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談那些頂級晶片設計師

在半導體業内,戈登·摩爾一定是曆史上最重要的晶片工程師之一,他提出的摩爾定律——內建電路上可以容納的半導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到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一直都被奉為半導體發展的經典法則。

這些年中,半導體産業也始終按照摩爾的預測不斷發展,然而摩爾定律發展飛速,需要的不僅僅是諸如戈登·摩爾之類的創始者,還有無數優秀的晶片設計工程師對技術進步的不斷追求。

01

傳說級晶片設計師Jim Keller

在晶片屆,有一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Jim Keller。其傳奇的經曆和輝煌的業績成為各大公司求賢若渴的對象。他的學曆僅僅是大學,但是在過去的20年來,他憑借一己之力攪動着矽谷的風雲。

Jim Keller的職業生涯開始于DEC。上世紀6、70年代,DE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廠商之一,在當時DEC使用RISC設計的Alpha21264微處理器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處理器,初出茅廬的Jim Keller深度參與了Alpha系列的研發。

Keller向來是一個獨具個性的人。當他是一個晶片研發新人在DEC接受教育訓練時,有人進來問了Jim Keller一個關于層次設計問題,Jim Keller覺得這個人說的一半有道理,另一半則非常愚蠢,然後Jim Keller就和這個人開始争論,一個小時後,誰也沒有說服誰,直到這個人走了,旁邊的人才告訴Jim Keller,那個人是戈登·貝爾,DEC的首席技術官。

1998年開始,Jim Keller加入AMD,參與設計了AthlonK7處理器,并且很快成為了K8的主架構師,這兩代處理器擊敗了英特爾的64位安騰(Itanium),使得AMD第一次在利潤豐厚的伺服器晶片領域站穩了腳跟。

當衆人都以為Jim Keller将在AMD大展宏圖的時候,他卻毫無征兆地跳槽去了晶片初創公司Sibyte,負責MIPS晶片的研發。一年後,Sibyte被晶片巨頭廠商博通收購,Jim Keller一躍成為了博通的首席架構師。但Keller也并沒有始終待在博通公司。

2004年Jim Keller跳槽去一家初創公司——PA-Semi,巧的是這家公司在4年後被蘋果收購,Jim Keller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蘋果的晶片設計師。在蘋果的四年,Jim Keller帶領團隊開發出了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開山之作A4,以及第二代A5(對應iPhone4和iPhone4S),開啟蘋果的輝煌造芯之路,這也成就了喬布斯自研晶片的戰略。

在幫助蘋果在晶片領域開啟輝煌後,Keller再次回到了老東家AMD的懷抱。他成為了AMD的副總裁兼首席核心架構師,帶領開發新的微架構,代号“Zen”,當時AMD遭遇了重大危機,他采取務實的作法,向競争對手的設計看齊,放棄自Bulldozer開始的架構,成為了AMD“再次翻身”的關鍵人物。

在兩次拯救AMD後,Keller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然後加入了特斯拉。在特斯拉的日子裡,Keller為公司的電動汽車開發自動駕駛工程技術,負責Autopilot和上司低壓硬體部門。他在特斯拉研發了FSD自動駕駛晶片,該晶片性能是替換掉的英偉達方案的20多倍。

那時候特斯拉自研AI晶片還未釋出,但馬斯克早已公開吹過好幾次:“Jim Keller正在研發的專門的AI晶片,将會是最好的AI硬體。”

後來,Keller被英特爾挖走,在英特爾擔任矽工程集團進階副總裁,團隊有1萬人。誰曾想,英特爾之旅似乎并不順利。是以在2020年6月,Keller宣布辭職,1年内以顧問形式交接,2021年就開啟新生活。

據了解,Keller在英特爾的工作目标是簡化大量矽片産品的開發流程,并建構戰略平台為未來産品的發展鋪平道路。在宣布辭職之前,Keller提出了3D堆疊晶片等創新方法。

天才總是有不同的性格,Jim Keller總是喜歡不斷的挑戰,畢竟用他自己的話的說就是希望能夠盡量嘗試不同的領域。Jim Keller曾在一次采訪說到:“特斯拉和英特爾是另一種旋風,是以你可以說我跳進去又跳出來,确實玩得很開心。”

Jim Keller的故事仍舊繼續,現在從英特爾離職半年後Jim Keller成為加拿大多倫多AI晶片初創公司Tenstorrent的CTO,下一個目标是研發AI晶片。

02

各大公司的首席晶片架構師

AMD Zen首席架構師Mike Clark

作為為AMD再次翻身的關鍵——Zen架構,其為AMD帶來了全新的設計及工藝,IPC性能大漲52%,超過了原定的40%提升。可以說,Zen架構的功勞是無與倫比的,是以世人也都在争議誰是Zen之父。

很多人将Jim Keller稱為“Zen之父”,但在媒體正面詢問時,Jim表示:“我充其量是一個瘋狂的叔叔”。

實際上,嚴格意義上AMD Zen的首席架構師Mike Clark才是真正的Zen架構之父。Mike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AMD,已經快30年,他如今已經是AMD最高技術榮譽企業院士頭銜的享有者。

一次媒體采訪中,談及Zen,Mike說,他認可Jim Keller的說法,Zen架構的背後有太多太多人的付出。但如果非要評出一個所謂架構之父,自己也許最适合,因為從2012年Zen架構立項第一天,他這10年來的時光都在與它朝夕相處。

Mike的故事似乎是一個十年磨一劍的故事。1993年,Mike從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槟分校畢業,大學畢業時Mike收到了很多offer,但最後他選擇加入AMD。Mike認為,AMD是為一個真正能夠讓他從事CPU設計的企業。

初入AMD,Mike就開始了K5的工作,這是他們在x86上的第一個基礎設計,Mike同時還複制TLB,但他對x86 TLB一無所知,不得不去了解并逆向工程x86 TLB是如何工作的,這其中經曆了很多波折。

到了K6,Mike負責将NexGen整合;再到K7,他成為了K7的主要微碼設計人員;當開始Greyhound(K9)核心時,Mike成為了是K9的首席架構師,現在Mike是整個Zen核心架構分上司者,負責Zen的整個路線圖。

在Ryzen的研發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2006年AMD宣布以56億美元收購GPU公司ATI,盡管這一決定讓AMD成為當時第一家同時擁有高性能CPU和GPU的廠商,但也讓AMD陷入經濟困境。

被收購後,ATI的GPU市占開始下降。而英特爾在2006年提出Tick-Tock戰略,即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保持2年1次的制程更新。當英特爾推出基于這個戰略的第一款産品Core2系列處理器時,就憑借其全新核心架構性能追平甚至反超Athlon K8。

雖然在Athlon K8被追平之後,AMD陸續推出Phemon系列處理器,從K10架構再到推土機(Bulldozer)架構,但AMD的這些産品大多隻能憑借成本效益和更多的核心來吸引消費者,無一例外都被英特爾擊敗。

當時AMD陷入了财務困境,CPU開發資金被當機并且與其他業務隔離開。那是一段艱難的時期,晶片市場每年都需要一款産品,而AMD必須做到更新。Mike坦言,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讓團隊團結在一起,很多人選擇離開AMD,而Mike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說服大家:AMD會成功。

Zen是Mike命名的,從2012年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在那裡,感受着Zen誕生中的痛苦與驚喜。有人來來去去,但他從頭到尾都與Zen在一起。

蘋果M1首席晶片設計師Jeff Wilcox

2020年11月,蘋果釋出了首款專為Mac打造的晶片M1;後來,蘋果又接連推出了M1 Pro和M1 Max,首次将片上系統(SoC)架構引入Pro系統,在記憶體帶寬、功效、容量等方面實作新的突破。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Mac系統架構團隊負責人Jeff Wilcox功不可沒。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Wilcox在英特爾擔任首席工程師,負責淩動處理器晶片組計劃的電源管理架構。之後,加入了蘋果,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蘋果職業生涯。

作為Mac系統架構總監,Wilcox負責監督蘋果向自有晶片的過渡,包括該公司的M1晶片。他在蘋果全權負責Mac系統的所有架構設計、信号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從M1晶片開始,他帶領Mac團隊實作了向蘋果自研晶片的過渡,并開發了T2協同處理器的SoC和系統架構。

不過,在2022年1月,Wilcox在社交媒體上釋出消息說:“在令人驚歎的八年之後,我決定離開蘋果并尋求另一個機會。這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旅程,我為我在那裡取得的所有成就感到無比自豪,最終實作了Apple Silicon向M1、M1 Pro和M1 Max SoC和系統的過渡。我會非常想念我所有的蘋果公司同僚和朋友,但我期待着下一個旅程。”目前,Wilcox已經在英特爾就職,擔任英特爾院士和設計工程組CTO,将專注于用戶端SoC架構設計。

英特爾首席工程師Murthy Renduchintala

無論是在英特爾還是在AMD,首席架構設計師必須基本上是負責硬體架構的管理設計和優化,能夠拿到“首席架構師”的稱謂,必須在半導體圈内能夠服衆。

然而,并非所有首席架構師都能夠帶領晶片企業大展鴻圖,規劃晶片路線圖并非易事。2020年,英特爾宣布其首席工程官Murthy Renduchintala将離職,其背後似乎與英特爾計劃路線圖的延遲不無關系。

Renduchintala博士于2015年離任高通副總裁和高通CDMA技術(QTC)聯席總裁加入英特爾,最初負責英特爾新業務部門“技術、系統架構和客戶部門(TSCG)”。

2016年,他向英特爾公司其他高層上司發送了一份備忘錄,制定了解決“競争力差距”的緊急計劃,他本人随後也被升任到首席工程官的職位。

Renduchintala一度被認為是可以接管Brian Krzanich,擔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候選人之一。僅僅剛剛入職,其入職獎金就高達1000萬美元、薪酬就超過2500萬美元。到2019年,Renduchintala已經是英特爾公司内部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其年度總薪酬約為2688萬美元。

從設計、工程到制造,他是英特爾幾乎所有硬體的負責人。英特爾在談到Renduchintala時,也表示Renduchintala的團隊彙集了英特爾所有主要技術、工程和制造職能,這些職能包括半導體工藝技術、制造和操作、系統和産品體系結構、IP開發、設計和片上系統工程、軟體和安全以及管理英特爾實驗室。

當時加入英特爾,Renduchintala的任務是幫助英特爾開拓PC時代中央處理器以外更大的市場。不過很快,英特爾将該業務以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蘋果。

彼時,英特爾10nm制程工藝的基本名額甚至強于台積電7nm工藝,但英特爾認為10nm并非最好的節點。為彌補10nm晶片的延期,英特爾決心在7nm上嘔心瀝血,以保證準時傳遞。

但是Murthy Renduchintala在帶領團隊研發10nm和7nm處理器架構的工作上出現嚴重失誤,導緻英特爾的7nm工藝研發進度比原計劃延遲了約6個月,産品上市時間更是要延遲約一年的時間。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英特爾首席工程官Murthy Renduchintala在宣布延期後不久也宣布離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