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足球,就想起中國男足那糟糕的戰績和滿屏的負面新聞。
其實曾經的中國足球并沒有那麼糟糕,甚至一直是亞洲頂級的存在,要知道90年代以前亞洲隻有2個名額,當時的國足每次都可以打進6強賽,而且每次都是和出線名額擦肩而過。
然後02年日韓世界杯,中國首次打進世界杯,足以證明當時的國足在亞洲其實是具有相當強的實力的。
那個時候的國足,可以說除了南韓,和誰打都是五五開,打越南、泰國如切瓜砍菜,不像現在這般費勁,在亞洲杯、亞運會上也屢創佳績。
然而02年世界杯以後,原以為我們的國足會借着進世界杯的東風大步向前,沒想到國足的成績反而一落千丈。
在亞洲有4.5個名額的情況下,連續兩屆連最後的8強賽、10強賽都進不了。
此後幾屆至今雖然也能進最後的12強賽,但基本都是功虧一篑。
去年的世預賽在有歸化的情況下,甚至被越南、阿曼等弱隊一再擊敗。
為什麼國足越來越差呢?
除了足球人口基數少,體制僵化,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足協這些年朝令夕改的政策導緻的。
02年巴西奪冠,足協号召學習巴西足球;06年意大利奪冠,趕緊和意大利合作;10年西班牙奪冠,馬上派人去西班牙取經;14年德國奪冠,又轉向德國。
而我們的球隊,也在朝令夕改的政策下,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失去了原來的戰術打法,變成了一支四不像球隊。
學巴西沒有學到他們的靈感技巧、學意大利沒有學到他們的鐵血防守、學西班牙連基本傳接球技術都做不好,學德國讓我們在亞洲賽場上身體對抗一落千丈。
90年代,亞洲有兩個名額,國足能進6強;2002年以後至今亞洲有4.5個名額,國足連進12強賽都進勉勉強強;下一屆亞洲有8.5個名額,國足可能連18強賽都進不了了。
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國足要技術沒技術,要對抗沒對抗,要戰術沒戰術。
如果像2000年之前堅持一種打法,或許我們還有希望。
那時候的國足戰術打法簡單,就是通過高強度身體對抗、高快鋒線組合+短傳快接+邊路上快馬傳中的防守反擊戰術打遍亞洲。
這套戰術雖然場面上沒有那麼華麗,不刻意追求控球率、但其實很适合有身體、技術粗糙的國足隊員。
相信我們的國足隻要堅持這套打法,打打越南、泰國等東南亞球隊絕對沒有問題,就是西亞的沙特、阿曼也不在話下,體能對抗保持的情況下,和澳洲、伊朗、南韓日本也可以扳扳手腕。
即使輸給日韓等亞洲一流強隊也沒關系,隻要我們能進亞洲前8,能進世界杯就行。
很多人認為這是在開倒車,認為國足進了世界杯也是慘案連連。
但是隻有第一步先進世界杯,真真切切在世界舞台上踢踢球,然後第二步再考慮選什麼打法能在世界杯上走的更遠。
畢竟中國男足已經20多年沒能進世界杯了,和世界主流脫節太久,下一屆亞洲有8.5個名額,我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切忌别再邯鄲學步,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打法,一定要堅持一種簡單的打法,相信進2026年世界杯絕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