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科學革命的結構》

作者: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

您對《科學革命的結構》有何看法呢?關于本文的思考歡迎大家留言或投稿參與讨論。對于本微信公衆平台發送的原創稿件,将結合閱讀量酌情給予獎勵,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每年還會對原創文章進行評獎并給予不同的等級獎勵。期待您的來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Author Introduction

作者簡介

【書評】《科學革命的結構》

庫恩(Thomas S. Kuhn,1922-1996)出生于美國辛辛那提城。1947年畢業于哈佛大學,畢業後當了三年研究所學生,重點研究科學史,尤其是實體學理論的曆史。1949年在哈佛大學獲實體學哲學博士學位。1952年在普林斯頓等大學執教科學史。他的主要著作和論文有:《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發展中的行星天文學》(1957)、《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再論範式》(1969)、《必要的張力》(1977)、《黑體理論和量子不連續性》(1978)等。1968-1970年庫恩出任美國科學史學會主席,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教學計劃教授、美國《科學哲學》雜志主編。

《科學革命的結構》是庫恩的代表作,被譽為西方學術界的一個裡程碑,該書僅一百多頁,但它的影響卻遠遠超出科學哲學的學科界線,對各門學科甚至社會科學都有積極影響,因為它提出了一種科學知識增長的新模式。

Guide

導讀

這本書自1962年問世以來,影響力很快擴散到整個人文社科領域,成為引用率最高的書籍之一,而庫恩的名字也與“範式”的概念關聯到了一起。範式的概念準确地抓住了人類知識狀态的共同特征,即對事實的知識并不總是單純積累的,而且看待事實的視角、研究事實的方式也有可能發生根本的變化。

【書評】《科學革命的結構》

科學的曆史演化不僅有積累,更有很多間斷和革命,不同時代的科學有不同的範式,科學家也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做研究。突破既有的範式,意味着改變某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和堅信不疑的原則,而這就是科學革命。科學就是通過不斷地轉換範式,打破舊有架構束縛,才取得了進步。

科學是人類思想精華的凝結,科學革命又是人類思想的飛躍,了解它們無疑對思想史的研究十分重要。在此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研究科學知識的發展模式和知識更新的規律,更加顯得重要。當代西方這方面的研究首推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

Content Introduction

内容簡介

—、—門科學成熟的标志

所謂成熟的科學,一般都具備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有成熟的教科書供學習使用,能夠清楚區分出哪些是大家已經接受的知識、哪些是有待于探索的問題。不夠成熟的科學則往往做不到這些,要麼是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要麼就是不能有效區分已經接受的知識與有待于探索的問題,在這些科學中,一切都可以争論,學科的基礎問題同時也就是研究的前沿問題。

庫恩指出,即便是那些現在公認為成熟的科學,也都有過從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曆史。一門學科從不成熟到臻于成熟,轉變的标志就是大量争論煙消雲散,基本共識得以确立。庫恩用兩個特征來概括科學成熟的标志:一是有某種理論、著作或研究成就,空前地吸引了一大批堅定的擁護者,他們不再相信對于同一類現象的研究還可以用其它的方式進行;二是這些理論、著作或研究成就能夠提出豐富的問題,把追随者的目光引向解決這些問題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像原來那樣,總是糾結于對基本概念的泛泛争論。這兩個特征有一個更簡潔的說法,就是範式的确立。庫恩所說的範式,就是那些能夠化解基本争論并形成共識的理論、著作與研究成就。一門科學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标志,就是形成了一個範式,擺脫了先前那種無所适從、莫衷一是的局面。

二、“範式”的内涵

庫恩反對科學知識是積累式發展的觀念,主張用“科學革命”說來代替它。按照他的學說,科學知識是按照這樣的模式來發展的:前科學——正常科學——危機——科學革命——新的正常科學……,如此反複循環。所謂前科學就是學科沒有系統理論而衆說紛纭的階段。當這門學科有了系統理論之後,學科就進入正常科學的階段,這樣人們運用學科中的“範式”(Paradigm)去解決理論和實驗中的問題。當原有的範式無法解決的難題愈來愈多時,危機就到來,學科通過科學革命,舊的範式遭到決定性的破壞,新的範式産生,學科又沿着新的正常科學的方向向前發展。

“範式”一詞來源于希臘文,原來包含有“共同顯示”的意思,由此引申為模式、模型、範例等,庫恩用此詞來表示科學發展中某一重大理論體系中的一定觀點和方法的架構。

範式在庫恩的學說中應用十分廣泛,然而又是一個不甚确定的範疇。庫恩自己也承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經常用範式去代替各種熟悉的觀念。因為範式是了解庫恩科學革命結構理論的核心概念,科學革命是通過新舊的範式的轉變而實作的。他在《科學革命的結構》的序言中說:他是把範式作為普遍承認的科學成就,在一段時期中為科學工作者團體提出典型的問題和回答。他采用這個術語是想說明,在科學實際活動中,某些公認的範例——包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儀器裝置系統在内的範例——為某一種科學研究傳統的出現提供了模型。範式在這裡被了解為科學研究團體中共同遵守的理論和傳統。

在庫恩看來,範式并不是純粹認識論意義上的知識體系,而是知識的社會形式,即一定社會集團的信念和行為規則,因而,他常常把認識論範圍内的問題與認識論以外的問題混淆起來,把科學革命與政治革命作簡單的類比。毫無疑問,他重視社會、曆史、心理等因素對認識過程影響的思想是可取的,但把科學革命與政治革命作簡單類比卻是把人類認識自然的複雜過程簡單化。例如,他認為在範式的選擇問題上就像政治革命一樣,有關團體的贊成是更高的标準,而團體的贊成又是依據該團體成員的共同信念和價值觀念作出的。這樣,就很難與唯心主義、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劃清界限。

監制:張永江

作者:陳佳,湘潭大學法學院2022級刑法專業研究所學生

編輯:陳佳

責編:肖宇涵

稽核:吳霞

微信号: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

微網誌号:@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

今日頭條: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