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何做好社群營運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編輯導語:如何做好社群營運,是每一個營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良好的社群生态,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做好社群營運的經驗,一起學習一下吧。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何做好社群營運

相信現在每個使用微信的人,總會有很多個微信群。當你建立立一個微信群或者剛加入一個新的微信群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個很美好的理想,加入這個微信群,可以獲得幾百個微信好友,擴大你的微信朋友圈人脈;或者進入一個有價值的群,可以學習很多有料的幹貨,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可能你常常有這樣的體驗:群主剛剛建立了一個群,群名“新媒體圈交流群”,然後将群二維碼發到另外的群裡,或者在朋友圈釋出,人數噌噌的往上漲,迅速往500人靠近。看起來一切進展順利,但突然有人開始在群裡發廣告,發一些無關消息,發一些無關内容的連結,群主開始發現,苗頭不對。

然後群主出來主持大局:“群内禁止一切紅包,如有廣告需要發紅包,群内成員請遵守一下規則1234……”

但如果這些害群之馬依舊我行我素,群主會怎麼辦呢?開始将這些人踢出群,但是群主慢慢會發現,原本群裡會逐漸出現發廣告的人私自拉另外一些人進來,繼續發廣告,群主不斷踢,依舊有人不斷補充進來。

而且群的氣氛越來越不對,有進來發廣告賣課程的,有做微商進來吸粉的,有談論生活而不是新媒體的。最後,群主實在沒有辦法,要麼轉讓群主,要麼直接把群解散。

于是,常常有人發出感歎:“做好營運太難了!”很多人看了很多社群營運寶典,營運手冊之後,依舊做不好社群營運,更别提利用社群變現。

其實,社群的營運早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可以參考。隻需要借鑒那些已經成功經營多年的社群,就能夠找到微信群營運的方法。那這些成功經營多年的社群有哪些呢?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就是學校,社群,國家。

那麼,新媒體社群到底要怎麼樣營運呢?具體來說,套路是這樣的:

  1. 明确主題,找尋相同價值觀群體并設立門檻
  2. 打造意見領袖
  3. 群規
  4. 貢獻價值
  5. 打造平台

一、明确主題,找尋相同價值觀群體并設立門檻

一個有高價值,長生命期的群如何建立并很好的維護,再實作我們想要的價值,我們可以從學校,宗教的建立中探索到一些秘訣。

從前面大部分人建群的流程就可以看到,一開始就已經是錯誤的動作——将建立的微信群的二維碼推送到其他微信群和自己的朋友圈,試圖以最快速度進行吸粉以求填滿500人名額。

這樣求量不求質的行為隻能加速這個群的解散,因為一個群的二維碼如果發送到其他群不能及時撤回,那麼,就會有很多我們不希望進來的人通過掃碼進群,這時候你無法截斷這個入口。

此時,群主已經失去主動,進入群與否是由别人說了算,這樣進群的人往往沒有通過篩選,魚龍混雜,為日後打廣告者,微商們的不斷在群内發連結埋下了定時炸彈。

再來看學校和宗教是如何能夠長盛不衰的經營他們的社群的。

進入學校的學生和加入社群的教徒們,都是對學校和宗教有認同,有渴望的需求的。學生渴望上學獲得知識,教徒們渴望進入宗教滿足他們的信仰。

是以,建立社群的第一步,明确群主題。

這隻有确定了你的主題,才能決定你需要什麼樣的群體。就像學校隻能吸引學生和老師,宗教隻能吸引信徒。

接下來,找尋相同價值觀群體。

就是設想一下,如果你讓一批看似也渴望在學校,宗教内獲得價值的人,我稱他們為僞群體(做課外教育訓練的,賣保險理财的商家)。他們同樣能夠增加你的社群規模,但是他們想要的是将産品賣給你真群體——學生,信徒。如果這些僞群體進入學校,宗教,隻會騷擾學生,信徒,不斷的向他們推銷産品,影響他們的學習,禮拜。

不僅如此,你的真群體——學生,信徒。會有這樣一種錯覺,你的社群(學校,教堂)隻是接着學習,禮拜的名義将他們吸引來,然後不斷的試圖賣他們産品的,而不是真正的給他們價值(學習,做禮拜)。他們會逐漸逃離你的社群,尋找其他社群。

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很反感賣教育訓練課程的人進入學校,學校也将這些教育訓練課程的人拒之門外的原因。

另外一個,就是通過設立門檻,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收費和稽核。

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名校,為什麼明明在每個學校都能學習,但是很多家長依然要擠破頭皮讓孩子進入名校呢?因為通常進入名校隻有兩種方法:通過自己的能力高分考取,或者付出高擇校費。

從心理學上說,如果是免費(免費也有很多種設計方式此處略過)的會讓人不珍惜,随手棄之,但如果是通過自己付出努力後得到的回報會讓人更加珍惜。你可以看到,有很多高品質的群,在吸收成員進群前都會使用這兩個方法,經過這樣建立的群往往生命周期和價值也遠高于那些掃碼就能進的群。

是以,為了保證社群的未來有良好發展的基礎,一定要設立門檻,尋找有相同價值觀,認可你的群體,即使隻有10個價值觀相同的群員,也勝過100個僞群員。

問題來了,上哪去找這群人呢?在這裡,教給各位很簡單很有效的思路——找上下遊。

什麼叫找上下遊?比如說,你是做新媒體的,那麼,關注新媒體的人一定會關注公關,關注營銷,關注廣告,關注文案,這些就是你的上下遊。

二、打造意見領袖

無論是建立什麼社群,一定是以某個階級對抗某個階級為觸發點的。從曆史上,我們就可以找到一些規律。

秦朝VS平民階層。秦朝以嬴政為領袖,君王的意志便是聖旨,但暴君殘酷,以壓榨百姓作為國家發展基礎,于是以陳勝吳廣為代表的人民領袖奮起反擊,喊出了“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群衆心聲,于是便有了暴君和平民的階級對抗。

要建立一個穩定的社群,要找到你代表什麼階級,去對抗另外一個不合理的階級。

像小米,代表的“反對暴利手機”階級VS“傳統暴利手機”階級。

前面提到,學校的社群建立,同樣離不開意見領袖。一個班級的上司者是班主任,負責班級所有大小事物,而幫助班主任做好這些事物的,就是班長。此時的階級沖突,可以說是A班對抗B班,因為每個班到學期末會評出優秀班級,每個班級為了得到這個榮譽都會努力将班級的成績做到最好,這就是班主任和班長要起的帶頭作用。

而一個群最好的意見領袖,就應該是群主本人,如何做一個有影響力的領袖?建群就可以了?不是的,在我看來,做一個有影響力的領袖而不是傳話筒,需要滿足這幾個條件:

舉例:

目前,我待過的群,我認為經營的比較成功的群不多,之前有一個是營銷分享群,群主姓李,是某個營銷體系裡小有名氣的意見領袖,他最擅長的就是撰寫文案(能力),還出過書,是以也有一批粉絲(支援)。後來忘了怎麼退出的群了。

另外一個群,我也是被群主的文章(能力)吸引過去的,加入了他的群,在我加入之前,已經有很多人都加入了(粉絲支援)。

而實際上,打造意見領袖不僅僅隻是打造一個在衆人眼中牛逼轟轟的群主,應該打造更多領袖。

比如說,群主可以直接拉來一些同樣有能力的人到群裡進行分享,是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群主會邀請一些大咖到自己群裡做分享。

為了打造出更多的意見領袖,群主還可以通過發掘優秀的群成員并重點培養,特别是一些進群前是小白,進群一段時間沉澱後變為小咖,讓他們在群裡進行分享,這樣會讓更多新進群的成員和其他成員看到成功案例,進而提高對群的黏度(這招叫打造成功案例)。

三、設立群規

中國有句古話:“無規矩,不成方圓”。意思大家都知道,說的是沒有規矩就做不好事情。實際上,微信群隻不過是傳統社群團體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變形,從線下的方式變到了線上。主體還是人,隻不過維系工具變為了微信,隻要順應人性規律,就能跟維護線下社群一樣維護好微信群。

為什麼很多群,明明開始建群初期,都符合前面我提到的那兩步,但是最後還是變為了廢群、廣告群、死群?

因為管理群是個體力活,需要定制好群規。陳叫獸認為,至少下面的幾條必須作為微信群管理鐵規:

1. 管理者設定

為什麼要設定管理者?實際上,微信群管理者的職責相當于管家,主要負責在群裡釋出消息,懲罰違反群規的人,收叢集成員的消息,并及時回報給群主,然後為群的維護找到更多的參考方向。

為什麼要設一個管理者?以前,漁民到深海捕魚,大多數是沙丁魚,漁民從捕到沙丁魚到運回港口售賣,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沙丁魚往往堅持不了這段距離,還沒回到港口,就死了。而死的沙丁魚和活蹦亂跳的沙丁魚賣的價格通常差别很大。于是漁民想了各種辦法來讓沙丁魚保持活力,但都不奏效。

有一個漁民,他的沙丁魚卻常常能夠回到港口還保持活力,于是都能賣出高價,而他的秘密就是,在沙丁魚裡,放一隻鲶魚,沙丁魚看到鲶魚後害怕被吃掉,于是拼命逃竄,這段時間内足夠漁民将沙丁魚運回港口,于是保持了沙丁魚的新鮮程度。這就是著名的鲶魚效應。

此時,你一定明白,為什麼要設立一個管理者,為了保持群的活力,管理者要做的不僅僅是懲罰,還要适當的引導群氛圍等。

比如,新媒體交流群,管理者要引導群成員讨論如何用新媒體做節日的借勢營銷;情人節要如何借勢寫出各種段子等。

其實管理者的責任還有很多,但在這裡我隻提一點,就是讓管理者做一隻鲶魚,如果群成員有違反群規的,就把他吃掉,讓群成員随時保持警惕。

2. 規則制定

前面提到的那位姓李的群主,當初我進到他的群裡,很有意思。他做了一系列的群規則,來保持群的活力。

我大約記得是這樣的:

進群要改名片,格式是姓名+行業+地區;

每天晚上7:00-8:00是可以發廣告時間,但是發廣告必須先發一個200的紅包,否則踢出群;

每周末晚上8:00-9:30是分享時間,群成員無論是誰都可以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長,内容不限,目的是為了讓群成員認識并記住分享者,分享者需要提前報名;

分享過後,群内想做冠名廣告的可以随意廣告,介紹自己的産品;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拍賣。管理者負責做拍賣員,誰想将自己的産品讓更多人知道,就拿出1-3件,價高者得,如果拍下不付款的将視為惡意拍賣,踢出群;

此時,你一定很想知道,群做的怎麼樣?結果很明顯,群内的氛圍保持得很好,直到我退出群,群内依然保持很好的黏度和價值,李做的微信群十分的成功。

很顯然,群規的制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成功的引爆群氛圍。李群主建立了兩個群,每個群不僅爆滿而且氣氛很活躍,并且群内有很多中小企業家,并且群裡通過各種拍賣,合作介紹方式,還能成功變現。到現在,那兩個群仍然讓我記憶深刻。

實際上,從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規矩制定的重要性。

比如,軍隊。每一個軍隊都有自己的規矩,服從指令是軍人的天職,即使是錯誤的決定,軍人也要堅定的執行。在抗戰時期早期,很多百姓都不相信軍隊,覺得軍隊就是一個團夥,因為山上的盜賊團夥會打家劫舍,于是當地老百姓見到部隊也等同視之。當上司者發現這一現象後,立刻做出規定:“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于是迅速取得了當地的群衆基礎,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再比如,學校。學校也有校規,如果學生犯錯,小則警告,嚴重就會開除。

規矩是保證一個企業,一個團隊正常營運的基礎。是以,微信群也不例外,同樣需要制定規矩。

3. 儀式感打造

每個營運良好的群,都少不了進行各種各樣的儀式,儀式感的打造也是讓群成員提高參與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提高一個人的參與感,會讓整個人不自覺的将自己歸為某一群體,把自己當作群體的一份子,最終形成一種歸屬感。

比如,我們常常在電影裡看到,出家的人,為什麼都不是直接在家把頭剃光然後去廟裡當和尚。而是要虔誠的更衣沐浴,焚香拜佛,然後在衆人的注目下,由某位長老或主持為他剃發?這就是一種儀式感,經過一系列的剃頭儀式(儀式感),這個人會不自覺的将自己歸為廟裡的和尚(群體歸屬),最終形成每天吃素念經的習慣(歸屬和尚群體)。

比如,我們小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唱國歌,佩戴紅領巾,參加升旗儀式。長此以往,我們就會不自覺的聽到伴奏心理就會默唱國歌,最終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我們覺得有了自己是中國人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麼奧運會上中國健兒奪冠後,冠軍本人看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泣不成聲,全場華人起立一起唱國歌的原因。

打造儀式感通常有哪些方式呢?我們常看到的方式,中國人在泰國旅遊,問好要雙手合十,微微點頭,嘴裡說:“刷你滴卡”;蘋果手機劃開螢幕“滴”的聲音;拜佛要燒香等。

總之,你要設定一些儀式,是你的社群專有的,别人一看就能認出是你的标簽的。

比如,群成員頭像統一加“V”;

比如,群成員都會獲得一件帶有“V”LOGO的T恤。

四、貢獻價值

一個微信群能否長久維持,最根本的還是看群成員能否在這個群裡得到長期的價值。

每一個進群的成員開始都是抱着索取的心态進群的,因為群要做到“與我相關”。就像前面我YY的群“新媒體交流群”,群的定位就是新媒體人的學習,交流圈子,真正想進入這個群的人都是渴望能夠通過在群裡學習,提高自己的新媒體營運能力。

是以,抛去前面的套路,貢獻價值就是關鍵,如果說前面的都是陽光雨露,而這一點,就是大樹成長的根了,陽光雨露全都是為了大樹能夠茁壯成長。

還拿前面的學校來說,每一個進入學校的學生,每一個為孩子進學校擠破頭的家長,都是渴望孩子能夠在學習到知識,為将來考上大學打下基礎。一個學校到底好不好,還是要拿出成績說話。

此時,群主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前面說到,群主要具有某項超高的能力,這是能夠聚集大量社群成員的關鍵之處。

還記得李群主嗎,李是個文案大拿,很多想認識李,跟李學習文案的人都主動找到李,要求進入他的群,這就是價值的魅力。但有一點李當初做的不位,就是沒有定期的進行貢獻價值。事實上,最好的吸粉方法不是去硬推,而是吸引,吸引的前提是你的價值被人認可,别人想通過你得到價值。

之前我看到一個特别搞笑也特别可悲的例子。某個人可能聽了一些一些大師分享的衆籌課程,略知一二,然後他自己組建了一個群,想衆籌幾千塊去參加一位老師的營銷課程,結果群裡的成員一通吐槽,最後自己退群了。這是群主本身無能力是以沒有号召力的表現。

什麼叫貢獻價值呢?說簡單點,就是分享知識,來群裡的人都是為了知識來的,而貢獻價值也将就技巧。

技巧就是定時,預告,帶有回報,打造儀式感和參與感。

比如,邏輯思維的羅胖。每天雷打不動早上6:30左右的60S語音。

五、打造平台

經過前面的幾步,到最後,微信群最好的結果,就是聚集大量志同道合的粉絲,形成一個大平台。

納新—篩選—高粘度粉絲群—形成平台—裂變傳播—納新

為什麼要打造成平台?

打造成平台的好處:可以輕松變現。特别是具有網紅人格化的平台,因為粉絲完全是沖着群主來的,是以群主要變現遠比其他平台更加容易。

比如,邏輯思維,咪蒙等。他們變現的能力比其他沒有人格化的平台高了至少一倍。

另一個好處,掌握粉絲資源。相比傳統媒體平台的壟斷,打造成平台的優點就是自媒體——自己就是媒體,群主如果振臂高呼,他的粉絲就會一呼百應,粉絲背後的朋友圈也會受到影響,這樣的影響力是幾何級的增長。

前段時間,我在一個微信群,這是我認為我待過最好的群之一。具體來說是這樣的:群内的成員來自全國各地,群成員如果有需求釋出到群裡,其他群成員都會互相幫助。

我記得有一次,群裡有一個作家,叫彌撒,文章寫得很好,人也很善良,在山區支教了幾年,後來到北京一家影視公司應聘,結果遇到的是騙子公司,身上僅有的幾萬塊被騙光,還被毆打。

他的故事被群友在群裡爆料後,群内的所有人都一起支援他,并有人為他提供相應的幫助。我們還集體轉發一篇文章,呼籲有關部門管理這件事,有幾個有能力的群友還不斷替他追究到底,這樣的社群實在令我感動。

一個好的平台都有什麼特點呢?通常會有這幾點:粉絲量大;黏度高;功能化。

這三方面綜合,為打造平台的提供了兩個思路:

1. 打造流量入口

打造一個平台,一定要有大量的粉絲,那麼,要吸引大量的粉絲,就要将某項功能做到日常化作為吸引粉絲的手段進而打造出一個流量入口。

比如,QQ。QQ打造成一個平台,靠的就是快速聚集大量粉絲,他的做法就是即使通訊免費,因為友善快捷且免費,又通過病毒傳播效應,QQ聚集了大量的使用者,進而快速形成一個平台;

比如,羅胖。羅胖每天早晨的60S語音,伴你讀過馬桶時光。通過每天羅胖的語音分享和回複關鍵詞看免費文章,也快速聚集了大量的使用者。

從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要做到一個流量入口,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某項目标使用者的高頻使用點免費,以此來吸引大量人群,來為打造平台做好鋪墊。

2. 打造互動體系

粉絲有了之後,要能夠變現,這才是平台最終值錢的關鍵。畢竟,我們想打造的是一個可以穩健發展的生态圈,而不是做公益。為了能夠最大化的變現,不是僅僅将商品上架就可以了,如果隻是為了索取大流量,隻需要到大流量平台找個買個貨架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辛苦打造平台。

為了提高粉絲的黏度,讓使用者感受到你的平台是個有溫度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機器,是以要打造一套互動體系來迎合使用者的口味。

這裡提供兩個方法作為參考。

(1)賣萌客服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閑得無聊的人打電話去中國移動聊天,調戲客服小妹,在過去如果你是移動的上司,可能讓客服小妹盡量應付過去。但如今,客服小妹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陪這些使用者聊天。

一篇文章告訴你,如何做好社群營運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使用者感覺到你的平台是一個有溫度的人,而不是機器,進而拉近使用者的心理距離。

(2)有獎回報

另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有獎回報,通常是回答某一問題得到采納,或者點贊數最高,就會獲得獎品回報。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拉近使用者心理距離;二是可以通過使用者的回報,可以0距離摸清使用者真正的需求,對平台進行改進,還能為使用者量身打造出他們想要的産品,為變現做更好的鋪墊。

在這點上,很多傳統企業都是以公司價值為中心,做得非常差。比如可口可樂,與商戶合作的主張,是送給商戶一些公司采購的牙簽盒,紙巾筒等商戶可有可無的東西,而商戶多次回報需要其他更實用的東西,但得到的回答是,公司隻有這些,最後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就做的很好。

比如,小米。小米剛起步時十分重視100個天使使用者,對論壇上的回報及時做出應答和處理,并将使用者體驗列為公司的戰略,不能否認,這為小米之後的成功打下牢固的群衆基礎。

總之,打造互動體系,是圍繞使用者為中心進行各種戰術安排,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覺得你是他的好朋友,為他設身處地的考慮。

畢竟,和朋友做生意總是比和機器做生意容易的多。

作者:陳叫獸,微信公衆号:洞見創意

本文由 @陳叫獸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