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陳晨

10月18日,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節榮譽相繼揭曉,今年的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和《永安鎮故事集》跻身最成功的電影之列。在《平遙之夜》中,在節目開始時上映的一部短片《地球最後的導演》也舉行了自己的"地球首映"。

這部由賈章科、甯浩主演的電影,以《回頭看》探讨了電影的未來,導演徐磊稱之為"一個供大家欣賞的小節目"。其實,無論是這部公衆關注的新短片,還是展會上呈現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片,還有老中青三代電影人聚集在這裡,遍布粉絲的觀衆,在過去的七天裡,以自己的方式,踐行了電影的理想和熱愛。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地球最後一任導演》海報

展覽展出了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46部電影,全球首映率為32%,亞洲首映率為71%,中國首映率為100%,呈現了多元化的電影格局,以電影為基礎,面向未來。

地球的最後一位導演:如果電影變成"最後一位"怎麼辦?

《地球最後一任導演》時長39分鐘,大約在2065年,影片已經變得幾乎沒人看到"非物質遺産",賈樟柯和甯浩兩位前大導演,為了争奪"非遺傳傳承者"的位置,掀起了一股洶湧澎湃的暗流。

這部電影由《平原上的神探夏洛克》的導演徐磊執導,雖然是未來的一個假設故事,但徐磊延續了之前中國本土風味的世界和戲弄的作品。

同時,賈樟柯和甯浩自己的"神秘梗"蛋和許多被觀衆帶給兩位導演的認知和電影體驗帶來的閱讀空間,讓這屬于電影,在電影節領域激發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笑聲和掌聲在整個觀看過程中持續不斷。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地球的最後一位導演

這部電影所謂電影的消亡,也直接指代了電影人在流媒體和疫情雙重沖擊下的困境,這也是每一位觀衆的不言而喻的共鳴。在喜劇的外衣下,包裹着對電影的深切熱愛和對電影現狀的隐憂。大結局的翻轉甚至讓觀衆感動得熱淚盈眶。影評人陶濤琳琳看完電影後歎了口氣,"不是喜劇嗎,怎麼還走?"

徐磊介紹了電影創作的起源,來自于疫情爆發後對電影的焦慮。"當世界各地的電影院都關門時,我不是隻需要一部電影嗎?"為了緩解焦慮,這個故事被寫成"崩潰療法"。徐磊也感謝兩位導演出演并支援這樣一部"笑話式"的創作,"我想隻要能開玩笑,就能勇敢地面對現狀。我希望這部短片也能抑制所有和我一樣擔心的人的焦慮。"

賈樟柯和甯浩,兩位"山西優秀影業代表"作為雙男主持人,也為影片帶來了充分的趣味。徐磊要求導演演戲簡直就是"太小心了","你隻要對其中一個人說,昨天對方給自己加了一場很精彩的戲,然後你什麼都不做,他會給你很多好點子。"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9日,《地球最後一任導演》将在平遙電影節上做專場額外放映,賈樟柯表示,通過這次專場放映啟動公益性籌款活動,為剛剛被淹沒的山西籌集資金,保護山西美麗的古文化。

宇宙探索編輯部是最大的赢家

在今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宇宙探索》編輯部《永安鎮故事集》兩部電影堪稱"爆炸性",從展前的門票難找,到放映後的口碑一路紅紅。在頒獎典禮上,這兩部電影并不出人意料地獲獎。

《宇宙探索》編輯部"獲得《Fermu》最佳影片獎、青年評審團最佳影片獎、神秘評選獎榮譽,《永安鎮故事書》獲得最佳導演獎和青年評審團榮譽獎最佳導演獎。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宇宙探索》社論獲得最佳影片獎。

《宇宙探索》編輯部"由《流浪地球》主任郭凡監理,從項目一開始就獲得了不少關注。事實上,這部電影與既定的"科幻"類型相去甚遠,講述了一家瀕臨破産的科幻雜志主編唐志軍的故事,他被一生的問題所迷惑,再次踏上了尋找外星人的旅程。

影片混合了荒誕、黑色幽默、公路片等多重元素,用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在帶領觀衆在"走進科學"的同時,也進入了一個堕落的中年男人偏執、浩瀚深情的精神世界。

電影導演孔大山和編劇王一通在第一屆平遙電影節上相遇,然後開始着手這個項目。在領獎時,表示影片又回到了原初的心,孔大山也哽咽了。

電影首映後,豆瓣評分為8.7,對于年輕導演的處女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起點。評委會給出評論,"這部電影帶着悲傷和歡樂的旅程,帶領我們探索未知,宇宙也把我們帶到了社會和人的角落",未來走向何方,哪些觀衆可能會得到與電影截然不同的思考,但如何面對現實中的困難, 影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永恒的答案,正如影片所說,即使倒在地上,也要努力擡頭仰望星空。"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孔大山,宇宙探索編輯部主任

另一部電影也是作為今年平遙大熱的《永安鎮故事合集》,此前入圍了戛納導演兩周單元,導演魏淑軒已經是平遙的常客。這部電影延續了最後一個野馬師關于制作電影的叙事。這部電影對電影創作的觀察,反思和反思,在幾次放映中充滿了笑聲和掌聲。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永安鎮故事書》獲得最佳導演獎。

評委會認為,魏巍以輕松的方式向觀衆證明了自己的創造力。"除了一系列輕浮的電影創作,他将電影人的内部視角引入更廣闊的情感層面,照顧到更簡單的個性存在,現實與創作的界限被打破,同時也在不斷重建的過程中,展現出一個年輕電影人應該有的勇氣和精力。

在獲獎後的一次采訪中,魏說:"每個導演對自己的作品以及電影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都有不同的看法。許多導演都在這裡,因為每個人都住在這裡。"面對平遙的好評,魏說電影節有其特殊優勢,"在平遙放映時,影迷們會知道這部電影有很多關于這部電影的彩蛋,也期待這部電影在未來面對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廣闊的人見面後得到回報。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魏淑軒,永安鎮故事集總監

老中年、年輕三代電影人共享傳承的話語

除了獎項之外,今年的平遙電影節一直貫貫徹着一貫的"傳承"精神。

頒獎典禮上的大螢幕亮起立鼓掌;一個緻敬機關看了丁銀南導演拍攝的許多曆史肖像;而在《地球最後的導演》中,兩位導演在2065年的盧米埃爾的《火車殘骸》中。達成和解;謝飛帶着"第四代"同學在平遙等各種場合與年輕觀衆和創作者互動,向目前積極推動中國電影在海外發行的年輕電影人頒獎;徐克的大師班不是關于人氣的《大空頭》長金湖,而是一個專業的拉片分析希區柯克,并感歎"來到平遙,我還是那個少年,初衷沒有改變"程、陳思誠、王曉碩、嚴一南等10位導演"衆籌",支援最佳影片的100萬元大獎;王俊凱、周友等年輕演員作為評委辯論到淩晨;平遙角、創業投資、洋蔥計劃等用自己但開花結果的小種子來展現初期的實力......

"我認為電影是最好的文化大使,我們要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拍好電影,把電影當成一個好的溝通工具。我希望我的學生比我貢獻更多,一代人比另一代人更好。第四代導演謝飛榮獲"卧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

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榮譽榜

《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責任編輯:程娛樂

校對:石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