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開複談中美市場的差異

1. 使用者結構不同

在中國,包括“草根”、“屌絲”使用者在内的大衆使用者,占據市場大比例數字,隻有少數使用者屬于典型的高端、專業使用者。這兩種使用者需求不同,而且高端使用者不見得能夠影響大衆使用者。而這種比例情況在美國及歐洲國家是不存在的。在歐美,赢得高端使用者可能就赢得了比較大比例的使用者,然後再靠他們來傳播給大衆使用者。 中國的信任鍊、社交鍊跟美國的很不一樣,是以往往大衆産品是專注于他們的産品。這是美國企業不了解中國市場的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從早期進入中國的eBay、Yahoo到後來的亞馬遜、Google,一直都存在。

2. 整個格局有巨大差别

行業裡,中國的三大巨頭和美國的三大巨頭,分别劃分的領域、産品的類别、使用者的習慣,在整套體系上都存在巨大差異。如美國的社交平台是建立在PC上的Facebook,慢慢往移動靠,而在中國則是建立在手機上的微信。比如美國的支付更簡單地用PayPal或信用卡,而且沒有物流的考量;但是在中國則靠支付寶和銀聯,而物流是競争的核心 。兩個國家的行業格局與使用者習慣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駛向不同的方向,甚至短中期可能會愈來愈遠。

3. 中國市場裡的初創公司成長快,由此并生的便是野蠻生長下的惡性激烈競争

中國市場的使用者基數幾乎是很多國家的兩倍甚至更多,但是創業資金的需求隻有美國的三分之一,而且近年來中國的風投崛起很快。當巨大的市場、巨大的資金、很低的創業成本遇到一起時,這個土壤裡的初創公司加速會很快。比如:同樣的200萬人民币,在美國可能隻能夠做個Demo,如果不可行就結束了。而在中國,200萬可能幫助你快速發展并很快擁有百萬級使用者。但這些公司進入第二階段,從百萬使用者到千萬、上億使用者時,它們會碰到一個競争特别激烈的市場,而如果競争規則不是特别清晰時(如知識産權保護不足、《反壟斷法》執行不力,甚至競争的不擇手段……),可能很多有潛力的公司會夭折。當然,這種競争環境也會催生一些正面結果,比如:一個産品和商業模式必須要更強大,才能生存下來。

來自虎嗅的文章: http://huxiu.com/article/14388/1.html

CSDN更正了錯别字和錯誤的标點符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