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場心理咨詢:陷入職業迷茫和倦怠,找不到方向,我應該怎麼辦?

朋友群裡又在吐槽:

日常不想工作,經常感到空虛,沒有滿足感,沒有價值感,重複的工作讓人特沒意思、特無聊,有時候想做這個,有時候想做那個,但總想不出到底做什麼好,非常迷茫、焦慮……

聽了父母的話,畢業後當了國小教師,别人都羨慕我的穩定,但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越來越渴望變化、新鮮和挑戰……

已經考了很多證書,有轉行的想法,但遲遲未能下定決心,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麼工作?

銀行裁員,自己是以失去了工作,但未有一技之長,未來要做什麼呢?

……

生活中,有太多人在進入職場後,越來越迷失自己,或者厭倦了一眼望到頭的未來,找不到任何的激情與動力,我們容易将其定義為職業迷茫、職業倦怠等等。

不少來訪者因為這類問題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但深入探讨發現,很多我們所謂的職業迷茫、職業倦怠,其實都是表象,更多還是與内心相關。

一、關于工作、職業和事業的區分

工作:是你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為賺錢而完成的任務或實踐,也許是你臨時打的工,也許是一段時間都要做的事情,也許是終生想做的。

職業:是一種謀生手段,是人生一個階段的需求,包含好多份工作的一個職業方向,比如至少5年到10年要做的。

事業:是人生意義的一種追求,指長期、值得一輩子去幹的事情,你願意付出自己所有的勞動,甚至犧牲生命。

目前你所每天所從事的,對你來說是隻是謀生的手段、職業還是事業?

有這樣一個說法,今天幹了明天還想幹的是事業,今天幹了明天還得幹的是職業。

兩句話雖然隻有一字之别,但卻道出了事業和職業的巨大不同。

倘若工作隻是作為生存所依,内心并非真正熱愛,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産生很多被動、能量不足、消極倦怠的感受,

而認為自己在投身事業的人,即使再苦再累,TA們也非常享受、甘之如饴,甚至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關于事業,喬布斯如是說:

我确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是以,你得找出自己所愛,選擇夫妻如此,選擇工作時同樣如此。

當你能夠找到自己所愛,所做的工作、職業和事業三合一,這是多麼幸福和幸運的事情。

我們都羨慕這種狀态,但大部分人未必有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還能實作經濟富足的幸運,該怎麼辦呢?

其實,那些幸運的人,憑借的不隻是運氣,而是TA們不斷進行自我探索,堅定對自己的清晰認識的結果,這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當我們為工作而迷茫時,似乎都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其實可能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自我同一性混亂。

二、關于青春期的發展課題

艾裡克森認為青少年期的發展課題是同一性确立對角色混亂。

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差别,認識自身,明确自己更适合哪種社會角色的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對“我是誰?”,“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如何适應社會?”等問題有連貫統一的認識。

01. 同一性發展結果

加拿大心理學家瑪利亞根據青少年探索(exploration)”和“承諾(commitment)”為二個研究變量将做同一性分成了四種狀态類型不同的發展狀态,會導緻不同的發展結果。

1) 同一性擴散(identity diffusion)-“我不知道我未來要做什麼?”

這些青少年看似無憂無慮,但内心很焦慮、抑郁和迷茫,使用逃避和冷漠來掩飾内心的不安和自卑。對認同問題不做思考或無法解決,對将來的生活方向未能澄清,對各種選擇既沒有進行探索也沒有做出承諾。

這種狀态也叫認同失敗者。

2) 同一性早閉(identity foreclosure)-“我要當老師,因為媽媽覺得我适合當老師。”

這類青少年缺乏主見、容易盲從,服從權威,沒有通過各種探索來做出結果,沒能考慮是否合乎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是否符合社會的标準,而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給予的,或選擇現場的結果,非自覺地過早做出了承諾。

這種狀态也叫提早成熟者。

3) 同一性延緩(identity moratorium)-“我可能成為教師,醫生或律師,但我還沒想好我要選擇哪一個?”

指青少年正在經曆同一性危機,積極地探索有關生活選擇的問題,尋求答案,尚且沒有具體的承諾和最終的決定。

叛逆,是該階段的典型标志。這個階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必然經過,出現叛逆是最好的開始,還有在青春期經曆了自我懷疑,混亂和沖動,通過各種不同的嘗試和探索,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未來才能發展得更好。

這種狀态也叫尚在尋求者。

4) 同一性獲得(identity achievement)-“我喜歡唱歌,我想要當歌唱家。”

指青少年通過自身的探索,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明确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評估了各種選擇後做出自己最終的選擇,确立了特定的目标、信仰和價值觀的承諾。

這樣的個體對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熱情的投入有較強的成就動機,會表現得更成熟,心理更為健康。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未能如期在青春期做到這一點,有的延緩到大學階段,有的可能會更晚。

這種狀态也叫認同成功者。

職場心理咨詢:陷入職業迷茫和倦怠,找不到方向,我應該怎麼辦?

自我同一性發展的任務一般從青春期開始,也就是在12-18歲期間發展,然後在18-22歲之間完成。而在今後的人生中,自我同一性還是會不斷地重組和完善。

如果發展得好,我們稱之為同一性達成。

如果未能良好發展呢?可能會讓青少年停滞在某個發展階段,讓他們感到迷茫、焦慮、抑郁,沒有目标,難以獲得成就感,心理健康受到損害,我們稱之為同一性混亂。

以上幾種狀态,可能是青少年在發展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所經曆。

因為青少年在發展自我同一性時,會經曆各種探索和思考,本身容易處在混亂的狀态中。

02. 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發展和父母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如果父母關心孩子,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有更多的鼓勵與肯定,這樣的青少年可能就不會停滞在同一性擴散階段。

如果父母給予孩子充分自由,允許孩子探索和嘗試,鼓勵孩子思考自己的人生并為孩子提供支援,并充分信任孩子的選擇與能力,這樣的青少年可能就不會停滞在同一性延緩階段。

如果父母沒有較強的操縱意識,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允許孩子表達不同觀點并鼓勵孩子獨立,這樣的青少年可能就不會停滞在同一性早閉階段。

事實上,許多在職人士、大齡未婚男女、已婚人士甚至已為人父母的男女仍卡在這些階段,正是沒有實作同一性,讓自己無限制地延續着心理社會青春期。

三、完成自己的同一性整合,才能真正解決職業困擾

在中國,大多數人都與自己的家庭捆綁很深,從小到大,在學校、專業、工作、地點的選擇上都容易受到家人的影響,被剝奪了選擇、犯錯、探索的機會。

他們可能等到20多歲才突然發現沒有自己決策過,感到非常焦慮、迷茫;也有人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裡,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和興趣是什麼。

此時的職業問題不是學校裡的考卷,有絕對的标準答案;沒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你需要去判斷、去了解、去決定。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是誰,你就無法回答成年以後遇到的問題。

大多數人往往都忽視了找到自己的重要性,而是太習慣先向外看,去分析哪份工作有戶口、哪個公司有名、哪家的工資比較高。

若我們忽略了向内自我了解和探索,而是盲目地向外選擇時,無論做什麼選擇,我們都會覺得不對勁,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當在這個問題上持續困擾時,它就值得思考了,也說明這個問題給你帶來了足夠大的痛苦,抓住這些問題,這是你發現和突破自己的契機。

如何認識和找到自己?心理咨詢是不錯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剝繭抽絲,從困惑的表面深入下去,找到底層的、根本的問題,了解自己的興趣、價值和能力,然後認識外在世界,再做合理的推斷配對,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完成自己的同一性整合。

而真正找到自己喜歡的、适合自己的,你才會視之為事業,傾注源源不斷的熱情,創造生命的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