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海上航行的邦克山号。攝于1945年。
5月11日上午,美軍艦隊繼續執勤。上午10時,邦克山号正預備收回巡邏戰機,而飛行甲闆則泊滿待命飛機。
1944年6月19日,菲律賓海海戰期間,邦克山号被日軍轟炸機攻擊,炸彈僅僅在艦側爆炸。
10時2分,三架零式自殺戰機突然從低雲飛出,邦克山号即時開火,但為時已晚。第一架零式在邦克山号右舷以低角度俯沖,并投下一枚250公斤穿甲彈。穿甲彈貫穿了後部升降台,再穿透飛行甲闆的下層甲闆及機庫甲闆,最後在艦體左舷穿出,于艦體外近距爆炸;而零式則緊随其後,先撞上後部升降台附近的飛行甲闆,然後撞毀沿途所有飛機,最後滑出跑道堕海。
1945年2月10日,第五艦隊魚貫離開烏利西,前往空襲日本。這是美國海軍繼空襲東京後首次進攻日本本土。相片可見邦克山号的前部甲闆泊滿飛機;而前方為第三分隊的輕型航母科本斯号,及旗艦埃塞克斯号。六日後第三分隊的飛機将率先進攻東京灣。
僅在數十秒後,第二架零式飛抵邦克山号正上方,開始以70度高角俯沖,直指艦島的根基。邦克山号與護航母的防空炮雖多次擊中零式,但零式仍成功繼續俯沖,并先投下一枚250公斤半穿甲彈。炸彈擊中左舷升降台的内緣(靠近甲闆中軸線),炸開一個50呎大洞,更将飛行甲闆的下層甲闆掀起;炸彈及其他碎片則在艦島橫飛;零式緊接撞入艦島附近的飛行甲闆,部分機體貫穿艦島地層的飛行員預備室,然後爆炸起火。
1945年5月11日,邦克山号先後被兩架自殺飛機擊中,引發大火,艦上官兵慌忙走避。沖繩作戰期間,美軍艦隊已提高警戒,但仍有漏網之魚。日軍自殺飛機非常善于利用雲層及陽光掩護,避過美軍雷達及瞭望,使美軍往往要到攻擊前一刻,才驚覺大難臨頭。
其時米切爾與阿利·伯克準将(Arleigh Burke)在艦島一樓艦橋後的控制室内,離第二架零式的攻擊點不足20呎。[94] 由于停泊的飛機載滿燃油,爆炸瞬即在飛行甲闆及機庫引發大火;右舷部分防空炮座及彈藥,在首架零式攻擊後爆炸;雷達全部失效;飛行員預備室的飛行員在撞擊後幾乎全部陣亡;艦島對外的所有無線電通訊中斷,要以口傳方式傳達消息,以使下層甲闆一度誤傳邦克山号正在沉沒。
1945年5月11日,邦克山号被自殺飛機擊中,機庫大火,冒出滾滾濃煙;部分傷員正以纜繩轉移到威爾克斯-巴裡号輕巡洋艦。機庫旁可見損毀的高炮炮座,但與日軍攻擊無關,而是被威爾克斯-巴裡号刻意撞毀,以拯救被困炮手。由于右舷炮座為額外加建,不見于艦體原設計,故此當機庫大火時,炮手便無路可逃。
艦上水兵忙放救火之際,第三架零式在10時27分攻擊邦克山号,直指艦橋控制室,但及時被防空炮擊落,機體飛越甲闆堕海。随同的美軍軍艦在攻擊不久,便從旁協助;威爾克斯-巴裡号更冒險撞向邦克山号的右舷炮座,使被困炮手可直接逃生到巡洋艦甲闆;另外四艘驅逐艦則從旁救人救火。
二次大戰後,不少埃塞克斯級成為多餘軍艦,成為所謂的封存艦隊(Mothball Fleet)。由前景數起為埃塞克斯号、提康德羅加号、約克城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及好人理查德号。北韓戰争期間,大部分的埃塞克斯級均重返現役,隻有邦克山号與富蘭克林号繼續封存。攝于1948年4月23日布雷默頓普吉灣。
大火在下午開始受控,而米切爾在下午4時30分将旗艦轉至企業号。攻擊最終令艦上353人死亡,43人失蹤,264人受傷。5月12日,邦克山号前往烏利西,于14日抵達,并預備返國。17日邦克山号離港,于25日抵達珍珠港,最終30日返抵布雷默頓維修。當8月15日日本投降時,邦克山号仍在船廠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