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體》,火成了“國産哈利·波特”

《三體》,火成了“國産哈利·波特”

1月15日,《三體》電視劇開播——作為一個國民級别的科幻IP,小說《三體》的影視化改編,一向是備受矚目的焦點,這次也不例外。所幸它不負衆望:

在收視方面,《三體》打破了騰訊視訊的首日熱度值紀錄:上線不到1小時,站内熱度值便突破2.5萬;在口碑方面,不少苛刻的原著粉都認可了它的還原程度。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得是劇方提前預告的“彩蛋”——

在每一集片尾的演職員表中,觀衆會突然發現一串熟悉的名字:江南、唐家三少等一衆知名編劇和文字創作者,幾乎都在劇中客串了角色;導演楊磊客串了“三體艦隊男人”,高亞麟還客串了“被襲擊的路人”……

這熟悉的配方,一下讓觀衆想到了“國産哈利·波特”——放眼望去,全是熟人,“你要是在《三體》裡混不上一個角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圈内待過”。

《三體》,火成了“國産哈利·波特”

說《三體》是“國産哈利·波特”,倒不是因為兩者在國際上享有同樣的科幻地位——盡管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确實有過一段緣分:

2015年,有着“科幻界奧斯卡”之稱的雨果獎,将最佳長篇小說獎頒給了《三體》,而2001年,這一獎項的獲得者正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前段時間《三體》動畫播出,也有不少觀衆聯想到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之是以說《三體》是“國産哈利·波特”,是因為像這樣“大咖都想來客串”級别的作品實在太少見了——在拍攝《哈利·波特》系列的時候,作者J.K.羅琳明确要求片方必須“找英國演員、拍出正宗的英國味兒”,于是劇組幾乎征集了全英國的知名演員,而那些沒被選上的演員們,就成為了默默待在角落裡懷疑人生的怨種,留下各個金句:

 “我們就像狄更斯小說裡的孤兒一樣,眼巴巴地盼着能演一回《哈利·波特》。” “我是整個地球上唯一沒有演過《哈利·波特》電影的英國人,難道是做了什麼冒犯導演的事情嗎?”

《三體》,火成了“國産哈利·波特”

回到《三體》電視劇本身,這個國民級科幻IP的選角,從籌備之初的競争就十分激烈,且不說演員,從最初的導演到編劇,主創團隊人員幾乎由“非我不可”的《三體》鐵粉組成。

而最終公布的演員陣容,也是張魯一、于和偉等國民度頗高的老戲骨——光是劇中的史強一角,劇組就曾列出過多達十幾人的備選名單,本不在名單前列的于和偉,硬是憑借一名死忠書粉的執着和一位實力演員的演技打動了劇組,最終書粉圓夢。

要知道,這還是《三體》第一次拍電視劇,演員們尚且無法預測市場反響,便做出了如此主動争取的選擇。而在拍攝成本和體量不設限的條件下,《三體》原著粉也列出過一批心目中的心儀選角,坦白說,若真能請到這些演員,那還真是“國産哈利波特”了——

史強一角,可由姜文或姜武飾演(或因太貴請不起而作罷);青年葉文潔是章子怡/張靜初,老年葉文潔是“女皇”鞏俐;程心一角,自然是衆望所歸的高圓圓(深受小說解析UP主的配圖影響);章北海一角,備選演員有張譯、段奕宏、張涵予(總之要正);而羅輯一角,胡歌和陳坤都是人氣選手……

《三體》,火成了“國産哈利·波特”

近年來,《三體》一直是如日中天的國産科幻IP。是以,身為“國産哈利·波特”中的一員,能夠受邀在劇中客串哪怕一個小角色,相信圈内大佬們也是樂見其成的;

另一方面,不影響整體劇集氣質、無傷大雅的客串,反過來也能成為觀衆眼中的彩蛋環節:觀衆在不經意認出一個演員的瞬間總是會感到驚喜,也會好奇高亞麟怎麼就成了“被襲擊的路人”——想想粉絲們有多熱衷在漫威宇宙裡尋找斯坦·李,你就知道客串這件事多有樂趣了。

就目前《三體》播出後的回報而言,觀衆還是抱有好評的。由此也可想而知接下來要拍的第二部,演員選角該有多激烈——anyway,你最希望看到誰出演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