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教育孩子能打能罵,現在的孩子卻不行?
是啊,以前的孩子都堅強,以前的精神病叫瘋子,以前的腦癱兒唐氏兒都叫傻子,以前的抑郁症叫好端端的怎麼跳河了估計是什麼東西附體了,是以不是現在的孩子心理問題多了脆弱了,而是以前我們沒有發現。
痛苦從來都不少,隻是以前都不知道。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打也打得罵也罵得,簡單粗暴,卻也培養出了很多棟梁之才。
現在的孩子既不能打也不能罵,家長還得學習很多教育技巧,卻還是培養出了很多敗家子。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很簡單,時代變了,六零後、七零後出生在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年代,他們的人生經驗幾乎沒有參考價值。他們的童年是小農經濟,他們以為的幸福可能就是喝到第一瓶汽水,是以他們以為現在小孩能喝到汽水就很幸福了,還挑剔什麼呀。他們以自己的幸福,來定義孩子的幸福。
很多家長還覺得,我們就是被這麼簡單粗暴打罵長大的,現在的孩子怎麼就不行呢?
在過去的“短缺時代”簡單粗暴是有效的,但現在是“豐富時代”孩子得到的資訊和關愛都是豐富的,一大家子六個人圍着一個孩子,這叫非常六加一。這時候簡單粗暴就不管用了。
過去講究孩子生下來能養活就行,現在要把孩子當人對待,不能因為你是大人就欺負孩子。你責備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努力,可有幾個家長能反思自己夠不夠聰明夠不夠努力。
懂反思懂尊重,能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來對待,這樣的家長太稀缺了。
現在的孩子說不得碰不得不是壞事,恰恰是時代進步了。孩子們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識,現在需要用“軟管理”的方法代替過去的“硬管理”。
“軟管理”就是不要用指責和控訴表達你的關愛,六零後和七零後太喜歡用指責和控訴來表達關注了。開會不拍桌子就覺得力度不夠,教育孩子不戳腦門子就覺得力度不夠。“軟管理”是把指責和控訴轉化成關心和支援。
不要總是問作業做完了沒有啊,考試成績怎麼樣啊,你想想你的上司老是問你工作做完了嗎,你煩不煩啊。你可以給他倒杯水默默陪着他,無聲的陪伴也是一種支援。經常和孩子說聽你的,小事完全讓孩子做主,大事盡量讓孩子做主。讓孩子自己做主,他的自信和擔當就會被激發出來。
有些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等不起,别着急好好溝通,成長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