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級軟考」第7章 項目範圍管理

作者:納蘭輕輕

1. 項目管理範圍6個過程

1. 編制範圍管理計劃

2. 收集需求

3. 定義範圍

4. 建立工作分解結構

5. 确認範圍

6. 範圍控制

2. 輸入輸出和工具技術

「中級軟考」第7章 項目範圍管理

3. 項目範圍管理計劃

1. 制定詳細項目範圍說明書

2. 根據詳細項目範圍說明書建立WBS

3. 維護和準許工作分解結構(WBS)

4. 正式驗收已完成的項目可傳遞成果

5. 處理對詳細項目說明書或WBS的變更

4. 收集需求

4.1. 群體創新技術

1. 頭腦風暴法

2. 名義小組技術

3. 概念/思維導圖

4. 親和圖

5. 多标準決策分析

4.2. 群體決策技術

1. 一緻同意

2. 大多數原則

3. 相對多數原則

4. 獨裁

5. 定義範圍

1. 定義範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詳細定義項目的範圍邊界,範圍邊界是應該做的工作和不需要進行的工作分界線。

2. 定義範圍可以增加項目時間、成本和資源估算的準确度,定義項目控制的依據,明确相關責任人在項目中的責任,明确項目的範圍、合理性和目标,以及主要可傳遞成果。

5.1. 産品分析

1. 産品分析旨在弄清産品範圍,并把對産品的要求轉化成項目的要求。

2. 産品分析技術包括:産品分解、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工程、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等。

5.2. 項目範圍說明書

1. 項目範圍說明書是對項目的範圍、主要可傳遞成果、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的描述。

2. 項目範圍說明書記錄了整個範圍,包括項目和産品範圍。

3. 詳細的範圍說明書的内容:

(1) 項目目标

(2) 産品範圍描述

(3) 項目需求

(4) 項目邊界

(5) 項目的可傳遞成果

(6) 項目的制約因素

(7) 假設條件

6. 建立工作分解結構

1. 項目的全部工作都必須包含在工作分解結構當中。

2. 工作分解結構的編制需要所有的項目幹系人參與,需要項目團隊成員的參與。

3. 工作分解結構是逐層向下分解的。

4. 一般情況下,工作分解結構應控制在3~6層為宜。

5. 如果項目比較大,以至于工作分解結構要超過6層,則可以把大項目分解成子項目,然後再進行工作分解。

6. 工作分解結構中的各要素應該是相對獨立的,要盡量減少互相之間的交叉。

7. 目前常用的工作分解結構表示形式有:

(1) 分級的樹型結構

① 樹型的WBS層次清晰、非常直覺、結構性強,但是不容易修改。

② 一般适用于一些小的、适中的項目。

(2) 表格形式

① 類似與分級的圖書目錄。

② 能反映出所有的工作要素,可直覺性較差。

③ 一般适用于大型的、複雜的項目。

8. 裡程碑:标志着某個可傳遞成果或者階段的正式完成。

9. 工作包:工作分解結構每條分支最低層的可傳遞成果或項目工作組成部分。

10. 8/80規則(80小時原則)建議工作包的大小應該至少需要8個小時來完成,而總完成時間也不應該大于80小時。

11. 控制賬戶是一個管理控制點。

12. 每個控制賬戶可能包括一個或多個工作包,但是一個工作包隻能屬于一個控制賬戶。

13. 分解:

(1) 識别和分析可傳遞成果及相關工作。

(2) 确定WBS的結構和編排方法。

(3) 自上而下逐層細化分解。

(4) 為WBS元件制定和配置設定辨別編碼。

(5) 核實可傳遞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當。

14. 工作分解的原則:

(1) 在層次上保持項目的完整性,避免遺漏必要的組成部分。

(2) 一個工作單元隻能從屬于某個上層單元,避免交叉從屬。

(3) 相同層次的工作單元應用相同性質。

(4) 工作單元應能分開不同的責任者和不同的工作内容。

(5) 便于項目管理計劃和項目控制的需要。

(6) 最底層工作應該具有可比性,是可管理的,可定量檢查的。

(7) 應包括項目管理工作,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15. 範圍基準組成:

(1) 經過準許的項目範圍說明書

(2) 工作分解結構(WBS)

(3) WBS詞典

7. 項目範圍确認

1. 确認範圍的步驟:

(1) 确定需要進行确認範圍的時間

(2) 識别确認範圍需要哪些投入

(3) 确認範圍正式被接受的标準和要素

(4) 确定确認範圍會議的組織步驟

(5) 組織确認範圍會議

2. 檢查有時也被稱為審查、産品審查、審計和巡檢等。

3. 核實的可傳遞成果:是指已經完成,并且經過品質過程檢查為正确的可傳遞成果。

8. 項目範圍控制

1. 範圍變更管理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1) 項目範圍蔓延

(2) 得不到投資人的準許

(3) 項目小組未盡責任

2. 每次需求變更并經過需求評審後,都要重新确定新的需求基線。

3. 需求變更及範圍變更一定要遵循由變更控制委員會制定的變更控制流程。

4. 偏差分析:一種确定實際績效與基準的差異程度及原因的技術。可利用項目績效測量結果評估偏離範圍基準的程度,确定偏離範圍基準的原因和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是項目範圍控制的重要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