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倍遭枪击身亡,日本或借机打悲情牌,警惕北约加速进入亚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消息来得实在太过突然。这样突然

作者:吕璐观世界

安倍遭枪击身亡,日本或借机打悲情牌,警惕北约加速进入亚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消息来得实在太过突然。这样突然的消息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中日关系和地区局势,又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呢?

7月8日,安倍晋三在在日本奈良进行演讲时遭到枪击枪击,几个小时后不治身亡,这位创造了日本首相任期长度纪录的政客,以一种极为令人唏嘘的方式离开人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祖父岸信介在担任首相期间也曾遇刺,虽然当时只是被刺伤,但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岸信介就宣布辞职。

中国人对安倍晋三的印象,更多的是“右翼头子”的身份。2013 年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伴随日本政治右倾化,特别是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导致韩日、中日关系再度出现了对立和摩擦,徘徊不前。

不过很少人关注的是,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的时候,他却是以“亲中”派的形象出现。其实不难发现,2006年和2013年处于中美关系的不同时期,2006年的中美关系其实相对较好,而2013年以后,美国就开始遏制中国发展,比如美国在2012年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所以安倍的对华态度,或者说日本国内右翼的发展,往往都是跟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过有趣的是,安倍二进宫后,整体上采取了务实的内外政策,对于中国,安倍并未一味地反华。2017年以后,中日关系开始回暖,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时,安倍访问中国,对华释放积极信号,此后两国基本恢复了正常发展,当然口水仗还是避免不了的。

和恢复中日关系相比,安倍对于韩国的态度就冷淡多了。安倍领导下的日本政府对中国主张采取所谓“政经分离”政策,而对韩国采取了政经合一的“组合拳”,甚至还和韩国爆发了贸易战,导致2018年后日韩关系反而进一步降低。

当然这并不是说安倍亲华,只是在经济上,中国对于日本更为重要而已,而且结合中日关系恢复的时间也可以看出,当时也是“安倍经济学”遇到瓶颈的时候。

“安倍经济学”是安倍能摆脱“短命首相”的法宝,在实施期间虽然没能改变日本经济疲软的大趋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日本的经济颓势,同时开拓了日本的海外市场,大量印钞的情况下,也没有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这使得安倍一度在日本年轻人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6月15日,安倍还对央行行长的继任者提出要求,意在要求继续实施以大规模货币宽松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核心的“安倍经济学”。

但是如此突然遇刺身亡,这对于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是否会造成阻碍,还需要观察。安倍遇刺后,日经指数应声下跌,日元汇率却上涨,这似乎意味着,刺杀事件会引发日本央行对宽松政策的反思,日本很有可能收紧货币政策。

不过,由于安倍在日本政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下台后甚至还有“影子首相”之称,因此当前日本政坛内有大量安倍的追随者,包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就与安倍关系密切,他上台后的人事安排也很有安倍特色,多个重要岗位都是安倍亲信。

因此,安倍遇刺一事对日本政坛以及日本经济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这种影响或许很小,但前提是自民党不自乱阵脚,内部不会借机争权夺利。

对于安倍遇刺,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在枪击事件发生后,日本网络曾曝出凶手是一名极左翼人士,而安倍是右翼的领军人物,右翼很有可能借安倍遇刺大做文章,未来很有可能看到各种阴谋论。

右翼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采取激进手段,推动极具民粹色彩、排外色彩乃至极端性的政治目标,这次遇刺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借口。

必须要关注的是,安倍的继任者们可能会打着“继承安倍遗志”的悲情旗号,加快修改《和平宪法》的进程,并且加快将外部势力引入亚洲,尤其是当前日本刚刚参加完北约峰会,北约会不会顺水推舟加速进入亚洲,非常值得警惕。

安倍遭枪击身亡,日本或借机打悲情牌,警惕北约加速进入亚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消息来得实在太过突然。这样突然
安倍遭枪击身亡,日本或借机打悲情牌,警惕北约加速进入亚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消息来得实在太过突然。这样突然
安倍遭枪击身亡,日本或借机打悲情牌,警惕北约加速进入亚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消息来得实在太过突然。这样突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