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苗懷明:重讀牟宗三《紅樓夢悲劇之演成》(紅學經典重讀之八)

《紅樓夢悲劇之演成》一文專論《紅樓夢》的悲劇。《紅樓夢》寫了一場大悲劇,這可以是多數讀者的一個共識。這場悲劇的本質和性質是什麼?它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對此則因各人的了解不同,衆說紛纭,至今未有定論。

牟宗三

作者認為“在《紅樓夢》,那可說而未經人說的就是那悲劇之演成。這個問題也就是人生見地問題,也就是支援那部名作的思想主幹問題”,故此結合文本,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所提出的一些見解頗有參考價值。

與同類著述相比,該文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對高鹗及後四十回的評價。

他認為“高鹗的見解高,技術也不低”,明确說自己喜歡後四十回更甚于前八十回。衆所周知,随着胡适《紅樓夢考證》的面世,高鹗及後四十回逐漸成為紅學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胡适認為高鹗是後四十回的作者,所寫不少地方與前八十回不一緻,對其多有批評。人們基本接受了這一觀點,因而對高鹗的評價也比較一緻,那就是基本上以批評為主,貶多褒少,認為後四十回是狗尾續貂。

作者則不然,他認為後四十回對前八十回具有點睛之功,完成了全書的大悲劇,“若沒有高鹗的點睛,那辛酸淚從何說起?是以全書之有意義,全在高鹗之一點”。

其實無論是胡适還是魯迅,他們在指出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人物情節不一緻的同時,也都正面肯定其完成全書悲劇的意義。遺憾的是,人們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這一點,人為放大高鹗及後四十回的缺憾。

《周易哲學演講錄》

牟宗三對其加以強調,從正面肯定高鹗及其後四十回的功勞,這在對高鹗一片罵聲的當時是難能可能的。他的這一看法後來林語堂在其長文《平心論高鹗》中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二是對《紅樓夢》悲劇的認知。作者提出導緻《紅樓夢》悲劇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人生見地之沖突”,一個是“興亡盛衰之無常”。

關于前者,他認為“在中國舊作品中,表現人生見地之複雜與沖突無過《紅樓夢》”,《紅樓夢》的悲劇與其他小說比如《三國演義》、《水浒傳》、《西遊記》不同,它不是“善惡對抗的悲劇”,在作品中,“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牆的灰色人”,書中所寫“在為人上說,都是好人,都是可愛,都有可原諒可同情之處”。

但是由于每個人“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而各人性格與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能反躬,不能設身處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由此産生悲劇,這是“最悲慘的結局”、“真正之悲劇”。

牟宗三熊十力往來信劄

應該說,這個觀點是極有見地的,更契合作品自身的實際。長期以來,人們往往習慣于将《紅樓夢》悲劇的解讀意識形态化或者政治化,用二進制對立的思維模式來解讀,刻意強調人物之間的對立和沖突,要麼變成對封建家族罪惡的控訴,要麼變成對封建禮教的的聲讨和批判,将作品人物之間的思想、性格層面的沖突刻意拔高,貼上政治标簽。

無論是清末民初,還是建國之後的幾十年間,這種做法很是流行。這種了解固然讓作品的思想顯得有高度,但并不符合作品的實際。

《中國哲學十九講》

從作品的實際描寫來看,賈寶玉固然特立獨行,不合時流,言行不被衆人了解,但他每天面對的都是自己的親人,要麼是祖母、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大家性格、思想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發生點沖突是必然的,也是可以了解的。

是不是有點沖突就變成不可調和的原則之争、階級之争呢。每個讀者都有類似的生活體驗,都生活在自己的家庭裡,不妨想象一下,父母批評自己幾句,自己頂了幾句嘴,是不是兩人的關系一下就成為原則對立的仇敵呢,恐怕不是。

《紅樓夢》是一部以描寫家庭生活為主的小說,所寫不過家庭瑣事,對此不必過于拔高,應當立足于平凡的人生而不是宏大的政治背景來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情節。這正如作者所說的:“這幕悲劇竟一無所恨,隻恨思想見地之沖突與不了解。各人都是閉着眼一直前進,為自己打算,癡心妄想,及至無可如何,必有一犧牲,這是天造地設的慘局!”

《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

三是對賈寶玉出家的了解。

賈寶玉出家是全書的終結,對其原因,一般的了解是因為林黛玉去世對其打擊太大,因而走向空門。作者對此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為黛玉出家實在是一個巧合,而事實上促成他這個目的與前言,卻有好多其他成分在内”,賈寶玉出家的主要原因“尚不在愛黛玉心切,而實在思想之乖僻與人生之無常。這兩個主力合起來,使着寶玉感覺到人生之無趣”。

應該說,作者的了解更為全面,也更為深入。毫無疑問,林黛玉的離世,對賈寶玉确實打擊很大,這使他對人生的了解更為透徹。但他也有很多不能出家的理由,父母之愛、妻妾之情、手足之誼、主仆之義,都不是随便可以放棄的,但是經曆過一系列的變故如抄家、親人死亡之後,他深刻體悟到人世間的無常,由此看淡各種情緣,為求解脫而逃離俗世。

在作者看來,寶玉出家并不是沖突沖突的高潮,恰恰是沖突的解決,這裡面沒有對錯,也沒有誰需要寬恕,賈寶玉出家自有自己的想法,賈政、王夫人、薛寶钗等人的不舍也有自己的理由,大家由于不能了解而分道揚镳,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牟宗三文集》

這個悲劇并不僅僅屬于賈寶玉,也不僅僅屬于《紅樓夢》,這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悲劇,超越時空,具有普遍性。讀《紅樓夢》,也可由此獲得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