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内晶片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國産晶片的産業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從前端的EDA工業設計軟體再到光刻機、蝕刻機等裝置的供應,晶片産業鍊的國産化技術占比均得到了快速提升。
據了解,在晶片設計的前端環節,最重要的就是晶片架構和EDA工業設計軟體,架構直接決定了晶片的用途、性能。而EDA工業設計軟體,則關乎到晶片設計公司,能夠繼續設計高性能的晶片。

目前為止,大多數内地的晶片設計公司,仍在采用進口的EDA工業軟體來設計晶片。這也就導緻了國内晶片設計,難以實作真正意義上的國産化。EDA工業軟體一旦斷供,不僅僅會影響晶片企業的設計能力,還會直接影響軍民兩用市場的發展。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中科院在EDA工業軟體領域展開布局。2022年3月10日,由中科院微電子所EDA中心研究員陳岚牽頭的“基于高性能計算的內建電路電子設計自動化平台”項目也就是EDA工業軟體成功取得突破,并在北京順利通過了項目的綜合績效評價。
此舉,成功打破了外企常年以來在EDA軟體領域的技術壟斷,也為國内的晶片設計公司,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工業設計軟體。
何止EDA軟體,中科院再傳消息
據悉,量子晶片工業軟體,與正常的EDA軟體還有所差別。主要用于量子晶片的設計,内部使用的“晶片架構”也不同于正常的矽晶體晶片。是以,想要設計量子晶片,就必須重新開發一款晶片設計軟體。
而中科院院士郭光燦所帶領的團隊,不僅僅掌握了量子晶片設計軟體的核心技術,還通過自身所掌握的技術,實作了國産量子晶片工業軟體的開發。
此舉,不僅僅意味着大陸在量子工業軟體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時,也意味着一個潛在的萬億市場被發掘,在未來的量子計算領域,國内相關企業将有機遇拔得頭籌。
在國産量子晶片工業軟體取得突破的消息傳出之後,就在外媒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多家媒體發文感慨“中國學者難道都不睡覺的嗎?”
要知道,2017年,中科院潘建偉團隊所設計的光量子計算機,才堪堪達到了超越早期計算機的水準。2020年,搭載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其性能直接反超歐美公布的量子計算機。
僅僅間隔了兩年時間,國内就量子晶片工業軟體的開發就已經完成。這樣的速度,也難怪外媒會産生感慨,中國學者并不是不睡覺,而是把睡覺的時間,也節省了下來用于科研。
去年,中科院院士王陽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不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我死不瞑目!”這句話講出了中國科學家的心聲,也是國産晶片能夠取得如此快突破的重要原因。
正是因為這些身處幕後的科學家,才有了國内科技産業的蒸蒸日上。如此,也不難了解,為何比爾蓋茨會發出“限制晶片供應,隻會令中國逐漸自給自足”的感概。
總結
綜上所述,正是中國科學家夜以繼日的奮鬥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國内晶片制造産業才會有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外部晶片供應出現問題,其實,也給予了國内發展自己晶片制造技術的機遇。在當下中美科技競争愈發激烈的情況下,中國科技産業的發展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相信用不了多長的時間,卡脖子的EUV光刻機等裝置,都會逐一得到解決。對此,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