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需求管理-4]:需求分析全過程:需求分析+資源評估+項目計劃

前言:

需求收集後,需要經過漫長的需求分析和所需要評估過程,才能正式在某個軟體版本中實作需求。

在軟體開發人員通過程式設計實作需求前,中間經過了多種角色的辛苦勞動,最終才會生成需要規格說明書,需求規格說明書是逐漸由粗到細的分解過程 。一個需求,要進入項目計劃中,除了範圍管理的需要,進行技術分析和細化,還需要時間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即需要多少人,多長時間才能實作這些需求,是以,還需要進行人力資源“人月”的評估。

除了軟體故障的解決,幾乎所有的軟體開發和代碼改動活動,都是基于“需求”進行的。

第1章 需求分析全過程

[需求管理-4]:需求分析全過程:需求分析+資源評估+項目計劃

1.1 需求收集

在前文我們已經探讨了需求收集的過程和防範。

1.2 需要分析與評估

(1)潛在商業價值報告FS0 -- 産品經理或需求經理

該階段的目的是:識别、請求、建議需要清單,并在投入更多精力之前,篩選掉業務潛力低的功能。

(2)技術可行性報告FS1

FS1階段,有三個主要的任務:

  • 技術的可行性

       技術可行性分析階段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判斷技術的可行性。并非所有的需求都需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對于簡單的使用者需要,很容易判斷技術方案是否可行,可以不需要進行技術可行性分析。

是否需要進行FS1,是由FS0階段決定的。

  • 對系統中元件/子產品的影響面

        技術可行性分析階段,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确定該客戶的需要影響面有多大,影響多少個系統的子產品。

如果是一個單一的功能需要,影響面很明顯,也可以不用進行可行性分析。

  • 所需人力資源的初步評估, 即

(3)所需人力資源的初步評估E1: FS1

(4)系統需求範圍的明确

(5)系統需求規範(業務場景+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限制條件)

(6)所需人力資源的進一步評估E2

(7)初始需求清單(産品經理建議的需求類别)

(8)最終需求清單(開發團隊根據人力資源的現狀,承諾實作的需求清單)

(9)項目計劃基線(範圍基線+時間基線+人力資源基線。。。。。)

1.3 需求實作

(1)元件的軟體設計

(2)元件的編碼

(3)元件的單元測試

1.4 需求驗證

(1)元件的內建測試

(2)系統測試

第2章 需要分析與需求規範

2.1 需要分析與狀态

[需求管理-4]:需求分析全過程:需求分析+資源評估+項目計劃

2.2 需要規範撰寫的階段劃分

[需求管理-4]:需求分析全過程:需求分析+資源評估+項目計劃

(1)CP1:确定需要範圍和需求的切分, XXX-A, XXX-B, XXX-C.............

(2)CP2:對每個切分的子需求XXX-Y,明确功能

  • 業務場景
  • 功能性需求
  • 非功能性需求
  • 限制條件
  • 與其他需求的依賴關系
  • 與其他需求的互動關系
  • OAM參數:配置參數、告警、計數、狀态等

(3)CP3:技術元件/子產品/領域間需要

  • 元件與元件的接口
  • 元件與元件之間的業務場景
  • 元件的功性能需要
  • 元件的非功能性需要
  • 元件的限制條件
  • ..................

第3章 需求與項目管理

3.1 需要管理與項目管理、軟體開發流程的關系

3.2 需求管理與項目範圍管理的異同

3.3 用Jira需要分析相關的項目工作/任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