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鉴黄师,做审核生意年入几千万丨后窗

作者:投中网

大家好,这里是网第三期"后窗"栏目。这是一个关于工作场所和人的专栏,在这里,我们看到工作的另一面。通过个性化的故事,观察人们的处境和行业前沿的变化。

两年前,一部关于Facebook审查员的纪录片《网络审查员》(Cyber Censors)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上映。"这是新时代最残酷的职业,"有人在豆荚上评论道。这个85分钟的事件是对成千上万"人肉"个体对血腥,暴力,色情甚至煽动性内容的心理素质的挑战。

但影片主题背后,剥离了古怪因素,是面对全球资源配置,与数万亿家互联网公司做生意的巨大机会。

陈泰峰说,他是中国最早嗅到机会的"先驱者"之一。

他曾任中国一家知名独角兽公司的副总裁。一年多前,开始从北京向南迁移,在江苏如意阵营,接手了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内容评论业务,"你能想象,我一个人一年做几千万元的表现。"

同样在陈泰丰"的"南移"之年,人民网内容审计业务增速高达166%,并计划将审计团队从300人扩大到3000人。在当年财报发布后的投资者沟通会上,内容风控业务几乎成为现场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后窗》栏目做第三期,有人问我,你这个栏目是想找财富的故事吗?不可能。在本专栏中,我想探讨个人努力的结果与时代循环之间的关系。

在本期《Back Window》中,我找到了从事内容审核业务的一线从业人员,构建0到1内容审计系统的互联网工厂的内容安全总监,以及All in Content Review的创业者。当我向他们抛出另一位受访者在这个阶段的困惑时,我发现他们彼此非常了解。通过这个问题,他们将进行一场空中对话,或许能够回答这个产业链中的诸多疑惑。

他们毫不避讳这个调皮的词——那个精通黄色的老师。

张开硕,某市值1000亿元的互联网公司内容审核部负责人

"下属找到我,认为他们'脏'。

自2015年加入公司以来,我已经从事这项业务六年了,现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内容审查团队的经理。如果你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日常工作,工作分配机器和心理按摩师。

从基层审计员到做管理岗位,带上百人的团队,每天在信息和人员调度上如何协调、计划和管理,还要对下属的状态进行心理指导。做我们的生意,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一开始碰到很多他/她以前看不见的东西,心理上可能消化不了。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只工作了几个月的女同事,每天崩溃,阅读大量血腥、色情、暴力、诈骗等违法信息,感觉"肮脏"。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安慰她,"那些内容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不可告人的恶意行为扰乱秩序,是一份工作。心理素质不强,地位不够坚定的人真的做不到这一行。

但实际上,我是从那个阶段来的。当我进入队伍时,我只有24岁。当时我想找一份每天都能工作的工作,不要当着脸跑来跑去,于是我进了线,怎么说那也是一家大互联网工厂。

这一行的劳动特别大,基层审计员7×24小时工作制,三班倒,音视频、电影、文章都要涉及。拿评论文章来说,一个审核员一天就要评论2000篇文章,没有体力,不耐受,不能坐,这条线做不到。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顿青春的饭。

相应地,薪水也不高,我进入行时月薪4000元,现在新审计师涨到8000元左右,但仍低于互联网公司的其他岗位。内容审核领域分为两层,技术上会做初级筛选,人工筛选更详细,我开始做的就是这部分的背面人工审核。当然,如果你做得很好,每年加薪30%是完全正常的。

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2015年左右,专业就行了,经验比学历更重要,但现在一定是本科的开始,甚至是一本书。这种转变是工作内容的结果,五年前,基层审计员无非是刷一些色情、暴力、血腥的画面,纯粹面对观众的非法信息,辨认并不难。但是一尺高的魔术,现在,就像我之前想的那样,"留下来工作"的把戏已经很弱了,需要思考越来越多的场景,如果理解能力不够,这项工作就不完成了。

关于教育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悖论。你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吗,最直接的联系是一个人的知识和知识储备,但每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来,我总是觉得几乎是有意义的。你去看行业傅老师,对信息判断和应急响应能力,真的是"品位"。

说实话,这两年,我带了一个100人的团队,能做好的人不多。

这行工作时间长了,会有疲惫的时间,就像你去打扫一个房间一样。总有一个干净的一天,但是做内容回顾这项工作,怎么扫啊,这个房间一直打扫不干净,而且越来越难以打扫。我离开的时候不是不假思索,但每次我累了,正好赶上我的晋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一行里也有点甜蜜。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慢慢注意到,我们在公司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机会与重要部门联系,会意识到机会比以前更多。我的爱人和我在一起,但她现在正转向数字运营。

赵晓,某互联网工厂内容安全总监

"网络安全法实施后,任何一家大型工厂的人都无法帮助他们惩罚他们。

楼上表示,他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但从内容审核的角度来看,只能算是"小工厂"。原因很简单,字节、快手、腾讯、微博企业都属于复杂的社区,音频、视频、文字、帖子等各种形式的内容覆盖,这属于"大厂"没问题;内容审查业务中的"尺寸工厂"区别,以及常规互联网公司的"大小工厂"区别,不是同一个概念。

一般来说,"小厂"审核员到"大厂"面试,很难跳起来;但话又说回来,我自己也在所谓的"小工厂"里爬出来,十多年前我进线,从0到老东家打造内容审核团队,也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崛起,网络内容传播的无序和失控造成的危害逐渐形成了全球共识, 这个职位在公司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四年前,我们甚至没有《网络安全法》,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相对粗暴。2017年颁布的《网络安全法》,对信息违规的最高处罚为50万元,管理的粒度越来越细,即使"大厂",大量信息受到冲击,也确实忍不住要惩罚。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全球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加大对内容审查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审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多;

在腾讯和字节等"大工厂"中,至少有数以万计的内容审查员。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互联网巨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他们经过审查的人力资源。据我所知,Facebook将在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雇用超过30,000名内容审查员,其中包括来自印度IT外包商Cognizant的6,000名内容审查员。

此外,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还有多家公司为Twitter、亚马逊和谷歌、Facebook等巨头提供内容审核外包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无论是"大工厂"还是"小工厂",我们都有这种需求。

大厂和小厂在"机器检讨"还是"人检"上也存在差异。"大厂"整机审核可能占90%以上的比例,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政策,该机可以对绝大多数黑白内容进行审核,更多的是在"灰色地带",比例甚至可能不到10%。中小互联网企业没有那么多内容,技术过滤比较简单,人性化参与的比例会更大,甚至有的会占到50%。

在我看来,机器换代试验是大势所趋,需要多维度的研究,需要人的研究判断。我正在研究这个多维工具,以便新手审核员可以快速入门。

要说审计员的上升路径,只不过是纵向和横向的。纵向向上是审计的主管,相比牛的审计师可以横向向上,如风险评估、风控、舆情和GR职位,也可以调到做产品和运营。但说实话,没有多少人能突破审计师的职位,100个人中大约有8-10个人可以成功过渡。

为什么审计师可以转变为遗传资源?他们甚至做过副总裁的职位,因为业界认识到GR是最好的状态,既了解安全业务,又了解沟通方式,这是一项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内容审核员确实是企业中最安全的人之一。

长时间做这个线,难免会出现职业病。这十年,无论身在何处,国内还是国外,手机都不离开,焦虑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信息安全还是技术安全,不可控因素太多,随时在想着"今天不要做错什么",总是怕审计不到位。此外,高度敏感也是职业病之一,有时冷淡出了很多感情,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出"小作文"。

陈泰丰内容安全企业家

"专业和非专业机构一起竞争,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刻,当他们感到不舒服时。

赵总压力,我们可以分享。"大厂"或"小厂",但说到内容和沟通,我们渴望接受合规管理,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或承载能力独立完成内容安全业务,这也是我们内容评审创业者的机会。所以,在2019年,我创立了国信聚安。

因为前同事的话而开始内容安全冒险。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每天要和大家沟通内容安全,沟通审计,很多人都不懂,尤其是和创业公司一起,他们不懂。我们在这个行业做得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种能力输出到外界呢?"也许她只是感觉到了,但我认真对待它,这个行业真的是我的专长和兴趣。

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大趋势是,当风平浪静时,内容审计部门的存在感并不高,但一旦出现问题,对整个公司来说可能是灾难。

仅就内容审查外包而言,这条线确实是一项真正以人为本的工作。企业要么自己动手,要么外包,但对于大公司来说,如此大量的人力资源调配、招聘成本、用工风险和企业的运营效率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上市,也可能影响公司的人均产能财务报表。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这些企业提供内容安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内容和就业风险。

目前,我的客户拥有排名前三的社交平台,国内最大的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最高的教育公司。但你能想象,我们的团队有800多人,目前的业务开发人员只有我。

这些公司与我们合作的业务有两个主要部分,即内容的安全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以及数据标签。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还为内容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如何构建高效的内容审计平台,如何利用人机审计提高效率,如何改进日常管理流程系统等等。

正如楼上所说,这条线分为两类,技术安全和内容安全。360、千鑫、绿盟等公司提供技术安全服务,但内容安全公司相对稀缺。目前,竞争格局较为传统的人力资源外包,纯业务方向外包相对较小。这也是赵某表示,外包公司的审核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行业普遍仍处于"买头"的运作方式,但内容审核行业也有淡季,头部不能等同于质量,确实会有资源配置的浪费。因此,我们在行业中开创了计量业务模式,这有利于质量管理,其次,提高人类效率。目前,我们的人类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约30%。

我公司把审计业务放在江苏省如意市,江苏省辖的县级市,基地目前有800多名审计员。选择这个城市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低,其次是管理方便,地方政府会有一些政策支持。与其他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不同,我们的审计师分为培训岗位、审核岗位、质检岗位、舆论岗位、重点项目专项维修岗位。其中,我们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就是培训岗位,每名员工招聘,要通过笔试和心理测试,要全面评估人员的安全背景和心理素质,然后进行22天的理论知识培训,再进行培训,再进行考试,一个完全合格的审核员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成长。

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低,我培养一个员工并不容易,所以各种福利保障和工作内容部署应该尽可能舒适。

如果有一件事让我觉得我会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与一家外包人员的公司竞争的时候了。对于一些客户来说,由于预算限制,供应商只有40%有能力选择供应商,60%的价格,当谈到价格战时,我感到不舒服。

不久前,一批人力资源外包客户,没过多久在审核团队建设和业务建设过程中爆裂,迂回或找到我们解决问题,这也说明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仍处于鲁莽时期。

2020年,我公司已经赚了数千万美元的业绩。这个行业不像互联网行业,踩在正确的节点上会突然爆发出一个数量级的爆发,一个粗心大意就会掉落祭坛,我们会继续稳步上升。

企业家总会思考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现在,我有很多精力去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或者在内容安全技术领域带来资金来互补。相信至少5年,整机复习还不能完全替代试制,长期经验打造模型将成为行业内的另一个难点因素。

(应采访者要求,张开硕、赵晓晓是笔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