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鑒黃師,做稽核生意年入幾千萬丨後窗

作者:投中網

大家好,這裡是網第三期"後窗"欄目。這是一個關于工作場所和人的專欄,在這裡,我們看到工作的另一面。通過個性化的故事,觀察人們的處境和行業前沿的變化。

兩年前,一部關于Facebook審查員的紀錄片《網絡審查員》(Cyber Censors)在聖丹斯電影節上上映。"這是新時代最殘酷的職業,"有人在豆莢上評論道。這個85分鐘的事件是對成千上萬"人肉"個體對血腥,暴力,色情甚至煽動性内容的心理素質的挑戰。

但影片主題背後,剝離了古怪因素,是面對全球資源配置,與數萬億家網際網路公司做生意的巨大機會。

陳泰峰說,他是中國最早嗅到機會的"先驅者"之一。

他曾任中國一家知名獨角獸公司的副總裁。一年多前,開始從北京向南遷移,在江蘇如意陣營,接手了多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内容評論業務,"你能想象,我一個人一年做幾千萬元的表現。"

同樣在陳泰豐"的"南移"之年,人民網内容審計業務增速高達166%,并計劃将審計團隊從300人擴大到3000人。在當年财報釋出後的投資者溝通會上,内容風控業務幾乎成為現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後窗》欄目做第三期,有人問我,你這個欄目是想找财富的故事嗎?不可能。在本專欄中,我想探讨個人努力的結果與時代循環之間的關系。

在本期《Back Window》中,我找到了從事内容稽核業務的一線從業人員,建構0到1内容審計系統的網際網路工廠的内容安全總監,以及All in Content Review的創業者。當我向他們抛出另一位受訪者在這個階段的困惑時,我發現他們彼此非常了解。通過這個問題,他們将進行一場空中對話,或許能夠回答這個産業鍊中的諸多疑惑。

他們毫不避諱這個調皮的詞——那個精通黃色的老師。

張開碩,某市值1000億元的網際網路公司内容稽核部負責人

"下屬找到我,認為他們'髒'。

自2015年加入公司以來,我已經從事這項業務六年了,現在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内容審查團隊的經理。如果你用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日常工作,工作配置設定機器和心理按摩師。

從基層審計員到做管理崗位,帶上百人的團隊,每天在資訊和人員排程上如何協調、計劃和管理,還要對下屬的狀态進行心理指導。做我們的生意,尤其是應屆畢業生,一開始碰到很多他/她以前看不見的東西,心理上可能消化不了。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隻工作了幾個月的女同僚,每天崩潰,閱讀大量血腥、色情、暴力、詐騙等違法資訊,感覺"肮髒"。有一段時間,我總是安慰她,"那些内容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不可告人的惡意行為擾亂秩序,是一份工作。心理素質不強,地位不夠堅定的人真的做不到這一行。

但實際上,我是從那個階段來的。當我進入隊伍時,我隻有24歲。當時我想找一份每天都能工作的工作,不要當着臉跑來跑去,于是我進了線,怎麼說那也是一家大網際網路工廠。

這一行的勞動特别大,基層審計員7×24小時工作制,三班倒,音視訊、電影、文章都要涉及。拿評論文章來說,一個稽核員一天就要評論2000篇文章,沒有體力,不耐受,不能坐,這條線做不到。需要明确的是,這是一頓青春的飯。

相應地,薪水也不高,我進入行時月薪4000元,現在新審計師漲到8000元左右,但仍低于網際網路公司的其他崗位。内容稽核領域分為兩層,技術上會做初級篩選,人工篩選更詳細,我開始做的就是這部分的背面人工稽核。當然,如果你做得很好,每年加薪30%是完全正常的。

這個行業的門檻并不高,2015年左右,專業就行了,經驗比學曆更重要,但現在一定是大學的開始,甚至是一本書。這種轉變是工作内容的結果,五年前,基層審計員無非是刷一些色情、暴力、血腥的畫面,純粹面對觀衆的非法資訊,辨認并不難。但是一尺高的魔術,現在,就像我之前想的那樣,"留下來工作"的把戲已經很弱了,需要思考越來越多的場景,如果了解能力不夠,這項工作就不完成了。

關于教育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個悖論。你能把這份工作做好嗎,最直接的聯系是一個人的知識和知識儲備,但每次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進來,我總是覺得幾乎是有意義的。你去看行業傅老師,對資訊判斷和應急響應能力,真的是"品位"。

說實話,這兩年,我帶了一個100人的團隊,能做好的人不多。

這行工作時間長了,會有疲憊的時間,就像你去打掃一個房間一樣。總有一個幹淨的一天,但是做内容回顧這項工作,怎麼掃啊,這個房間一直打掃不幹淨,而且越來越難以打掃。我離開的時候不是不假思索,但每次我累了,正好趕上我的晉升,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這一行裡也有點甜蜜。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慢慢注意到,我們在公司的地位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機會與重要部門聯系,會意識到機會比以前更多。我的夫妻和我在一起,但她現在正轉向數字營運。

趙曉,某網際網路工廠内容安全總監

"網絡安全法實施後,任何一家大型工廠的人都無法幫助他們懲罰他們。

樓上表示,他是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但從内容稽核的角度來看,隻能算是"小工廠"。原因很簡單,位元組、快手、騰訊、微網誌企業都屬于複雜的社群,音頻、視訊、文字、文章等各種形式的内容覆寫,這屬于"大廠"沒問題;内容審查業務中的"尺寸工廠"差別,以及正常網際網路公司的"大小工廠"差別,不是同一個概念。

一般來說,"小廠"稽核員到"大廠"面試,很難跳起來;但話又說回來,我自己也在所謂的"小工廠"裡爬出來,十多年前我進線,從0到老東家打造内容稽核團隊,也看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崛起,網絡内容傳播的無序和失控造成的危害逐漸形成了全球共識, 這個職位在公司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四年前,我們甚至沒有《網絡安全法》,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相對粗暴。2017年頒布的《網絡安全法》,對資訊違規的最高處罰為50萬元,管理的粒度越來越細,即使"大廠",大量資訊受到沖擊,也确實忍不住要懲罰。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全球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加大對内容審查的投入,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1.審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越來越多;

在騰訊和位元組等"大工廠"中,至少有數以萬計的内容審查員。在全球範圍内,許多網際網路巨頭已經在全球範圍内部署了他們經過審查的人力資源。據我所知,Facebook将在2019年在全球範圍内雇用超過30,000名内容審查員,其中包括來自印度IT外包商Cognizant的6,000名内容審查員。

此外,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還有多家公司為Twitter、亞馬遜和谷歌、Facebook等巨頭提供内容稽核外包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确實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新興行業,無論是"大工廠"還是"小工廠",我們都有這種需求。

大廠和小廠在"機器檢讨"還是"人檢"上也存在差異。"大廠"整機稽核可能占90%以上的比例,需要制定詳細的安全政策,該機可以對絕大多數黑白内容進行稽核,更多的是在"灰色地帶",比例甚至可能不到10%。中小網際網路企業沒有那麼多内容,技術過濾比較簡單,人性化參與的比例會更大,甚至有的會占到50%。

在我看來,機器換代試驗是大勢所趨,需要多元度的研究,需要人的研究判斷。我正在研究這個多元工具,以便新手稽核員可以快速入門。

要說審計員的上升路徑,隻不過是縱向和橫向的。縱向向上是審計的主管,相比牛的審計師可以橫向向上,如風險評估、風控、輿情和GR職位,也可以調到做産品和營運。但說實話,沒有多少人能突破審計師的職位,100個人中大約有8-10個人可以成功過渡。

為什麼審計師可以轉變為遺傳資源?他們甚至做過副總裁的職位,因為業界認識到GR是最好的狀态,既了解安全業務,又了解溝通方式,這是一項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内容稽核員确實是企業中最安全的人之一。

長時間做這個線,難免會出現職業病。這十年,無論身在何處,國内還是國外,手機都不離開,焦慮已經成為常态。無論是資訊安全還是技術安全,不可控因素太多,随時在想着"今天不要做錯什麼",總是怕審計不到位。此外,高度敏感也是職業病之一,有時冷淡出了很多感情,時不時在朋友圈裡發出"小作文"。

陳泰豐内容安全企業家

"專業和非專業機構一起競争,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刻,當他們感到不舒服時。

趙總壓力,我們可以分享。"大廠"或"小廠",但說到内容和溝通,我們渴望接受合規管理,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或承載能力獨立完成内容安全業務,這也是我們内容評審創業者的機會。是以,在2019年,我創立了國信聚安。

因為前同僚的話而開始内容安全冒險。有一天她突然告訴我,"每天要和大家溝通内容安全,溝通審計,很多人都不懂,尤其是和創業公司一起,他們不懂。我們在這個行業做得這麼好,為什麼我們不能把這種能力輸出到外界呢?"也許她隻是感覺到了,但我認真對待它,這個行業真的是我的專長和興趣。

這個行業的現狀和大趨勢是,當風平浪靜時,内容審計部門的存在感并不高,但一旦出現問題,對整個公司來說可能是災難。

僅就内容審查外包而言,這條線确實是一項真正以人為本的工作。企業要麼自己動手,要麼外包,但對于大公司來說,如此大量的人力資源調配、招聘成本、用工風險和企業的營運效率都會受到影響,如果上市,也可能影響公司的人均産能财務報表。我們需要做的是為這些企業提供内容安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内容和就業風險。

目前,我的客戶擁有排名前三的社交平台,國内最大的手機廠商,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教育公司。但你能想象,我們的團隊有800多人,目前的業務開發人員隻有我。

這些公司與我們合作的業務有兩個主要部分,即内容的安全審計和合規性審計,以及資料标簽。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還為内容安全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咨詢服務,例如如何建構高效的内容審計平台,如何利用人機審計提高效率,如何改進日常管理流程系統等等。

正如樓上所說,這條線分為兩類,技術安全和内容安全。360、千鑫、綠盟等公司提供技術安全服務,但内容安全公司相對稀缺。目前,競争格局較為傳統的人力資源外包,純業務方向外包相對較小。這也是趙某表示,外包公司的稽核品質參差不齊的原因,行業普遍仍處于"買頭"的運作方式,但内容稽核行業也有淡季,頭部不能等同于品質,确實會有資源配置的浪費。是以,我們在行業中開創了計量業務模式,這有利于品質管理,其次,提高人類效率。目前,我們的人類效率比行業平均水準高出約30%。

我公司把審計業務放在江蘇省如意市,江蘇省轄的縣級市,基地目前有800多名審計員。選擇這個城市的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低,其次是管理友善,地方政府會有一些政策支援。與其他人力資源外包公司不同,我們的審計師分為教育訓練崗位、稽核崗位、質檢崗位、輿論崗位、重點項目專項維修崗位。其中,我們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就是教育訓練崗位,每名員工招聘,要通過筆試和心理測試,要全面評估人員的安全背景和心理素質,然後進行22天的理論知識教育訓練,再進行教育訓練,再進行考試,一個完全合格的稽核員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成長。

這個行業的門檻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麼低,我培養一個員工并不容易,是以各種福利保障和工作内容部署應該盡可能舒适。

如果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我會有一種心态,那就是與一家外包人員的公司競争的時候了。對于一些客戶來說,由于預算限制,供應商隻有40%有能力選擇供應商,60%的價格,當談到價格戰時,我感到不舒服。

不久前,一批人力資源外包客戶,沒過多久在稽核團隊建設和業務建設過程中爆裂,迂回或找到我們解決問題,這也說明行業的競争和發展仍處于魯莽時期。

2020年,我公司已經賺了數千萬美元的業績。這個行業不像網際網路行業,踩在正确的節點上會突然爆發出一個數量級的爆發,一個粗心大意就會掉落祭壇,我們會繼續穩步上升。

企業家總會思考如何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率。現在,我有很多精力去尋找技術合作夥伴,或者在内容安全技術領域帶來資金來互補。相信至少5年,整機複習還不能完全替代試制,長期經驗打造模型将成為行業内的另一個難點因素。

(應采訪者要求,張開碩、趙曉曉是筆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