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端産品經理小A故事:走進客戶(1)

2B産品的使用場景一般是企業性場景,它的綜合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價格也相對高昂。那麼,2B産品為什麼要走進客戶呢?本文作者虛拟出一個B端筆記産品——淺記,圍繞這個筆記軟體,以小A為主角,将其工作中所遇故事、所産生的疑問問題以故事形式展示和剖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B端産品經理小A故事:走進客戶(1)

A系列主要用于描述B端産品經理的一些思考,主角被稱為小A,是以命名為A系列。B端産品也叫“2B(Bussiness)”産品,使用對象是組織或企業,也就是非面向個人/非消費者産品。

考慮自身所負責産品不便于細節展示、而且由于其技術專業性很多讀者也不能快速熟悉,是以會虛拟出一個B端筆記産品——淺記。

衆所周知,筆記類軟體是一個特殊的軟體,想必多數人都有用過筆記軟體,類似為知筆記、有道筆記、印象筆記等。是以應當是更易于了解。

本系列會以小A為主角,将其工作中所遇故事、所産生的疑問問題以故事形式展示和剖析,可能會涉及到圍繞2B産品經理相關的方方面面,不定期更新。

一、序

A系列的前3篇主題是“為什麼要走進客戶”,這裡的走進客戶,不僅是指B端産品經理,還包含開發測試等相關研發類崗位。

原文是22年Q4應邀整理,在公司内部論壇上發表的文章進行少量修改而來,當時受邀出發點首先是向B端研發崗位講述為什麼需要走進客戶,當時以故事化進行了整理。

我們知道2B産品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開發人員、産品經理往往并非其真實使用者。

是以我們需要假設本文所述筆記軟體是一款“2B”産品,其同樣具有如下特征:

  • 價格相對高昂,需要“企業”才能承擔,個人通常不會購買。
  • 使用場景是企業性場景,故該“2B”産品(即筆記軟體)的“開發人員”、“産品經理”、“銷售人員”、“售前人員”均沒有深度使用該“2B”軟體(即筆記軟體)。
  • 綜合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多數企業均難以自行開發,故有必要由專業的供應商來提供。
  • 其他未描述到的相關B端特性。

二、緣起淺記

話說在XX年前(虛拟時代,勿考究),X公司創始人H看中了2B行業,決心在此創業,成為一個 “2B”青年。

經過洞察,H敏銳地發現,多數“企業”都具備 筆記軟體的訴求。其中,中小“企業”具有如下特征:

  • 中小客戶有相對明顯的需求,且核心需求易滿足,核心隻需要基本的建立筆記、儲存筆記、編輯筆記的需求,門檻不高
  • 中小客戶市場上暫無明顯巨頭或先進入者,具備成功機會
  • 中小客戶成本敏感,需要一款物美價廉的筆記産品

最終其創業方向為 一款“2B”産品-筆記軟體(注:本文假設)。

同時,H還洞察到,中小客戶還具備如下特征:

  1. 采購通路上, 通常是經過本地管道采購,是以管道非常重要。
  2. 均單不高,是以實際真刀真槍的産品競争并不激烈,主要在于如何有效觸及客戶、以及影響本地管道選擇。

是以H在商業模式上也進行了設計:

  1. 大幅讓利給管道,影響管道選擇,進而廣泛建設管道體系,快速觸達客戶
  2. 産品上需持續降低傳遞成本

很快,X公司的2B産品-筆記軟體-淺記上市銷售了。同樣很快,開始遇到了問題。

注:下述所有需求和問題均為 基于2B筆記軟體的假設模拟,同時進行了簡化處理,僅為說明遇到的問題。

三、筆記支援圖檔的故事

釋出後不久,産品經理小A,就收到了管道1的回報。說客戶Z有個關鍵需求,目前筆記隻支援文字,但是該客戶工作中需要涉及到圖檔和文字,希望能支援圖檔(注:本文假設)。

小A和管道1聊了聊,認為基本了解清楚了客戶訴求,于是沒有去拜訪客戶。雖然 小A自身不需要使用筆記軟體(假設),但是基于過往對客戶和現有産品的了解 ,圖檔和文字是類似的,隻是做一個加法而已。SO EASY!

于是,在獻祭了X名程式員的Y根頭發後,将圖檔上傳功能給做了出來。類似于下圖:

B端産品經理小A故事:走進客戶(1)

小A認為該功能是淺記定位中的相對通用的功能。于是功能完成了傳遞,并更新到了淺記的主線版本。

過了三七二十一天,小A估摸着筆記軟體已經被客戶Z更新并使用一段時間了(2B産品更新謹慎,變更周期長),于是聯系管道1進行确認(中間有管道),管道1又經過48個小時,給出了客戶Z的回報:

“怎麼說呢?功能一般吧。筆記是支援圖檔了,但是我日常用得最多的,是要在複制網頁中的圖檔、或截屏,現在我需要把截屏或網頁中的圖檔,儲存到本地,再到筆記軟體中去點選上傳按鈕,每次都很麻煩。這個有辦法優化嗎?”

1. 問題:客戶場景傳遞偏差

産品經理小A意識到存在偏差,于是經過和管道2确認後,出差客戶Z現場,和客戶進行了交流,最終确認了 實作一個可以從剪切闆直接複制圖檔到筆記軟體的功能,該功能得到了客戶Z的好評。

然而問題并沒有結束,正當小A松了一口氣之時,管道2又回報了客戶Y的投訴。

客戶Y:“你的筆記軟體能上傳svg格式的圖檔,為什麼不能正常顯示?而且svg圖檔也不能再下載下傳回來。我把svg圖檔上傳後,源圖檔就删除了,現在也找不回來,差評!!誰做的産品,腦殼有包嗎?”

幾經了解,産品經理小A發現,原來是當時主要隻考慮了png和jpg的常用格式,這兩種格式筆記才能正确處理。svg是一種矢量圖檔格式,雖然可以上傳,但是不可以顯示。

經過再次獻祭了X個程式員N根頭發後,支援SVG圖檔的功能開發完成。這次小A特地盯矚管道2,一旦客戶Y更新試用後,第一時間給出回報。

過了幾天,管道2給出了客戶Y的回報:『更新完,客戶試用了下,可以了』。

然而小A預感問題并沒有結束,果然沒過幾天,客戶Y再次投訴:

“以前上傳svg,雖然不能顯示不能下載下傳,但好歹筆記不會丢失。現在是一上傳,筆記軟體就崩潰了,然後寫了一半的筆記全丢了!!你們告訴應該怎麼辦?”

由于問題比較嚴重,于是産品經理小A去找了開發架構師大B,大B經過分析後給出了初步的結論:

大B:“客戶的svg圖檔非常大,會超過1MB,以前不解析svg的時候,隻是當檔案傳沒問題,但是現在開始解析後,解析引擎不支援1MB以上的svg圖檔,一旦過大就會引發崩潰(注:問題為本文假設)。”

小A:“有辦法快速解決嗎?”

大B:“不行,圖檔解析引擎需要重構,工作量不小(注:本文假設)。最簡單的規避方法,就是不讓客戶上傳1MB以上的svg圖檔。”

2. 問題:技術架構偏差,偏離客戶場景訴求

産品經理小A通過目前銷售的情況發現,svg大圖檔還是有不少客戶需要,競争對手同類産品目前也有此問題(注:本文假設)。于是決定采取如下政策:

  1. 上門向客戶一番道歉,暫時先軟體限制 ,判斷出1MB以上的圖檔先不允許上傳,避免崩潰丢失筆記。
  2. 根據内部工作量評估,向客戶承諾svg大圖檔的解決時間。

過了X個月後,svg大圖檔功能釋出,給客戶Y更新後試用,客戶Y如下回報:

“功能是正常了,1MB以上的也能用了,但就是太慢,需要轉2分多鐘的圈, 隻能說勉強能用吧 ! 你們還有辦法優化嗎?”

産品經理小A找到開發架構師大B确認情況,大B為難地答複:

“svg大圖檔支援,以我們目前研究到的業界情況和技術情況,目前1MB以上差不多都要好幾分鐘,咱們優化到2分鐘,已經算快的了。目前技術上确實還沒有找到好的方式優化(注:此為本文假設),繼續研究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确認咱們還要花很大的力氣在這個點上進行攻堅嗎?從我的視角,這個應該不算咱們非常核心的競争力吧?隻能說是一個小分支?”

産品經理小A思考後認同,于是向客戶Y說明了情況,客戶Y同意結束争議,暫時擱置。

後續客戶Y在使用過程中陸續發生了一些其他産品問題,于是産品經理小A決定攜同開發架構師大B出差回訪一下客戶Y。

在出差交流時,大B特意又針對上次svg大圖檔的事情進行了說明:“ svg大圖檔的事情确實不好意思,我們目前暫時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技術方案去優化,不知道對您現在使用上有什麼影響嗎?”

客戶Y擺了擺手,略顯得意地說道:“單用你們的産品,那肯定是有影響的。不過我在xx工作的朋友 ,給我推薦了一個svg圖檔縮放的軟體,能夠把svg圖檔給縮小了,但是圖檔細節不受影響,基本能縮小到幾百KB,隻要把檔案拖進去,10秒鐘就變小了,再用淺記的時候就沒影響了。是以我現在影響還好。活人哪能被尿憋死,你說是不?”

小A和大B都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點,問道:“Y總,友善說下這款軟體嗎?”

3.3、收獲: 跨品類汲取技術靈感

從客戶Y拜訪結束後,産品經理小A興奮地說道:”我們如果把這款工具給內建進去,是不是就能解決svg大圖檔的速度問題了? 前段時間的項目PK中,咱們剛開始靠着支援svg大圖檔,把其他幾個友商狠狠地K了一頓,現在他們陸續也趕上來了。不少客戶還是關注這個點的,我個人是認為有必要去優化,你的意見呢?”

開發架構師大B擺了擺手,說道:”內建可沒意思,顯得太low了。我剛剛在現場操作,然後也用工具做了分析,基本弄清楚了它的技術思路。結合之前做svg大圖檔時研究的,有可能還能做得更好,關鍵是,這個主要是思路很巧妙,技術難度和工作量都不算太大“。

大B回去帶着技術團隊,不久後就将這個技術完成了突破,然後合入了功能主線。速度比原本的軟體10秒做得還快,基本上秒級就可完成svg大圖檔轉換。

憑着svg超大圖檔秒級支援,基本保持了半年的競争優勢(注:本文假設),在後續在一段時間内,都得到客戶和管道的一緻點贊。

4. 導師老C和小A的交談

關于此事,小A去找導師老C去交流:“C哥,剛入職時你就告訴我,要多去拜訪客戶,我當時還不懂,經過這幾次事情,我想我現在好像懂一些了。”

老C:“你的成長确實超出我的預料,敢拼敢打,勇于實踐,而且還有思考!說說你學到了什麼?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也學習下從你的視角總結的内容。”

小A:“你看,淺記這個産品,說起來很簡單,最核心的功能無非是寫筆記。但是,由于咱們自身不是2B客戶不寫筆記(注:本文假設), 不了解客戶的場景,容易出偏差。就像前面圖檔上傳的功能,我以為真的是上傳一個圖檔檔案,哪曉得客戶是截圖複制; 包括後面svg圖檔的,真是提前想不到png/jpeg兩大主流格式還不夠,要支援一個svg。關鍵還有svg大圖檔。”

老C:“嗯,不錯,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一下,你會怎麼了解出差?”

小A:“我覺得是出差讓我們能更好了解客戶場景,避免産品設計偏差。”

老C:“很好!這是産品經理的視角。我看你還拉着架構師大B一起去見了客戶,你認為開發去見客戶和你見客戶會在收獲上有什麼差異嗎?”

小A:“我覺得B哥(架構師)如果最初見了客戶,不對,光見還不夠,還得了解清楚客戶使用svg是超大圖檔,那麼有可能svg大圖檔的技術點可以更早識别出來 ,能夠避免技術架構走彎路。 這以說的話,見客戶其實有兩大作用:對産品經理而言,避免産品設計偏差; 對研發而言,避免技術架構設計出現偏差。”

老C:“很好!我也覺得是這樣。另外我再補充一下,其實你們最近一次收獲其實也蠻重要的,隻是它不是每次一定都能成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小A:“哦,C哥你是說那個 svg大圖檔的技術方案是吧?這個我感覺确實是的。B哥後面也很開心,和我說如果有優質的客戶或優質的産品可以現場分析的,讓我再叫上他。”

老C:“是的,是以出差客戶,對開發而言,還有可能跨品類汲取技術靈感。并且你說,可能也不僅限于技術靈感,對産品經理而言,産品靈感是否有可能呢?”

小A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未完待續……)

本文由 @非典型産品經理筆記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