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倍遭槍擊身亡,日本或借機打悲情牌,警惕北約加速進入亞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消息來得實在太過突然。這樣突然

作者:呂璐觀世界

安倍遭槍擊身亡,日本或借機打悲情牌,警惕北約加速進入亞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消息來得實在太過突然。這樣突然的消息對日本有怎樣的影響?中日關系和地區局勢,又會受到怎樣的沖擊呢?

7月8日,安倍晉三在在日本奈良進行演講時遭到槍擊槍擊,幾個小時後不治身亡,這位創造了日本首相任期長度紀錄的政客,以一種極為令人唏噓的方式離開人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祖父岸信介在擔任首相期間也曾遇刺,雖然當時隻是被刺傷,但是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岸信介就宣布辭職。

中國人對安倍晉三的印象,更多的是“右翼頭子”的身份。2013 年安倍晉三再度執政後,伴随日本政治右傾化,特别是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導緻韓日、中日關系再度出現了對立和摩擦,徘徊不前。

不過很少人關注的是,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的時候,他卻是以“親中”派的形象出現。其實不難發現,2006年和2013年處于中美關系的不同時期,2006年的中美關系其實相對較好,而2013年以後,美國就開始遏制中國發展,比如美國在2012年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

是以安倍的對華态度,或者說日本國内右翼的發展,往往都是跟着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而變化的。

不過有趣的是,安倍二進宮後,整體上采取了務實的内外政策,對于中國,安倍并未一味地反華。2017年以後,中日關系開始回暖,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時,安倍通路中國,對華釋放積極信号,此後兩國基本恢複了正常發展,當然口水仗還是避免不了的。

和恢複中日關系相比,安倍對于南韓的态度就冷淡多了。安倍上司下的日本政府對中國主張采取所謂“政經分離”政策,而對南韓采取了政經合一的“組合拳”,甚至還和南韓爆發了貿易戰,導緻2018年後日韓關系反而進一步降低。

當然這并不是說安倍親華,隻是在經濟上,中國對于日本更為重要而已,而且結合中日關系恢複的時間也可以看出,當時也是“安倍經濟學”遇到瓶頸的時候。

“安倍經濟學”是安倍能擺脫“短命首相”的法寶,在實施期間雖然沒能改變日本經濟疲軟的大趨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日本的經濟頹勢,同時開拓了日本的海外市場,大量印鈔的情況下,也沒有導緻惡性通貨膨脹,這使得安倍一度在日本年輕人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6月15日,安倍還對央行行長的繼任者提出要求,意在要求繼續實施以大規模貨币寬松和積極的财政政策為核心的“安倍經濟學”。

但是如此突然遇刺身亡,這對于安倍經濟學的實施是否會造成阻礙,還需要觀察。安倍遇刺後,日經指數應聲下跌,日元匯率卻上漲,這似乎意味着,刺殺事件會引發日本央行對寬松政策的反思,日本很有可能收緊貨币政策。

不過,由于安倍在日本政壇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其下台後甚至還有“影子首相”之稱,是以目前日本政壇内有大量安倍的追随者,包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就與安倍關系密切,他上台後的人事安排也很有安倍特色,多個重要崗位都是安倍親信。

是以,安倍遇刺一事對日本政壇以及日本經濟政策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這種影響或許很小,但前提是自民黨不自亂陣腳,内部不會借機争權奪利。

對于安倍遇刺,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右翼勢力。在槍擊事件發生後,日本網絡曾曝出兇手是一名極左翼人士,而安倍是右翼的領軍人物,右翼很有可能借安倍遇刺大做文章,未來很有可能看到各種陰謀論。

右翼一直以來的目的就是采取激進手段,推動極具民粹色彩、排外色彩乃至極端性的政治目标,這次遇刺是個再合适不過的借口。

必須要關注的是,安倍的繼任者們可能會打着“繼承安倍遺志”的悲情旗号,加快修改《和平憲法》的程序,并且加快将外部勢力引入亞洲,尤其是目前日本剛剛參加完北約峰會,北約會不會順水推舟加速進入亞洲,非常值得警惕。

安倍遭槍擊身亡,日本或借機打悲情牌,警惕北約加速進入亞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消息來得實在太過突然。這樣突然
安倍遭槍擊身亡,日本或借機打悲情牌,警惕北約加速進入亞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消息來得實在太過突然。這樣突然
安倍遭槍擊身亡,日本或借機打悲情牌,警惕北約加速進入亞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消息來得實在太過突然。這樣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