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什麼?這番言論可能是創業者的新路标

http://www.ifanr.com/358756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什麼?這番言論可能是創業者的新路标

2013-10-11, 14:41 | 黃龍中

又一位重要人物談及網際網路的本質:

網際網路不是無邊無際的魔法世界,它隻是另一個改善生活品質的引擎。

發言者是 Twitter 的聯合創始人伊萬·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他最近受到的關注是因為所持有的 5600 萬股 Twitter 股票将變成 10 億美元以上身價。

Evan Williams 是多家著名矽谷公司的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1999 年,他聯合創辦了 Blogger(前身是 Pyra Labs,2003 年出售給 Google),2004 創立播客平台 Odeo,2006 年聯合創辦 Twitter,2012 年創辦 Medium 部落格網絡。現在 Williams 已經離開 Twitter,還在營運 Odeo(但在 iTunes 競争下壓力頗大),剛剛成立 Medium 公司。

對于“網際網路本質”的了解,他是在 9 月底波蘭舉行的 XOXO 2013 上發表以上演講的。他還有更深入的言論:網際網路是一台設計出來滿足人們需求的龐大機器。它不是烏托邦,不是魔法,它隻是簡單的一種提供便利性的引擎。那些能夠充分适應這台引擎的人——比前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簡便的方法解決人類的基本問題——便可立刻創造利潤。那些忽視人類根本需求,一味追求奇思妙想的人,可能就會遭遇困難。

由于還未能找到 Williams 在 XOXO 活動上的演講視訊,我們隻能從媒體的報道中還原他的演講。根據 GetGuidance 報道,Williams 的演講分為五大部分:

網際網路可以做兩件事:做新的事情,把已經存在的事情做好

人們想解決他們經常遇到的那些問題

網際網路可以幫助人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并更便捷地解決現有問題

便利性原則有兩大要素: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問題,花費更少的精力

解決問題中所增加的“便利性”部分是有價值的

而根據 Wired 報道,Williams 對便利性做了更深入的闡述:如果你想打造一家價值十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公司,就應該滿足人們的願望,最好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的願望……确定願望後,再用現代化的技術來實作它。

Williams 也很犀利地指出,利用好便利性,讓人們不用等待,不用思考,就能創造價值,因為我們經常會認為,網際網路可以讓我們從事一些新的事情。但人們其實隻是想要追求他們一直追求的東西。

Williams 的結論是比較枯燥的,他似乎在抹殺“創新”的價值。但是實際上,縱觀蘋果、Facebook、亞馬遜、微軟(Windows),或者國内的騰訊、阿裡巴巴、百度、360、小米等公司,多數都是通過精簡原本複雜的流程,實作了如今的成就。

難怪 Wired 雜志要這樣評論 Williams 的演講:這場演講完全可以充當一個路标,為迫切渴望指引的矽谷年青一代指點迷津。(It’s a speech that should serve as a signpost, a bit of much-needed direction for the Valley’s younger generation.)

(Evan Williams 在 XOXO 2013 大會上)

在 Wired 報道文章(Williams 的演講)中,我更注意到他對“人與機器之間聯系”的闡述:硬體之間有聯系,這些互動都要涉及資料和軟體。研究一下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便不難發現,他們都會涉及很多聯系。“關注”是一種聯系,“贊”也是一種聯系。

去年我們報道印美圖團隊時,創造了“微鍊”(Welink)這個詞,當時探讨微信之于物聯網的意義:也許,在所有人都在探索的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微信還有可能重新定義被說爛的物聯網、LBS、O2O。它所呈現的互聯形态,不是複制超連結(hyperlink),而是去創造連接配接真實關系,連接配接所有物件,成為人機互動界面的微鍊(weilink)。

張小龍在今年 7 月騰訊合作夥伴大會微信論壇上也提出“解決人與企業、人與裝置的通信問題”。事實上,在前不久獨家采訪微信團隊之後,我了解到張小龍曾經回應“微鍊”觀點:最終,物聯網會到來,微信不光連接配接人,還可以連接配接能上網的機器,每個機器都有個二維碼作為裝置 ID,在微信裡可以和裝置對話來控制裝置。

與 Williams 的言論一樣,站在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前沿的人群,都在思考“連接配接的便利性”。而這,正是網際網路的本質。移動網際網路強化了連接配接,隻不過使連接配接更加多樣化,本質未變。

文内圖檔來自 Flickr,作者 Duncan Rawlinso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