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中的中國經濟正在影響着全球經濟格局,随着世界越來越面臨着勞動力供給不足和養老問題加重,一些國家囿于國内資源匮乏和市場狹小,甚至随着局部地區局勢緊張和沖突等等因素,國際經濟秩序将迎來更加深刻的變化。未來幾十年内,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逐漸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經濟一定為一個更加公正、合理、公平、平衡、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經濟秩序作出應有的貢獻。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盧沛赫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中國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建設性力量”,“中國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盧沛赫特别提到,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對解決目前世界面臨的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财政部在釋出2022年1-5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作情況顯示利潤總額16,310.7億元,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5月份外商機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作利潤總額7,845.3億元。福建正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優化提升産業結構到改造傳統産業,在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方面頗有成效,2021年,福建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3萬億元,同比增長15%,占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47%,産業鍊和創新鍊持續推動,2021年,福建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4%,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2450家;西藏截止2021年底鄉鎮和建制村通暢率分别達到94.55%和77.94%,各項能源措施預計為西藏地區創造經濟效益約16億元,西藏本地區特色産業逐漸發展壯大;新疆地處古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帶,新疆正發揮區位優勢,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豐富對外開放載體,努力打造内陸開放和沿邊開放高地,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更新,培育壯大新疆特色産業優勢,2021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長8%和10.8%,實作城鎮新增就業47.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7.4萬人次,“十三五”時期,建成農村安居工程116.98萬套、城鎮報障性安居工程129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9萬戶,全區高速公路(含一級公路)總裡程突破9400公裡;青海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立足高原優勢,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電力裝機中清潔能源占90.83%,新能源占比61.36%,全省牦牛藏羊品質安全可追溯規模超過400萬頭,認證有機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辨別農産品已達925個,去年青海農産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4.7%;江西贛州今年1-5月份全市新簽約引進大灣區項目126個,總投資額846.32億元;天津正在建構智能制造科技創新體系、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目前在天津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86家,在孵企業4300家,設立百億級智能制造專項資金支援了2998個項目,全市安排資金91.9億元,帶動投資超過1200億元,天津在過去5年建成20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工廠中的房間,推動超過8000家工業企業上雲;北京正在創新建構具有首都特點的城市曆史文化遺産保護體系;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甘肅積極發展特色産業、壯大集體經濟,截至2021年甘肅重點發展的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十大生态産業增加值已占地區生産總值的27%;陝西正在加強創新鍊産業鍊融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陝西已明确數控機床、航空、重型卡車等23條重點發展産業鍊,部署實施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8個科技重大專項和272個重點産業鍊創新項目,實施秦嶺生态保護和修複項目建設71.1萬畝,截至2021年底全省森林覆寫率超過4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超60%;雲南正努力成為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綠色低碳産業,重點完善路網交通設施,截至今年6月2日,中老鐵路累計完成旅客發送量327萬人次,發送貨物403萬噸,國際貨運貨值逾60億元,立足工業級5G技術,緻力形成以大理為技術應用示範區輻射南亞東南亞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錨定現代農業、綠色鋁、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産業,明确以綠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方向,突出綠色低碳轉型,将産業發展與培育市場主體、改善營商環境一體推進;四川截至2021年底村集體資産突破億元,集體經濟年收入68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5萬元,四川區域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列,2021年四川新增落戶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2個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全省實施144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和創新産品項目,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1.9萬件,實施“天府科創貸”,全省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5%,總量達7.4萬億元;海南正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自2020年6月釋出至今,洋浦新增航運企業400家,新增船舶運力達919.15萬載重噸,占洋浦現有船舶總運力的91.6%,7艘“中國洋浦港”籍船舶享受出口退稅,30餘艘外籍船舶享受“零關稅”進口,開通内外貿航線39條,今年還将開通美洲航線和歐洲航線;2021年9月26日海南率先釋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019年生态系統生産總值核算成果:估值為2045.13億元、機關面積GEP為0.46億元每平方公裡,未來海南在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得到高品質發展;廣東全面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橫琴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一國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推動前海打造依托香港、服務内地、面向世界的開放新高地,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湖北依靠創新驅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西心,加快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2021年全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100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增值30.2%,2017年至2021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98.1%,全省糧食總産量連續9年保持在500億以上,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河南全力打造集鄭州機場、高鐵南站、客貨多式聯運等為一體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建構智能裝備等戰略新興産業鍊,從2012年到2021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13.3%;山東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截至2021年底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81%,山東近5年來,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6.7萬個,萬元GDP能耗下降18%,高新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增長40%以上,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态環境,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廣西建構“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東盟”跨區域跨境産業鍊供應鍊,近年來廣西對東盟貿易額年均增長25%以上,東盟連續22年成為廣西最大貿易夥伴,2021年廣西向海經濟生産總值達到4202億元,占全區GDP比重達17.0%,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湖南有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加快發展優勢産業,推動産業鍊現代化,出台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等産業叢集,2021年湖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2021年湖南3864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實作營業收入3640.31億元,同比增長12.7%;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主動脈,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G60科技走廊、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等一批跨界區域率先突破,成渝兩地共建西部科學城,啟動建設成渝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備注:本段為摘錄并彙總《人民日報》刊發的有關部分省市經濟發展資料以及有關經濟舉措方向等)
縱觀中國有關省市經濟的發展,各地在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作高科技戰略對接,提高産業競争力,在推進市場開放進度方面,在盤活市場資源方面,在加快結構性改革方面,在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系統建設方面等等方面,中國更加深度參與和改革全球治理體系,2022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标為5.5%。随着美國通脹加劇,新增美元流通量猛增,美聯儲應對通脹行動落後,進一步的升息可能會導緻經濟衰退,同時受俄烏戰争影響推高了燃料價格的上升,美國未來幾個季度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略高于50%,未來兩年出現衰退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二。未來世界經濟的變化,需要從油價、美元指數、債券值利率、代表全球物價的名額CRB指數、VIX恐慌指數等等方面去分析研判。美國經濟的衰退給世界帶來許多不确定因素,而對中國經濟基本走向的判斷将直接影響美國對中國戰略決策以及判斷的基礎,國際貨币基金組織4月釋出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收縮到不到1個百分點,雖然美國将中國列為最大的戰略挑戰,但時下之世界經濟形态,更需要中美之間共商共建共享共策,加強合作,增加信任,提振市場信心,減少調整成本。中國各個省市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資源特色優勢,圍繞經濟發展的特點,采取了不同的戰略思路和不同的發展思路,并着重在出口、投資、消費上出台方略。中美兩國有關上司在視訊會議中就宏觀經濟形勢、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等議題務實坦誠交換了意見,雙方認為加強中美宏觀政策溝通協調意義重大,共同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将有利于中美兩國和整個世界。美國或于短期内決定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部分關稅,該決定可能包括暫停對服裝和學校用品等消費品征收關稅,以及啟動一個廣泛的架構,允許進口商申請關稅豁免。随着大陸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發生曆史性變化并取得曆史性成就,中國已經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案,大陸将繼續引導外資投向制造業、生産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由之路,開放合作有利于國際經貿來往并充分散發出活力,各國經濟融合乃大勢所趨,堅持多邊主義,消除各種壁壘,攜手合作,把全球經濟激活,中國市場經濟展現出來的蓬勃活力正吸引着全球目光,中國方案也非常清晰地告訴世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作共赢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