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體》電視劇:被動畫傷害的觀衆能被治愈嗎?

《三體》IP的影視化現狀可總結為:多領域試水,小衆市場佳作珠玉在前,遺憾于影響力有限。動畫高調入場卻品質口碑崩塌,最重磅的影視劇領域,電影缺位,電視劇則蓄勢待發,國内外版本暗中較勁。動畫的口碑崩塌之後劇版火線入場,能滿足觀衆期待嗎?

作者 | 欣怡(文化産業評論作者、三川彙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時光

來源 | 文化産業評論

《三體》:頂級的國産科幻IP,坎坷的影視化之路

《三體》的影視化作品能夠驚豔世界,大概是中國科幻愛好者甚至普通觀衆的一大心願。

由劉慈欣原著的《三體》小說系列包括《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部,被視為國産科幻文學扛鼎之作。與之對于宇宙宏大而瑰麗的想象和叙述相映襯的,是作者對于人類和宇宙文明堪稱冷峻的探尋和拷問。三日淩空,無盡的脫水與浸泡複活,在極端惡劣自然環境中進化出發達科技的三體世界,卻專制而無情。

“斬盡殺絕,這是對一個文明最高的重視”,文明以生存為第一要義,而宇宙中物質總和保持不變,基于此公理推導出黑暗森林法則。在巨大實力差距下,強文明對弱文明的随手毀滅甚至稱不上屠戮,而是輕描淡寫的“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幹”。水滴瞬間洞穿的太空艦隊,歌者随手抛出的二向箔,被二維化的太陽系酷似梵高名畫《星空》……這些不僅是讓讀者回味無窮的故事情節,更是在科學、社會學甚至哲學領域至今都頗有探讨價值的議題。

《三體》系列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體和國民度,有被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線上催更”等轶事的光環加持,更有世界級官方獎項的背書認可。2015年,《三體》小說第一部經由劉宇昆翻譯,獲得被譽為科幻屆諾貝爾的國際獎項——“雨果獎”,将中國科幻文學作品水準帶到了世界頂級高度。

《三體》的高度和成就決定了其影視化從一開始就承載着太多期待。科幻類IP是商業化回報最好的IP類型之一,高創造性和想象力,炫目的視覺效果,刺激、震撼、愉悅并存的觀看體驗,使得科幻類影視作品抵達的閱聽人群體極為廣泛。同時,低文化折扣的科幻片也是最擁有向國際市場拓展潛力的文化産品類型之一,做得成功就能成為文化傳播和輸出的絕佳載體。目前美國好萊塢最成功的大片裡,漫威宇宙領銜的科幻類大IP如皇冠正中央的明珠般耀眼。在2022年末,即使電影經曆疫情三年沖擊市場尚未回暖,即使距離上部改寫電影觀感的起源之作《阿凡達》的上映已有13年之久,續作《阿凡達:水之道》的全球熱映也再次證明了頂級科幻IP的巨大市場價值。

《三體》IP影視化承載着許多的期待:影視作品能夠将局限于小說文字描述的宏大科幻場景進行精彩的視聽化呈現,能夠将原著中有争議和被诟病的人物形象塑造加以改善,能夠讓深刻的思想核心以更通俗易接受的形式直達大衆,喚起更多思考和讨論,能夠成為提升中國科幻影視創作水準的絕佳助推力。更深遠的,在國際層面上,能夠展現中國科幻創作的高度與深度,向世界傳達中國式的對宇宙和未來的價值思索和審美了解。

然而《三體》的影視化之路啟航十年,卻仍然坎坷。

2009年最早拿下改編版權,由遊族網絡出品,張番番導演的《三體》電影,早在2015年已拍攝完畢,卻至今不見上映迹象,面臨無限延期,網傳原因是當年《三體》的IP價值并未得到足夠重視,成品品質不佳。

2015年,導演王壬聚焦水滴這個三體中最震撼讀者的意象,拍攝14分鐘的科幻短片《水滴》,品質得到了作者劉慈欣本人的稱贊。另有《三體》舞台劇也有不俗表現,遺憾的是,受限于投入和宣傳或閱聽人群體,都未能引起大範圍關注。

目前令人滿意的答卷出現在廣播劇和同人動畫劇領域。《三體》廣播劇2019年上線喜馬拉雅,2021年收官,以1.1億的播放量成為全網播放量最高的科幻廣播劇,評分也高達9.6。而2014年由粉絲利用minecraft畫面拍攝自制的方塊人同人動畫番劇《我的三體》意外獲得好評,後兩季《我的三體——章北海傳》和《我的三體——羅輯傳》獲得資金支援和技術更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豆瓣都有9分以上的高分。《我的三體》第四季也已在籌備中,預計2024年上線。

而另一個影視化重頭的電視劇領域,國内外各有一重磅作品即将面世。國内由企鵝影視、三體宇宙和靈河文化出品的,由楊磊執導,張魯一、陳瑾等主演的《三體》(以下簡稱“騰訊劇版《三體》”)已完成拍攝,主要講述第一部小說的故事。經曆了年内撤檔之後,近期突然宣布定檔2023年1月15日,中央電視台八套、騰訊視訊和咪咕視訊同時播出。國外版網劇版權授予奈飛(Netflix),預期2023年與觀衆見面。奈飛以自質優質劇聞名世界,《三體》的團隊陣容卻頗有争議,已公布演員陣容有亞洲面孔但不多。加上東西方文化與價值觀差異,成品效果也要到播出之日才見分曉。

《三體》動畫:口碑崩塌,實難怪觀衆苛責

正在熱播的《三體》動畫版作為三體影視化版圖的重要一塊,由B站出品,投資兩億,制作團隊是曾創作出優秀國漫作品《靈籠》的藝畫開天,也曾被萬衆期待。作者劉慈欣也曾表示,動畫形式特别适合表現科幻内容。幾經波折,《三體》動畫于2022年12月10日正式登陸B站,第一周播出兩集,之後每周更新一集,第一季預計2023年3月完結。B站開屏和頭條重磅宣傳,上線當日,播放總量即突破1億次,線上觀看人數也創下B站新高。許多B站使用者特意購買大會員追番,各路影視up主(B站的視訊創作者)也跟進解讀點評,熱度達到絕對破圈水準。

然而不久後形勢便急轉直下,動畫版由開播前的正面展望,到前兩集的評價的兩極分化,再到如今的口碑崩潰,不過一個月時間。

對《三體》動畫版的負面評價集中在以下方面:

人物形象“魔改”。動畫對原著中主角們的性格設定朝着單一臉譜化且背離原著的方向改動頗多。玩世不恭卻冷靜,最終成為人類文明執劍者、威懾三體的羅輯變成了沖動暴躁又花癡的爽文男主,對高科技外星文明的道德水準抱有美好幻想,親手将地球文明推向危險,卻又心存悲憫,啟迪了羅輯黑暗森林法則,為人類存續留下希望的葉文潔變成了暗黑冷酷的純反派惡人,心系人民的第三世界社會主義國家領袖、悲情英雄雷迪亞茲變成了專橫制跋扈的軍閥等等。

叙事不清,節奏散亂,且有過多廣告植入之嫌。動畫對于許多關鍵情節一筆帶過甚至完全不提,卻在可有可無的細節上做足功夫,冗長的公路飙車戲,灑了又收收了又灑的咖啡,吃零食喝啤酒的全方位特寫,更兼許多意義不明的原創加戲,不但嚴重幹擾了叙事的清晰和流暢,影響觀衆對劇情的了解,更在後來被證明或懷疑都服務于贊助品牌的廣告植入,非常惡化觀看體驗。

制作水準難稱精良。不精緻甚至有低級錯誤的模組化,僵硬的質感,粗糙的細節,與宣傳的兩億投資形成鮮明對比,也難以比對三體頂級IP的地位。

動畫版的諸多問題暴露了出品方的定位不清。如果是面向未讀過原著的路人觀衆,就該着力于講清龐大複雜的設定,精煉故事,清晰人物形象和關系,同時注重視覺效果呈現。若以熟悉故事的原著愛好者為目标,就少做迎合市場的套路,做不到揚長避短錦上添花的改編,也可以踏實還原,在細節和品質上狠下功夫,最大程度地展示對原著的了解和尊重。

而動畫版似乎兩邊都沒有讨好,一面省略了第一部書幾乎所有關鍵設定和故事,隻以極簡幾句台詞交代背景,堆砌高概念詞彙卻不加解釋,預設背景知識全靠觀衆自己做功課補足。一面放棄原著中已有的經典場景,取而代之以大量并不貼合原著立意的原創情節,呈現效果路人懵逼疑惑,原著愛好者失望生氣,是為“看過和沒看過原著的都沉默了”。

更緻命的問題的是誠意不足。若說科幻設定複雜,對技術要求高,動畫制作團隊自己以往的作品都比《三體動畫》更加精良;若說原著宏大主題複雜,改編難度大,《我的三體》同人劇也已經探索出了得到認可的改編角度——以個人視角為串聯線索,思路完全可以借鑒發揚。而三體動畫在投資和團隊配置到位,宣傳高調的基礎上,呈現如此效果,再加上過于密集的廣告植入,口碑的崩塌也實在難怪觀衆苛責。

曾有的許多美好期待破滅,觀衆發現《三體動畫》甚至做不到按着原著講清楚一個基本的故事。

“無知和弱小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原著迷們引用《三體》小說中的原話表達對于三體動畫“魔改”的失望和憤怒。大衆對三體影視化的期待值也被嚴重拉低。

随着本周六(2023年1月14日)第7集播出,《三體》動畫版熱度居高不下,累計播放3.5億,703.8萬人追番。豆瓣評分由開播時的7分跌至4.7分(滿分10分)。

反觀肉眼可見制作誠意的同人劇《我的三體》系列,在同行襯托之下關注度和口碑都一路向好,第三季《章北海傳》在動畫播到第五集時迎來破億播放量。

騰訊劇版《三體》:精妙時機奠定大好開局,希望品質不辜負期待

《三體》IP的影視化現狀可總結為:多領域試水,小衆市場佳作珠玉在前,遺憾于影響力有限。動畫高調入場卻品質口碑崩塌,最重磅的影視劇領域,電影缺位,電視劇則蓄勢待發,國内外版本暗中較勁。

騰訊劇版《三體》此時的火線定檔,可以說搶到了最佳時機。

劇版拍攝時也曾不被看好,除了上文已讨論過的影視化難點,第一部書涉及的敏感時間背景和部分選角争議也增添了許多不确定性。然而緊跟動畫版的腳步,不但熱度完全不需擔心,觀衆已降低的期待值也反而能成為高滿意度的伏筆。

更重要的是,劇版能從觀衆對于動畫的大規模吐槽中提煉痛點和訴求,用于自身劇集調整和完善。從這周放出的幾支預告片看,劇版宣傳尤其強調了對原著中重要且濃墨重彩,而動畫版中卻完全缺失的三體遊戲世界的呈現。

根據騰訊視訊官方資料,定檔消息宣布5小時内,該劇的站内預約量突破200萬。劇版三體B站預告片評論區的熱門留言能窺見觀衆沖突又熱切的心理活動。

有已經積累的關注度和聲量,有對市場需求更精準了解和調整的機會,劇版播放成績可預期的開局大好,前期口碑也不會差。然而口碑是随劇集不斷播出不斷動态變化的過程,後勁如何,還是要回歸劇集整體品質。一旦形成正向口碑,觀衆會自覺加以維護,在和奈飛版的較量中也占了先機。

結語

“完美”從來不是三體原著迷甚至普通觀衆對三體影視化的要求。抱着對國産頂級IP衍生出好作品和國際影響力的殷切期待,觀衆們其實願意寬容更願意鼓勵支援,應誇盡誇,希望看見的,至少是誠意二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