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中心,有一座高聳入雲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Central Park Tower,
這裡每平方售價63萬元起,被外界稱之為“億萬富豪大學營”。

每天早上,叫醒住客的是天際第一縷陽光,超大落地窗讓整個城市的風景盡收眼底;
不僅能品嘗米其林大廚烹饪的美食,高檔雞尾酒更是随時特供;
樓下就是LV、Dior,買起奢侈品像呼吸一樣簡單;
住戶個個非富即貴,出門遛彎兒就能遇上富可敵國的阿拉伯王子。
假如一個沒錢、沒名氣的人想住進裡面,能怎麼做?
騙。
Andi Schmied是一位來自匈牙利的攝影師。
幾年前,她來到紐約旅行,像普通遊客那樣,她打卡了很多标志性景點。
登上帝國大廈,她被映入眼簾的美景震撼不已。
看着矗立在四周的高樓大廈,她腦海裡湧出一個好奇的念頭:
住在這些豪宅裡的人過着怎樣的生活?
回去後,她查到了Central Park Tower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資料。作為全球最貴的房子之一,這裡對租客、訪客要求都極高。
憑她攝影師的身份,想進去幾乎難如登天。
想來想去,她心生一計:
假扮成名媛,借着看房的名頭,讓房地産中介帶她進去。
抱着碰運氣的想法,Andi先打給一位中介透露了買房的想法,
對方隻問了她一個問題:請問您的丈夫是誰?
原來,中介要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背景調查,确認對方是否有足夠的支付能力。
挂掉電話後,Andi意識到,一個有錢的“丈夫”,可以作為進入這棟樓最有力的敲門磚。
正巧,她在家鄉認識一位開畫廊的朋友,還是個古董商。
更唬人的是,他在Google上的個人網站看起來十分高端。
錢加藝術,雙重buff成功讓他蒙混過關。
第二步,就是僞裝自己的身份。
作為攝影師,Andi曾用真名在網上釋出過作品,中介一查就露餡兒了。
是以她特意為自己改了新名字,在網上查不到任何資料。
確定萬無一失後,她開展了第三步:人靠衣裝。
她拿出積蓄,買了以前看都不敢看的衣服和包,甚至連指甲都武裝到位。
站在鏡子前,她看着光鮮亮麗的自己,決定正式開始“行騙”計劃。
對于見多識廣的中介來說,Andi的僞裝,真的不會被輕易識破嗎?
出乎意料的是,不僅不會,還格外順利。
第一次預約看房時,Andi非常緊張。
她特意在離豪宅100米處租了豪車趕來,可惜中介并沒有看到。
在與中介的閑談裡,她時刻提心吊膽,生怕露出破綻。
因為并沒有上流社會的生活經曆,她次次回答都語焉不詳。
有關珠寶首飾,凡問到她就應付稱:來自一位低調的匈牙利設計師。
有關“生意”的問題她更是含糊其辭,聲稱一切都交由助理Coco打理,自己安心在家做貴婦。
連自己都心虛的謊言,落在中介眼裡,卻成了有錢人的古怪與神秘。
前期進行得十分順暢,讓她膽子更大了,主動詢問中介能不能拍幾張照片。
沒想到套着藝術億萬富翁的身份,中介不僅不懷疑,還誇贊她所用的膠片相機非常有腔調。
在看房過程中,Andi對中介推銷方式也印象很深刻,
他們的手段十分“肉麻”,讓Andi常常哭笑不得。
一次,中介突然問她喜不喜歡法國著名歌唱家Édith Piaf,見Andi給了肯定的答複,就讓她閉上眼睛,為她播放該歌手的作品。
聽了一小段後,中介帶她走到窗邊,唰地一下拉開窗簾,中央公園映入眼簾。
并說了一句像古早愛情電影的台詞:試想一下,以後你每天都過着這樣的生活。
就這樣,Andi連看了25套房,每套都億萬起步。
對三個月前的她來說,這壓根想都不敢想。
讓她意料不到的是,這些豪宅并不如想象中搶手,而是大多處于待售狀态,其中一部分甚至還是毛坯房。
更為有趣的,是這些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内裡基本一模一樣。
比如視野最好的通常都是客廳,且面向公園,風景也大差不差;
廚房都是開放式,都采用大理石來裝飾;
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物件更注重品味而不是品牌,都是從世界各個角落搜刮到的小衆手工藝品。
看着拍完的照片,Andi決定将它們整理成畫冊,靠着大衆的獵奇心理賺上一筆。
果不其然,畫冊一經發售就賣得非常好,她的攝影事業都有了起色。
但消息傳出去後,紐約的中介又羞又惱,聯手将她拉入黑名單。
見慣有錢人的他們,竟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攝影師騙得團團轉。
類似的事情并不止一件。
曾引起轟動的“虛構安娜”,是一次普通人在上流社會實施的超大規模的“詐騙”。
主人公是曾在紐約交際圈如魚得水的“假名媛”:安娜·德爾維。
她一度被認為是德國石油集團繼承人,實際身份卻是俄羅斯一名卡車司機的女兒。
倫敦中央聖馬丁的學曆背景,是她進入上流社會的基石。
畢業後,她拿着借來的錢長住于五星級酒店,奢侈品堆滿了整個房間。
日常派小費都是一百美元起步,是以,大家對她“有錢人”的身份堅信不疑。
言談高雅加上出手闊綽,再靠着一點“演員的天賦”,她成功與名流打成一片。
在醜聞敗露之前,她差一點拿到一筆2200萬美元的貸款開一家藝術俱樂部,完成真正的階級躍遷。
此時,她已經行騙了整整五年。
更離譜的是,由于面具戴了太久,已經長在了她的臉上:
在法庭上,她一臉無辜,堅稱自己什麼都沒有做錯。
她的辯護律師更是将她描述成“一位夢想出人頭地的卑微女孩”。
最後,她被判處了重大盜竊罪锒铛入獄。
但庭審期間留下的那句話,讓人們對這起案件産生了更多的解讀和思考:
“安娜沒有等待機會,她創造了機會。”
有傳聞說:一個真的有錢人身邊,至少圍着三個假的有錢人。
Andi與安娜,或大或小地撕開了這層“金錢”濾鏡,無意中完成了一次對有錢人的嘲弄。
而這也折射了一個所謂上流階級的真相:
“表面光鮮亮麗的生活,或許充斥着更多的謊言。”
圖檔丨網絡
責任編輯丨蜜糖、王子
編輯丨卷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