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成長心理咨詢:“心麻”,但不要麻木

個人成長心理咨詢:“心麻”,但不要麻木

在這個充滿壓力和焦慮的時代,很多人都向往着成功,社會時鐘在滴答作響,警醒人們去努力向前走。

而大部分年輕人在躺的時候想着卷,在卷的時候想着躺,内心充滿沖突沖突。

同時生活中各種事件的發生、未來的不确定性風險的增加,也讓人容易随時被拉入各種負面情緒漩渦中。

大家幾乎每天都浸染在各類負面資訊中,會讓人産生共鳴憤怒,但如果持續對某種負面情緒不斷産生情緒反應,被外界刺激到,逐漸地對負面情緒、痛苦脫敏,進入到一種“心麻”的狀态中。

生活中壓力事件太多、破防的瞬間太多,而此時,把自己的情緒隔離開來,像是為自己套上一層保護罩,似乎能讓内心能夠保持在“安定”下去面對那些負面事件,冷靜地處理好各種麻煩壓力。身邊有不少朋友都處于這種淡漠狀态,并且是主動選擇讓自己這樣的。

“心麻”是指不去感受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盡量保持一種冷靜的狀态,而旁人幾乎感受不到ta們的情緒變化。

這種狀态看似在保護自己,但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态中,ta們甚至會慢慢失去調動情緒的能力,心理學上稱為情感麻木。

個人成長心理咨詢:“心麻”,但不要麻木

心理治療師Dr.Mayra Mendez将其定義為:将情緒拒之門外,可能會使人感受到缺乏情緒反應的心理情感過程。

這其實是一種危險的狀态,高程度的情感麻木其實是人格解體的一種症狀表現,而情緒波動少或是沒有情緒波動,達到了一種情感淡漠的狀态,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陰性症狀。

當一個人處于情感麻木的狀态時,常常會有以下這些表現:

1)對大部分東西都失去了興趣,不再關心工作生活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意義;

2)對于曾經喜歡的事情、喜歡的東西覺得索然無味,難以再從中得到愉悅感;

3)情緒不外露,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很少能引起你的情緒反應;

4)身體上出現一些反應,例如食欲不振,睡眠品質下降;

5)盡可能地與人保持最低限度的交流,在必要時開口,在與人交流時會覺得彼此之間存在一些隔閡,有着很強的距離感;

6)參與一些社交活動時覺得很無趣,盡量少參加,更願意自己獨處。

總之,處于情感麻木的人,不僅會對自己的情緒敏感度下降,對于身邊的人的情緒感覺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常常表現出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态度。

個人成長心理咨詢:“心麻”,但不要麻木

然而,當一個人處于這種狀态時,ta的人際關系會遭到極大的挑戰。

學者Kerig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研究表明,長期将情感隔離的人,會慢慢形成情感遲鈍的人際關系模式,導緻共情能力的減退和喪失,變得過度冷漠。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既不想與他人交流,社交活動的減少,讓ta與他人的人際連結減弱,人際關系也難以維持,最終變得越來越孤僻,人際關系網絡也越來越小。

同時,因為情緒的感覺減弱,想要改變現狀的動力減少;對于目前生活狀态的覺知能力也會退化。

痛苦會驅使人去改變,而當個體對于痛苦的忍受度增高,即使在理性上會推斷出應該在某些事情該做出些改變,但仍然缺乏情感動力來付諸實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情感麻木是因為自我防衛機制通過否認、阻止或抑制,關閉了情感的系統,以避免感受痛苦情緒。

會觸發這個機制,可能是由于經曆過複雜的童年創傷、或是在非童年時期經曆了長期的無助和絕望,如長期維持一段糟糕的親密關系;或是在高壓環境下出于自我保護的動機。

面對這些糟糕的情況,我們覺得情緒上存在自己難以處理、太大的傷害時,把它們關在某扇門外時,确實可以讓自己很高效、很冷靜地去處理問題,在理性層面上做出最好的選擇,來讓生活繼續向前、來讓自己不會受傷。

但是,關閉感情通道,與自我的情緒隔絕,最後也會失去情緒和感受帶來的巨大力量,人生中有太多事是無法靠理性就能堅持走下去的。

習慣性地帶着冷漠的面具來保護自己,而不再需要保護時卻發現面具已長進皮肉裡,難以撕下。

個人成長心理咨詢:“心麻”,但不要麻木

電影《獨自生活的人們》便把鏡頭對準在現代冰冷城市中帶着冷漠面具生活的年輕人們。

主人公真雅便是一個典型代表,作為信用卡接線員的她機械般地活着,哪怕是母親去世,亦或者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發生鄰居自殺的慘案,也似乎不能讓她的生活産生一點波瀾。

工作中真雅在接線時臉上的表情總是毫無生機,但卻能配合上溫柔的聲音,把表面功夫做足,卻從來沒有在意客戶,隻是說客戶想聽的話。

既然注定是孤獨的,不如就一個人伴着電子裝置生活。即使鄰居打招呼,真雅也戴着耳機,假裝沒有聽見,在手機和電視的陪伴下完成吃飯趕路睡覺的日常生活。

真雅害怕孤獨,也不敢面對孤獨,選擇了隔絕與他人交流的方式來逃避孤獨。

而鏡頭下呈現出來的,是看似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生活,但隔絕了他人,忘卻了常人喜怒哀樂的真雅内心深處的絕望與空虛,她缺乏愛,也缺乏給予他人和熱情的能力。

通過回避與人産生交集來盡可能多地免除意外情況發生的真雅,也同時放棄情緒和與人聯結時帶來的愉悅、幸福和深度連接配接感。

個人成長心理咨詢:“心麻”,但不要麻木

精神分析學家比昂認為:人們心靈的成長往往取決于在面對那些不能容納和忍受的感覺時是選擇面對還是逃避。

當我們能夠去忍受那些不适足夠長的時間,讓心靈能夠真正失敗并容納下它們時,我們才能獲得成長,并且可以自由選擇該接納它們還是不再忍受;否則,我們将被永遠卡在需要感受它們的階段,與它們做鬥争,消耗自己。

而在與熱情真誠的新人、活潑開朗的鄰居、以及努力想改善父女關系的父親的觸動下,真雅的内心漸漸産生了變化。

最後,她打破了自己的硬殼,解決了全部的沖突,面對孤獨,也享受和人建立聯系的樂趣。真雅的臉上也從一開始的面無表情,變得豐富起來,擁有了美麗的笑容。

是以,不要害怕,讓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活過來,勇于面對自己,在遭受痛苦情緒的風暴時,也能看到這股情緒蘊藏的巨大能量。甯願痛苦,也不要麻木;雖有不确定性,但其中亦有珍貴寶藏。

END

▎本文為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标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