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好“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2023年度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典型案例掃描

作者:中國化工報

  為推進全國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提升水環境保護水準,近日生态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公布了2023年度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單。全國共有6個園區案例入選,分别為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精準治污與水資源循環利用典型案例、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工業廢水高效資源化利用典型案例、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污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案例、揚州化學工業園區沿江環境綜合整治典型案例、山東濱州無棣縣新海工業園區污水智慧管理典型案例、廣西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構智慧管網”典型案例。

  這些園區從實際情況出發,量身打造出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現代水環境治理體系,讓園區綠色發展動力更足。它們的積極實踐同時也為國内其他園區提供了可借鑒、可複制的治水經驗。

  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治污經驗:多線共治+第三方治理+供排一體化+再生水交易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治理項目的強力支撐。”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園區采取工業廢水多線共治、污水第三方治理、供排水一體化運作及搭建再生水交易平台等措施,工業廢水實作精準治污和高效資源化利用。目前,園區污廢水處理能力達18.2萬噸/日、污廢水再生處理能力10萬噸/日,滿足園區廢水處理需求,預計2024年底污廢水處理能力增加至23.2萬噸/日、污廢水再生處理能力增加至17萬噸/日。

  工業廢水多線共治。為解決化工企業廢水處理難度高的問題,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按照“一企一管、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原則,将工業廢水納入污水處理廠多條不同功能的處理線進行處理,其中生産污水分為“正常線”“高堿度線”“高COD線”“高鹽線”“高氮線”五條處理線,将生産廢水分為“高硬度線”“低硬度線”兩條處理線,可根據污水的不同特性進行酸、堿搭配和碳、氮、磷的綜合利用,有效提高了處理效能同時實作精準治污。

  污水第三方治理。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水務公司為化工企業量身定制了第三方治理工程,使得園區化工企業的生産污水無需廠内預處理,可直接排入定制化的第三方治理工程,開拓了上下遊一體化的污水第三方處理模式。

  供排水一體化運作。為進一步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着力打造了“供水—污水處理—污水再生回用—高鹽廢水處理—達标尾水淨化—深海排放”的供排水一體化系統,全面提升了集約化治理效能,降低了污水處理成本。

  搭建再生水交易平台。連雲港石化産業基地建立了再生水水權交易等多種激勵機制。園區水務公司可根據各企業每年用水的實際需求,統籌協商調配再生水使用配額,并在處理收費中核減再生水水費。企業間再生水權的調配,合理平衡了企業間用水需求,促進了企業清潔生産和節水改造的積極性,不但進一步提升了生産效益,而且降低了園區污水的排放總量。

  安徽淮北煤化工基地治污經驗:污水零排放+資源化利用+市場化定價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淮北煤化工基地堅持廢水“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理念,圍繞工業廢水治理、污水資源化利用等重點領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處理後水質滿足中水回用水質标準要求,水資源重複使用率高達94%以上。 安徽淮北煤化工基地通過優化管道布局、擴建中水管網,健全企業排污應急處置,持續提升污水處理系統質效,確定企業污水“應接盡接、應排盡排”。園區先後建設了2.5萬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8000立方米/日的濃鹽水廠項目。

  據介紹,污水處理廠采用“高效多級沉澱除雜”“難降解有機廢水生物整理”等先進技術,污水處理後清水作為生産企業循環冷卻水補水,濃水輸送至濃鹽水廠,實作廢水零排放。為實作工業廢水高效資源化利用,濃鹽水廠通過“梯級濃縮”“納濾分鹽+熱法耦合分鹽”等工藝,每年可生産硫酸鈉約3萬噸、氯化鈉約2.5萬噸,推動濃鹽水資源化利用,增加了污水處理效益。

  在政策支援方面,安徽淮北煤化工基地實行排污企業“分類收集、分質處理、一企一管、明管輸送、實時監測”,并探索以市場化方式确定服務費用水準,科學制定收費标準。此外,安徽淮北煤化工基地推進污水治理的智慧化、數字化應用,加強廠、站、網等工業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運作監管,嚴格把控排水準入關口,提升了環境風險管控能力。

  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治污經驗:分類收集+集中處理+以廢治污+協同降碳

  近年來,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秉承“生态、低碳、循環”的理念,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提升科學治污能力等措施,全面推進化工廢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據了解,該園區配套一座化工廢水集中處理設施,處理規模達7.98萬噸/日。“園區通過廢水分類收集處置、精細化管理,科學精準推進污水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該園區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園區加強“源—網—廠—口—河”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提高了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具有較好的示範意義。

  園區配套建設架空管廊,以明管的形式将企業高濃廢水輸送至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的高濃污水處置線,所産沼氣通過收集管道進入沼氣發電系統,産生電量基本覆寫污水處理廠二期營運所需電力,間接實作每日碳減排17.4噸。企業清下水則通過專管收集至園區污水處理廠低濃廢水處理線處理後排放,後期實施清下水分質處理工程,将中水回用至上遊企業,實作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為加強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實作協同增效,該園區積極探索以“廢”治“污”的廢水資源化利用新模式。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通過技術創新,将有關企業的硫吸收液廢水作為硫源替代碳源進行使用,在減少自身碳源藥劑投加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了上遊企業的污水處理成本,不僅實作了污染物的達标排放,還實作綜合減碳排量超過1萬噸/年。此外,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了二氧化碳回收裝置,可每日生産乙酸10餘噸,全部回用于污水處理工序,進一步降低了外購碳源的使用量,提高了污水處理廠的運作效能。

  揚州化學工業園區治污經驗:專管輸送預處理+全過程協同管控+加大投入築屏障

  近年來,揚州化學工業園區從工程治理、基礎提升、品牌建設方面進一步提升化工園區環境治理、綜合管理水準,全力推動化工園區生态環境持續改善提升。

  專管輸送,預先處理。揚州化學工業園區于2020年開展涉水企業污水明管化收集建設工程,推動主要涉水企業“一企一管”輸送,其餘企業專管輸送,實作了污水收集“看得見,收得全”。該園區先後投資1.8億元全面提标改造污水處理廠,對企業高濃有機污水等進行一企一管強化預處理,保障污水處理廠生化工藝的穩定運作,實作了穩定達标排放。

  全程管控、協同增效。揚州化學工業園區主動探索水環境管理新思路,調整“污水治理隻是下遊污水處理廠一家責任”的舊觀念,強調全過程協同管控。在指導污水處理廠營運方在對排污企業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該園區指導企業在項目建設時選取合适的工藝包和技術組合,合理配套預處理設施,協商制定納管标準,杜絕管控要求“一刀切”;采用主要連續排水企業專管管理,間歇排水企業“公管錯時排放”的模式,使企業加強水資源利用和污染治理。近年來,該園區實作年減少污水排放約146萬噸,為企業減少排污費用1800萬餘元。

  加大投入,築牢屏障。為進一步改善出水水質,該園區投資1000餘萬元率先建設了化工尾水生态緩沖區。3000立方米/日達标的尾水通過生态緩沖區自然淨化,水體透明度與水質主要名額均得到提高,已基本達到地表Ⅳ類水的标準,其中化學需氧量(COD)降至40毫克/升以下,排放削減了20%。

  此外,山東濱州無棣縣新海工業園區、廣西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建構智慧管網監管體系,大力開展水污染整治工作,提升了園區與下遊污水處理廠的協同治理水準。

作者: 丁青松 曹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