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下面這樣的畫面,大家可能并不陌生。
北京、上海······走在街上,偶爾還真會看到這樣的“大場面”——相親角。
為自己未婚的孩子着急上火的父親母親們,将孩子的“履歷”印出來,供人相看,從身高、體重,到房産、工資······一張張大白紙擺在地上,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招工的人才市場。
相親角的一大特點,就是鮮少有适齡未婚者出沒,反而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家們,是這地界的主角。
然而,這樣的事,并不僅僅在咱們國内獨有。近年,以“低欲望社會”著稱的日本的老爹老媽們,也開始越來越着急了。
“我們是專為父母代行相親成立的組織,全國各地皆有分會。”
這個名叫“良緣”的相親公司,就隻做這一種生意——組織“父母代理相親派對”。
看會長這一身行頭,就知道他們家生意不錯。
“良緣”相親公司成立于2005年,截至目前,已經舉辦了578次“代理相親派對”,超過43000位父母親臨會場。
“良緣 父母代行相親會”的簡單流程:
- 父母代替子女出席相親會、大家通過分享資訊、來尋找心儀的兒媳/女婿人選,并與對方互換照片及個人資料;
- 父母将心儀人選的資料帶回家,由子女決定是否繼續相親;
- 願意繼續的情況下,由參會父母互相聯系,并将後續接棒給子女。若子女拒絕進一步,則需将對方資料郵送返還。
簡而言之,就是父母先海選、子女再“殿選”的意思(殿選的原意請參照甄嬛傳第一集)。
當然,這種看起來蠻豪華的會場也不是說進就進的,參加者需要定期繳納一定數額的會費,才有資格相看。
粗略檢視參加者(或者說是被參加者)名單,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未婚子女年齡以40歲上下居多,50歲以上的也不少,且多數未曾有過婚姻經曆。
這位身高一米八的53歲未婚男子,想必其參會父母的年齡也要超過70歲了。
這是8月于京都分會舉辦的父母代行相親會現場。
會場上的老人家們,多數穿着素雅、舉止端莊,乍一看,更像是“夕陽紅相親會”的求偶現場。
一位年齡超過45歲的男子母親,以“愛好運動”的标簽為契機,成功吸引了另一位40多歲女子的母親。兩人從棒球比賽、聊到各家的假期娛樂活動,相談甚歡,最後成功“配對”,交換照片和資料。
另外兩個老人家,開始聊得也很投機,但最後卻因為兩家之間距離太遠,便沒有了下文。
“我的女兒和我都一直住在大阪,女兒工作也是在大阪,而且她也不打算因為結婚而離職,是以必須找一個和我們住得近的才行。”
“催婚”這兩個字,對于中國的适婚青年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夢魇”了,那麼,日本的年輕人,對“催婚”也有類似的概念嗎?
“代理相親”這種事吧······“給我家那個對結婚不上心的孩子,通過牽線人,找一個門當戶對的”類似這種,這簡直就是退回到昭和時代的婚姻模式了。
現在這個時代,就是“父母催婚”的時代,
雖然自己覺得獨自一人生活既充實又自在,
但父母就是不這麼認為,
一定要強加一個所謂的“終身所托”給你。
“代行相親”哈哈哈哈~
好複古啊!
很久很久以前,朋友的曾祖母幹完農活回家,發現家裡人正在一起吃天婦羅,正納悶兒有什麼好事的時候,被告知“是你的婚禮嘛”。男方是同村的那個猥瑣男。喊着“我不願意”的曾祖母光着腳慌慌張張跑出家門,最終還是被抓回來結了婚——就是這樣的感覺,哈哈哈哈。
“代行相親”這事兒吧,耐人尋味。相親公司老闆發現:“哎呀,年輕人都不來相親啦”,賺不到年輕人的錢,就去賺他們爸媽的錢,換湯不換藥的奸商。
與其說是潮流,不如說是瞄準富得流油的老一輩的荷包,商機而已。
日本雖然沒有對“催婚”産生廣泛的共鳴,但“毒親”這一稱謂,是向來廣為人知的。
毒親:對子女的人生産生消極影響、想要支配子女的生活的父親/母親。
來自另一個婚戀公司的植草女士說:這樣的“代行相親”,引申出來的就是“毒親”将子女當做“私有産物”的“情感深淵”。
接收訪談的适齡未婚女子Emma也表示,自己的母親長年幹涉自己的選擇,曾經好幾個還不錯的結婚對象,在介紹給母親後,都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到現在,Emma已經在這樣循環往複的挫敗生活中度過了10年時間。
交往對象是外國人?不行!
在網絡上認識的?不行!
在Emma眼中可以托付終身的人,在母親眼中都是歪流、不正經。自诩“我最了解你,他不适合你”的母親,連續10年的幹涉,讓Emma已近筋疲力竭,幾乎失去結婚的欲望。
而在日本的一項社會調查中,卻有結果顯示,被父母反對的婚姻,有82.2%都在存續,離婚率僅占17.3%,這與日本平均離婚率(37%)相比,低出一倍不止。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參與到“代行相親”排隊中的年長者,也确實越來越多了。
究其原因,子女對戀愛的退卻态度、結婚欲望下降、少子化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單純将問題歸咎于“毒親”,也并非客觀。
這位眼睛總是睜不開的教授,就表示,自己的兒子就是那種看上去比較沒有婚戀欲望的人,但如果不和兒子認真溝通、進而弄清楚兒子是“不想結婚”還是“沒時間考慮”的話,事情永遠也沒辦法解決。
“良緣”的老闆也說,參會父母中,有很多是因為子女拜托才過來的——孩子事業過于有成,實在沒時間搞婚戀的事,于是想要自己最親近的人替自己先把把關,也是情理之中。(雖然不知道這位有錢人的話有幾分可信······)
雖然網絡上針對“代行相親”的評論風潮,以反對的聲音居多,但也不排除“那些想讓父母幫忙相親的人,是真的忙到沒時間,更沒時間寫評論”的可能性。
父母與子女的羁絆,不是是非題,而是永遠也沒有正解的論述題。也許,當輪到我們自己面對這樣的問題時,也會有好多說不出的苦衷和委屈,但當我們口出責備和怨怼之前,也可稍稍想想來自父母的“初心”——畢竟,他們好想好想讓我們幸福,隻是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吃中國味上「Hi日本」線上物産店!1000餘種中華物産&宵夜&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