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方泉:一部傳遞反腐倡廉正能量的好小說——楊鶴高《大清知府》讀後感

一部傳遞反腐倡廉正能量的好小說

——楊鶴高《大清知府》讀後感

朱方泉

一天上午,我到縣委宣傳部找呂述谡主任有事,他送給我一本楊鶴高的長篇曆史小說《大清知府》,并約我讀後寫一篇書評。我當時心想,書評都是大咖的專屬,自己能力有限,就寫點讀後感吧。

回來之後,我就開始抽時間閱讀起《大清知府》。才看開頭,就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感染住了。于是,我就早起晚睡、牽腸挂肚地追讀起這部小說來。不到一個星期,這部24萬字的長篇小說就被我全部讀完。

讀罷掩卷,我的心裡升騰起一個詞:“感動”!手不釋卷的幾天,我的心裡一直被呂又祥、呂昌際、呂士淑祖孫三代人所牽,直至全書讀完,頓覺感歎、欽佩、怅然。不得不說,這不僅是三代知府的魅力,更是楊鶴高先生寫作的功力。他的文字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随着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不斷的構劃着書中各類場景的演繹,揣摩着各色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心理活動。楊鶴高先生不愧是一個從事戲劇和文學創作的老作家,他以豐富的閱曆和學識,用精巧的設計和安排,在錯綜複雜的案件中匠心獨具、抽絲剝繭,給我們呈現了一幕幕精彩的劇集。我十分驚歎作者的敬業精神和寫作能量,能寫下這24萬字的宏篇著作,客觀、真實的描寫了沭陽呂氏三代清知府的感人事迹。作者巧妙的構思,周密的思維,讓事态的發展順理成章,對人物的刻畫惟妙惟肖,對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控也翔實周到,活脫脫地把鮮活的曆史人物搬到了作品之中。同時,作者也用有力的筆觸,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無情地鞭鞑了人性的貪欲、自私和冷酷,為我們展示了真實的封建王朝的曆史畫卷。

一字血書自始至終貫穿着全書,扣人心弦,引人入勝。清康熙五十年(1711)深秋,沭陽呂莊農民呂謙伯因對官吏強行征糧征陳稅态度蠻橫,心中來氣,上前理論,不想殘遭酷吏毆打,緻重傷。臨終時,他将自己的褂子前襟撕了一塊下來,又狠狠地将自己的手指咬破,用鮮血在撕下來的衣襟上寫了一個字。之後,囑咐夫人把它放在一個楠木小拜盒裡鎖起來,以後把這個字交給孩子,讓後代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個血書上到底寫的是一個什麼字呢?當時沒有披露,讓你不由得抓緊看下去。

時間到了乾隆八年(1743)暮春,袁枚來到沭陽任知縣。他慧眼識英才,與呂又祥一見如故,成為知己。呂又祥取出家中珍藏的楠木小盒,請求袁枚指點迷津。袁知縣仔細端祥這一字血書,問及當年的舊事經過。思索片刻,然後提筆伏案疾書,寫下了一紙訓詞:“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同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書寫完畢,袁枚将紙交給呂又祥,讓他把訓詞連同父親的血書一并藏于盒内,日後可作為子孫們做人之準繩。這血書是一個什麼字?此時仍然是個迷。

之後近七十年,這個收藏血書的楠木小盒,就在祖孫三代的手裡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直到呂士淑去世之後,程氏在整理遺物時,才在一隻書箱裡,取出儲存了幾代的楠木小盒,然後打開小盒,取出那一字血書,告訴呂傳機說:

“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祖孫三代一直記住這個字,三代人代代相傳,如今,你是第四代了,該你保管這份一字血書了。”

此時,終于真相大白。原來,這用鮮血寫成的一字血書,就是一個“民”字!

執政為民、清正廉潔,這正是呂家三代知府的優良家風,也是《大清知府》的主題。在全書中,呂氏祖孫三代知府秉承祖訓,清廉正派,克已奉公,一心為民的動人事迹比比皆是。呂又祥在任湖南常德知府時,因勞累過度辭官回家養病,臨行前,竟有千人下跪,拜别呂公。呂又祥之子呂昌際在任山西平陽、太原知府時,父殁辭官回家贍養老母,廣做善事,他本人壽終時,沭陽全城群眾空巷而出為其送葬。呂又祥之孫呂士淑,在任江西吉安知府時,累死于任上,年僅36歲。妻子和幼子扶棺領柩傳回沭陽故裡時,吉安全城各巷皆空,萬民啼哭,悲聲震蕩長空。楊鶴高先生用他那有力、巧妙的筆觸,生動地描寫了呂氏三代清知府的感人事迹。在謀篇布局上,按照曆史脈絡,娓娓道來,既揭示了榮辱之理,又闡述了為官之道;既講述了宦海風險,又描摹了人間風情。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讓讀者得到啟發,受到教育,回味無窮。

《大清知府》的又一個顯著的特征是:每一章節的開頭,都有幾句引言放在前面。這是楊鶴高先生的又一絕妙的寫作手法。在這些引言中,有的是諺語,有的是名人語錄,有的是哲理名言,有的是古訓老話。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都有,既豐富多彩,又隽永耐讀。這些引言,不僅可讀性強,而且很有針對性,對閱讀本章節的文字,能夠起到一個提綱挈領、引人入勝的作用。如:在第十章“病乞歸裡辭官去,千民跪别送親人”中,開頭的引言是引用一位哲人的話:“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拿着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燒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這樣的引言就引用得恰到好處,充分地表明了呂又祥一生為官操勞,身體每況愈下,蠟燭燃盡,不得已才辭官歸裡。而臨行前,他又把最後燃燒着的火炬交給了下一代,把勤奮努力、吃苦耐勞的良好家風傳給了兒子呂昌際。難怪群眾得知呂又祥病乞歸裡的消息後,紛紛前來送别,一時竟有數千人跪成一片為他送行,官吏想勸阻都勸阻不住。

在《大清知府》中,楊鶴高先生為了增強作品的可讀性,在每一章節的後面,還分别增添了一些民間俗語。如:四大好聽、四大難聽;四大白、黑、紅;四大酸、甜、苦、辣;四大喜、四大怕、四大實話,等等。這些民間俗語,雖然與作品本身沒有多少關聯,但也具有一定的可讀性,看完之後,讓人眼前一亮,長了見識。是以,有着一定的收藏價值。

總之,讀完楊鶴高先生的這篇長篇曆史小說,我是受益匪淺,激動不已。本人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去追讀一部長篇小說了,尤其是退休之後。這部小說說的是清朝乾隆時代的事,是以沭陽呂氏呂又祥、呂昌際、呂士淑祖孫三代勤廉為主脈,展示的是呂氏家庭的傳世家風和傳統文化,但是,以史為鑒,它也在傳遞着中國清官反腐倡廉的正能量,對我們今人也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義。

最後,特賦詩一首,作為這篇讀後感的結束語:

讀罷楊公知府傳,心潮翻騰起波瀾。

一字血書傳三代,兩袖清風樹典範。

鞠躬盡瘁保社稷,披肝瀝膽解民難。

呂氏家風當弘揚,追夢路上學先賢。

作者簡介:朱方泉,網名“白水”,江蘇沭陽人,50後出生,退休幹部,喜歡讀書、寫作,在文字之間盡情徜徉;愛好旅遊、攝影,在大自然中快樂生活。

投稿須知:

一、本平台接受自然來稿,兼顧挖掘本地文學新星、培育潛力作者。

二、投稿以小說(故事)、散文、詩歌(含古體詩、散文詩)、文學評論為主,不違背政治内容,文字表達清新流暢,歡迎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作品。本平台編輯部對來稿有删改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

五、每月選一、二篇人氣獎(點選量300以上),獎金由當月平台收入而定,與紅包一起發放。

(謝謝您的閱讀 敬請點選新城文學 關注二維碼 不忘點贊與轉發喲再謝!

(圖檔選自網絡 如果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