個是覺得妻子太軟弱,半天搞不定孩子。

我沖過去就給女兒啪啪兩下,打在她背上,“你再這樣就給我滾蛋!什麼玩意兒!大人還鬥不過你了?”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我覺得“老子教育小子”說啥都不為過。但那天,女兒最終賭氣不願意出門,還把家裡的書本丢了一地。

那是我印象中,她第一次對我強烈的反抗,也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孩子不好管了。

少年和中年的碰撞

女兒把我“趕”出了家門

越不好管我就越要管。我不僅對女兒的狀态很不滿意,也反對妻子的教育方法,三人之間的沖突也更加突出。

一次午餐時,女兒說媽媽做的飯菜不對胃口,要點外賣,我妻子竟然允許了。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成何體統?”我感受到她是在挑戰我們的權威、也無視媽媽的辛苦。

于是,我拿起手裡的筷子就對着我女兒丢過去,大意是斥責她笨得跟豬一樣,啥都不會還敢嫌棄媽媽做的飯菜。

結果妻子站出來維護她,這下更讓我面子上挂不住,我開始抱怨她:對孩子嬌生慣養、是個無能的媽媽。說完我就丢下碗回房間了。

當時我感到這是我們之間最厲害的一次争吵,沒想到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女兒的教育問題,我和妻子、我和女兒以及我們三人之間,就一直處于“随時開戰”的狀态。

這不像是一個家,更像是一個法庭或者戰場。但我覺得自己應該是這個場地裡最終的主導者。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一直以來,我自信于自己創造的财富和擁有的能力:我能管理好公司,我怎麼可能管不好我的女兒?那一定不是我的主要原因,一定是别人的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我并沒有想過要改變我的認知,它沒有什麼邏輯漏洞。我隻是感覺,我在為别人(妻子、女兒、學校、家裡人)的不正确而憤怒。

初二上半期,女兒的一張抑郁症診斷書,成為我自以為“正确”的教育方式的“判決書”。我不禁自問,難道我真的做錯了什麼?

沒多久,女兒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沒法去學校讀書,且常常莫名其妙地哭,還寫下了兩封遺書。醫生和老師都建議請假休息。

她每天待在家,什麼都不做,一天隻出來吃兩頓飯。後來妻子告訴我:孩子不願意出房門,除了抑郁的原因外,還因為看到我就很緊張、發抖、不舒服,于是甯可躲起來。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從内心來說,我無法了解抑郁的世界,我總覺得那是小孩不聽話、反叛、故意跟我們對着幹。

但眼看着小孩不僅不能上學,還變成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還不能打罵教育,作為父親也無能為力。

為了給女兒一個更好的康複環境,在和妻子商量後,我做出一個無奈又有點“賭氣”的決定——搬出去一段時間,給大家一個安甯一點的生活空間。

缺位的爸爸

開始學習如何“補位”

離開家的生活,在現在的我看來是一段極其特殊的經曆,也正是那段時間,我有了獨自面對自己的機會。

每天忙完工作後,就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中年男人要談感受和感情,很困難。對家裡人,我最熟悉也最常用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就是給錢、提供物質支援。

但顯然,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光提供物質并不足夠。住别墅、坐好車,依然擋不住她生病、休學、鬧自殘。

正在我一團亂麻的時候,一位朋友建議我可以撥打傾聽熱線或者尋求咨詢師幫助,她也給了我一些開導。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剛開始我是抗拒的,那是我不了解也不需要了解的行業,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咨詢就是“騙錢”的東西。

但為了搞清楚我的女兒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最終還是開始嘗試了心理咨詢。

剛去咨詢室,我顯得很不自在,要面對一個陌生人傾訴自己的感情,一個大男人實在是很難做到。

我坐在沙發上,有點尴尬和拘束。面對幾百人開大會、做演講我都不發憷,但是面對外人袒露自己的弱點和困頓,真讓人難堪。

但慢慢地幾個月過去,我覺得在咨詢師那裡得到的收獲遠比我以為的多。通過和咨詢師的交談,我開始看到自己在原生家庭裡所接收到的教育,并不是我自以為的絕對正确。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所謂的“成功”标簽,隻是基于工作能力。但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我意識到了自己多年來做得最失敗的幾點。

第一,自大自負,總覺得事業的成績等同于人的全部能力,把自己當做了絕對正确的标準。

第二,沒有共情、了解到家人,沒有站在她們的角度去思考很多問題。

第三,不當的教育方式,沒有尊重到女兒,從小給了她太多恐懼和壓力。我把一份“為她好”的心變成了傷害她的“毒藥”。

如果說學校的學業壓力和同學之間的沖突是造成她抑郁焦慮的原因,那這兩者加起來也許都不如我作為父親的失責這個“罪狀”來得大。

在朋友和咨詢師的建議下,我開始學習一些心理學和親子關系的書和文章。這些對我來說,是早就應該學習的内容,但很遺憾我卻錯過了這麼多年。

如果在女兒出生時我能有這份心思去看一看教育類的文章,她是不是就不會生病了呢?

唯一幸運的是,孩子現在已經在吃藥治療,也在積極複元中。我和她們分開的生活,也讓自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靜思己過”。

原來,不是孩子太不聽話,而是我太不了解孩子。

回歸的父愛

縱使艱難但總有回應

這種個人的改變,也逐漸在和妻子、孩子的互動中得到了回應。

在我獨居的這段時間裡,和家人基本保持一周通話兩、三次的頻率,有時候周末會一起出來聚餐。

現在聚餐時,我會減少自己對孩子的評價,盡量不指責她。這在孩子和妻子看來,是很明顯的改變。因為在那之前,我對孩子常常是非常嚴苛的,這裡看不慣、那裡看不慣。

現在不管她說什麼,我都嘗試對她說:如果你覺得可以,就去試試。而不是一來就否決她的想法。

我學習了咨詢師教給我的方法,多聽聽孩子、妻子在說什麼,延遲幾分鐘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不要急于打斷他們。

這些小改變,雖然我也做得不是很完美,但我能感覺到家人之間,産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女兒,更願意跟我多說幾句話,也開始主動提到自己感興趣的愛好。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雖然朋友們笑話我是個“有家不能回的可憐蟲”,但他們不知道,短暫的分别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多的對家人的了解和同理心。

管理得了大公司,為什麼我還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我不知道這份對女兒和家人缺位的關心什麼時候能夠彌補“完畢”,或許它并沒有“完畢”那一天。

我也不知道女兒什麼時候能夠完全康複、回歸校園。但就算她不複學、不能成為一個學霸,她依然是我最重要的、最值得關心的人。

一個中年人的辛苦和打拼,如果隻是獲得了看似豪華的生活,但孩子的心理不健康、親子關系痛苦不堪,到頭來也沒有什麼意思。

如果能和家人好好相處,孩子能夠身心健康,才是我工作和付出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