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涵美一
圖/來自網絡
01
當今社會,老一輩幫帶孩子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特别是對于那些經濟壓力大、沒有多餘的錢請保姆,或者說擔心保姆打罵孩子、對孩子照顧不周的父母來講,讓老人幫忙帶娃可謂是最合适不過的選擇。
不過,老人幫帶孩子“有利也有弊”,優點是,畢竟是至親,對待孩子肯定是真心實意,能讓小夫妻無後顧之憂,可以安心拼事業;不足之處則是,由于兩代人育兒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住在一起容易産生一些小摩擦。
其實,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前來幫帶孩子的老人和小夫妻都能相處得很和諧,畢竟,有太多的父母不舍得看着子女吃苦受累,都是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為了子女會心甘情願地咽下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委屈。
當然,對小夫妻而言,不管是你的父母還是你伴侶的父母,如果他們願意大老遠跑來幫你帶孩子,不求你能事事都了解父母,隻希望你能給予父母一定的尊重,不要把父母的付出看作是理所應當、該做的,在父母勞累或者身體不适、有需要的時候,能及時地“回饋”給父母一些溫暖,有一個像樣的态度。
一個家庭中,隻有父母慈愛明理,子女體貼孝順,如此,這個家才會其樂融融。
02
莉莉家今天就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至于原因,說起來,也和帶孩子有關。
莉莉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适,從周二開始在醫院接連住了五天,這五天,也是莉莉一直在陪着母親。
想到母親住院期間,丈夫都未曾到醫院看望過,就連辦住院時也是自己抱着女兒樓上樓下的跑,莉莉便和丈夫商量,周日上午母親出院時,丈夫一定要去醫院接一下母親,也算是他作為一個女婿對嶽母幫忙帶娃的“表示”。
丈夫答應得很是幹脆,可誰知,臨到跟前兒,他卻遲遲未露面,直到莉莉等不及打了電話才知道,原來吃過早飯後,丈夫竟帶着女兒去了一家新開不久的遊樂園。
對于丈夫的食言,莉莉是非常生氣,她覺得丈夫并不是忙着帶娃一時忘了這件事,而是根本就沒有把她母親放在心裡。
想當初,得知母親要住院時,丈夫也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媽,你可要保重好身體”,之後便以要簽一個重要的合同為由,聲稱時間來不及、去不了醫院陪嶽母。
考慮到那兩天,丈夫的工作的确有些忙,對丈夫的表現,莉莉雖然有些不滿,但再一想,畢竟是她自己的母親,自己理應抽時間照顧,丈夫隻要有時間了能輔助她一下,或者說偶爾看望一下母親,她就心滿意足。
莉莉想得很簡單,兩口子過日子,少不了要互相配合,不能太過于計較,能了解的事就盡力了解一些,當然,該承擔的責任也要努力承擔。
然而,她是了解、體諒了丈夫,可丈夫那幾天都是怎麼做的呢?
因為還有一個一歲半的女兒,母親住院期間,白天莉莉都是帶着女兒在醫院,隻有丈夫晚上下了班,才會把女兒接回家。
那幾天,丈夫就像是接送女兒上下學一樣,每天一早,他會趁上班前把女兒送到醫院門口,晚上下班,再順路從醫院門口把女兒接走,從來都沒有主動提出要到醫院的樓上去看一下老嶽母,甚至有幾次,當莉莉提出讓他去一趟時,他都是以“找不到停車位”、“還有急事”為由給忽略。
如果說工作日内,丈夫忙、事情多,顧不上看望自己的母親,莉莉還能了解,可是到了周末,丈夫還是找不完的借口,都不願接母親出院,莉莉覺得自己真的是無法忍受。
雖說誰的父母誰負有主要的責任,伴侶隻有輔助義務,但作為一個女婿,難道連看一下、說幾句關心的話都那麼難嗎?更何況,從莉莉生了孩子一直到現在,都是母親在幫他們帶娃,平日裡丈夫懶散、不懂得幫老嶽母分擔一下就算了,難道嶽母幫了這麼多、這麼久,生病住了院,都換不來他女婿一句體貼的話?
越想莉莉就越是生氣,和母親從醫院回到家後,她不顧母親的勸說,氣沖沖地問丈夫,接一下嶽母出院就那麼難嗎?是不是還沒有帶孩子出去玩重要?
丈夫覺得莉莉有些小題大做,稱莉莉就給自己說了一次,他還以為嶽母會繼續住兩天,再說了,他整天工作那麼忙,好不容易遇到了周末,想着陪一陪孩子有什麼錯?
看到丈夫一臉的理直氣壯,莉莉更是火大,“如果是咱們兩個一直在帶孩子,你在不在乎我父母,我啥話都不會說!可是我媽幫咱帶了一年半的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她病了、住院了,我不求你能請假照顧她一兩天,就讓你到醫院看一下她,接她出個院,這要求很無理嗎?婆婆沒幫咱帶過一天孩子,她感冒在醫院輸個液,你不還是非要讓我帶着女兒和你一起跑回去看一看嗎?我當時說啥了?抱怨了沒?找借口沒?不還是特意請了一天假,在老家和你一起幫忙照顧了婆婆?我不求你能對我父母有多好,我也不敢說自己對公婆做到了多好,至少對長輩,應該要有最基本的尊重吧?隻顧着自己父母,全然不管妻子的父母,這還是夫妻嗎?”
因為沒想到莉莉會這樣說,而且又是當着嶽母的面,丈夫可能覺得臉上挂不住,他把莉莉拉到了卧室,指責莉莉為什麼就是愛翻舊賬。
“我媽身體一直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又不是故意不給我們帶孩子的!你怎麼又提這茬兒?有意思嗎?我一年到頭兒回不了幾趟老家,那趕上老母親生病,回去看一下怎麼了?你媽一直在咱家,你天天也能見着,她生病了你幫着照顧也是應該的,我若是能抽是時間會不去看她嗎?本來嘛,你媽就是幫你帶孩子!她是在替你承擔、替你扛!你自己好好盡孝不就行了?何必在我身上撒那麼大的氣?天天揪着這一點小事計較大半天,真是服了你了!”
聽到丈夫這樣說,莉莉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母親是在幫她,可不也是間接幫了丈夫?沒有她這個老嶽母把孩子照顧得那麼好,她和丈夫能安心工作?能每天在家悠閑輕松、隻等着吃喝?
莉莉不願再和丈夫做無謂的争執,她想了想,笑着告訴丈夫,既然母親是在幫她,那麼,幫了這麼久,母親也該好好歇歇了!
“我真的謝謝你提醒我,應該讓我媽回老家好好休養身體,就像婆婆那樣,安靜自在地過自己的晚年生活!一會兒我就讓我媽收拾一下行李,周一上班前送她去車站!”
說完,莉莉都懶得聽丈夫的解釋,打開門就跑去了廚房,她攔住了正在做午飯的母親,讓母親下午好好休息一下,收拾好東西,周一回老家!
母親擔心因為自己讓女兒、女婿起沖突,也顧慮小外女沒人照顧,歎了歎氣後,她安慰了莉莉,稱隻要莉莉小兩口過得好,她不會計較那麼多。
然而,縱然母親這樣說,莉莉還是下定了決心:讓母親回老家,接下來她和丈夫請保姆!
03
沒有想到莉莉會如此果斷地讓嶽母回老家,丈夫也是不停地挽留,隻是,不管他如何解釋,莉莉都隻是扔下一句話“花錢找保姆看孩子”,除此之外别無他話。
對于自己的決定,莉莉稱一點也不後悔,相反,她還覺得自己是明智的,她說了這樣一番話:
“在沒找到保姆之前,我們會輪流請假在家帶孩子,他有他的工作,我也有我的事業,我們倆工資也差不多,沒必要非讓一個人全力承擔,畢竟孩子是我們兩個人的,就該我們兩個一起出力。我其實還挺感謝他的,是他讓我意識到他把我媽的付出全都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了。隻有讓他親自體會到帶孩子的苦和累,他才不會覺得我媽這一年半的幫忙是輕松的,作為子女,如果不能體諒長輩、尊重長輩,那也配不上長輩對我們的好!以後就算是婆婆願意過來幫忙,我也會這麼和他說!”
其實,生活中,夫妻因為照顧雙方父母以及孩子而發生争執,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
有太多的人,對自己的父母盡孝時,非要拉着伴侶一起孝順,可一旦對伴侶的父母,ta們卻是冷眼旁觀、能當作看不見就當沒看見。
很多人總說,誰的父母誰孝順,伴侶并沒有義務,畢竟你的父母沒把人家養大。
這樣說的确是沒錯,因為每個子女都對自己的父母負有主要的責任,但如果你對伴侶的父母不尊重、不上心,那麼,就不要再去要求伴侶要對你的父母體貼、孝順。
再一個,關于老人幫帶孩子,很多人總是認為“嶽母是在幫女兒,婆婆是在幫兒子”,和女婿、兒媳無關。
不可否認,作為父母,肯定是最心疼自己的孩子,幫得最多的也是自己的孩子,但不管是外婆還是奶奶,因為有了她們的幫助,小夫妻才有更多精力去拼事業。
嶽母是幫她自己的女兒,但她也間接幫了女婿,因為若是沒有她,要麼女兒、女婿有一人在家全職帶娃,要麼就得花錢找保姆,而不管是哪一種,對女兒、女婿的家庭來說,都會無形中增大了經濟上的壓力。
同樣,婆婆雖然是幫自己的兒子,但也間接幫了兒媳。
作為夫妻,最是要互相了解、扶持,遇到難處時,不管是哪一方的父母願意伸手幫忙,其實小夫妻最是應該感恩、尊重,而不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心疼,對伴侶的父母卻肆意使喚。
就像莉莉的丈夫,如果沒有嶽母的幫忙,他絕不可能過得像現在這樣輕松,看在這個的份上,嶽母生病住院,他也應該有最基本的表示:哪怕是一句關心、一個探望,這些足以讓嶽母、莉莉感覺到溫暖。
當然,對于有婆婆幫忙的兒媳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婆婆幫我們帶了孩子,那麼,在她有需要時,能表示的一定要有所表示,而不該像莉莉的丈夫那樣,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享受到老人出錢出力、事無巨細的幫忙所帶來的“好處”,卻在老人有了需要時,總是想撇清自己和老人之間“沒關系、沒義務”,一點都不願意搭把手,這不是有分寸,而是無情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