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智库内参信息安全学者钟胜利杨兆波:中国经济正在激活全球经济

提速中的中国经济正在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随着世界越来越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养老问题加重,一些国家囿于国内资源匮乏和市场狭小,甚至随着局部地区局势紧张和冲突等等因素,国际经济秩序将迎来更加深刻的变化。未来几十年内,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经济一定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公平、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卢沛赫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建设性力量”,“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卢沛赫特别提到,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对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财政部在发布2022年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利润总额16,310.7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外商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45.3亿元。福建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到改造传统产业,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颇有成效,2021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产业链和创新链持续推动,2021年,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450家;西藏截止2021年底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4.55%和77.94%,各项能源措施预计为西藏地区创造经济效益约16亿元,西藏本地区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新疆正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丰富对外开放载体,努力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产业优势,2021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0.8%,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7.4万人次,“十三五”时期,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16.98万套、城镇报障性安居工程129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9万户,全区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总里程突破9400公里;青海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立足高原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电力装机中清洁能源占90.83%,新能源占比61.36%,全省牦牛藏羊质量安全可追溯规模超过400万头,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农产品已达925个,去年青海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4.7%;江西赣州今年1-5月份全市新签约引进大湾区项目126个,总投资额846.32亿元;天津正在构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目前在天津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86家,在孵企业4300家,设立百亿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了2998个项目,全市安排资金91.9亿元,带动投资超过1200亿元,天津在过去5年建成2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推动超过8000家工业企业上云;北京正在创新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甘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截至2021年甘肃重点发展的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陕西正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已明确数控机床、航空、重型卡车等23条重点发展产业链,部署实施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实施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71.1万亩,截至2021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60%;云南正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重点完善路网交通设施,截至今年6月2日,中老铁路累计完成旅客发送量327万人次,发送货物403万吨,国际货运货值逾60亿元,立足工业级5G技术,致力形成以大理为技术应用示范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锚定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明确以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方向,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将产业发展与培育市场主体、改善营商环境一体推进;四川截至2021年底村集体资产突破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8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5万元,四川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2021年四川新增落户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全省实施144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9万件,实施“天府科创贷”,全省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总量达7.4万亿元;海南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自2020年6月发布至今,洋浦新增航运企业400家,新增船舶运力达919.15万载重吨,占洋浦现有船舶总运力的91.6%,7艘“中国洋浦港”籍船舶享受出口退税,30余艘外籍船舶享受“零关税”进口,开通内外贸航线39条,今年还将开通美洲航线和欧洲航线;2021年9月26日海南率先发布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19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成果:估值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0.46亿元每平方公里,未来海南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广东全面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横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一国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推动前海打造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开放新高地,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湖北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西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2021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100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增值30.2%,2017年至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8.1%,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500亿以上,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全力打造集郑州机场、高铁南站、客货多式联运等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智能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链,从2012年到202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3.3%;山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1%,山东近5年来,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7万个,万元GDP能耗下降18%,高新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广西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广西对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202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17.0%,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湖南有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出台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产业集群,2021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2021年湖南3864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40.31亿元,同比增长12.7%;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技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一批跨界区域率先突破,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启动建设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备注:本段为摘录并汇总《人民日报》刊发的有关部分省市经济发展数据以及有关经济举措方向等)

纵观中国有关省市经济的发展,各地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科技战略对接,提高产业竞争力,在推进市场开放进度方面,在盘活市场资源方面,在加快结构性改革方面,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系统建设方面等等方面,中国更加深度参与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5%。随着美国通胀加剧,新增美元流通量猛增,美联储应对通胀行动落后,进一步的升息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同时受俄乌战争影响推高了燃料价格的上升,美国未来几个季度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略高于50%,未来两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二。未来世界经济的变化,需要从油价、美元指数、债券值利率、代表全球物价的指标CRB指数、VIX恐慌指数等等方面去分析研判。美国经济的衰退给世界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中国经济基本走向的判断将直接影响美国对中国战略决策以及判断的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已经收缩到不到1个百分点,虽然美国将中国列为最大的战略挑战,但时下之世界经济形态,更需要中美之间共商共建共享共策,加强合作,增加信任,提振市场信心,减少调整成本。中国各个省市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资源特色优势,围绕经济发展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思路和不同的发展思路,并着重在出口、投资、消费上出台方略。中美两国有关领导在视频会议中就宏观经济形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议题务实坦诚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加强中美宏观政策沟通协调意义重大,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将有利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美国或于短期内决定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部分关税,该决定可能包括暂停对服装和学校用品等消费品征收关税,以及启动一个广泛的框架,允许进口商申请关税豁免。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已经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大陆将继续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有利于国际经贸来往并充分散发出活力,各国经济融合乃大势所趋,坚持多边主义,消除各种壁垒,携手合作,把全球经济激活,中国市场经济展现出来的蓬勃活力正吸引着全球目光,中国方案也非常清晰地告诉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