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怎樣做閱讀筆記最有效?|每周一問

老師,怎樣做閱讀筆記最有效?|每周一問

“每周一問”第207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衆号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讨論教育熱點話題,實作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後,下期主題将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讨論。每期幸運微友将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志,連續5期“打卡”留言,還有專業教育書籍相送哦!

要教書先讀書,善教者必善學者。讀書是教育者的根。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相信老師們都對“讀書滋養精神”有親身體會,也感受過讀書對培養學生、對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而在閱讀過程中,閱讀筆記對于我們了解文本、梳理邏輯以及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來說,都是一個關鍵工具。那您是如何記閱讀筆記的呢?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老師們分享了自己做閱讀筆記的方法,非常實用,快來看看吧~

每周一問

老師,怎樣做閱讀筆記最有效?

@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方莼:截圖做記号,心得做分享

在數字化時代,比起紙質書,電子書由于其便攜性等特點而更受歡迎。于我而言,這使我做閱讀筆記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電子書時,看到精彩之處,我就會截屏儲存。當讀到令我覺得特别有觸動的詞句,我還會在截圖上劃線、畫圈做記号。将做過記号的截圖,配上簡短的文字作為閱讀筆記,發到朋友圈進行分享。此舉常常會引起朋友圈的熱烈讨論,甚至還會有朋友是以對這本書産生了興趣,也跟我一起進行閱讀。而這些連鎖反應進而成為我繼續閱讀的巨大推動力。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 胡繼東:導圖觀全局

導圖觀全局。有時看書,一時半會不能領略它的主旨,這時我會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幫助自己把握全局。最近我在讀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時,覺得有些偏理論,比較枯燥,我結合章節題目做個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大緻了解後,便定下心接着看下去。有時讀完整本書,也可以用思維導圖做知識小卡片,友善自己記憶,日後能快速提取所需知識。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第二國小 常麗輝:與書為友 魅力閱讀

做閱讀筆記要建立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首先要認真閱讀一本書,其間,輔以“跳讀”和“速讀”,保持張弛有度的節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書的精華内容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内容上。

1. 摘錄儲備精華:把閱讀到的精彩的、有意義的語句、重要的片斷摘抄下來,可以分類記錄。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有需要時可以從“寶庫”裡搬出來,以便參考。

2. 批注凝神聚力:在閱讀時,為了加深自己對文章内容的了解,可邊讀邊圈圈點點,把書中的重點詞句和重要内容用不同标記勾畫出來,或在空白處寫上批語、心得體會、意見。

3. 讀後感輸出收獲:讀書之後,可以将心得體會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并寫下來。在此過程中,不斷推動自己進行深層思考,同時也能檢閱并提升讀書效果。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實驗國小 朱彥妮:閱讀筆記是思維的體操

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曾提出“活動與意識統一的心理學原理”。在閱讀時,我習慣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整理讀書筆記。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就是在閱讀活動中,對書本内容進行系統性梳理,并且摘錄、概括關鍵詞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調動人的進階心理技能,能夠讓閱讀過程更加深刻。整理方式一般為四個步驟,第一步确定中心詞,第二步确定二級分支(可以根據目錄整理),第三步從二級分支中确定三級分支。這樣一本厚書可以讀薄,有助于後期回顧。

老師,怎樣做閱讀筆記最有效?|每周一問

@劉曉林:小打卡,大能量

每天讀書以後,自己利用手機軟體,将閱讀筆記、學習心得,分類整理好,記錄在手機的小打卡上,形成打卡月曆,找到成就感。時間是最好的貴人,如同春風化雨,點滴入土,天長日久,潛滋暗長,我們堅持做閱讀筆記,定能從中形成自己的認知模式,會有大收獲。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國小 吳玲玲:關注疊合度

讀書時,要積累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疊合度不高的靓詞佳句,這是學習一位特級教師的做法。閱讀教育類專著,時常會因專業術語或生疏詞彙,導緻自己難以堅持讀下去。此時,我會将這些詞圈畫出來,加以咀嚼,更新到自己的知識架構中。如在閱讀《詩化哲學》一書時,讀到“浪漫本體論”“德意志浪漫哲學”這些反複出現的概念,适當停一停,想一想,讓自己有個消化吸收的過程,着急趕工式閱讀隻會讓閱讀興趣漸失。

@山東省諸城市林家村國中 劉煥友:“三記法”:記感動,記疑惑,記精彩

一記書中讓自己感動的文字。書中讓自己感動的文字,就是那些能引起自己情感上共鳴的文字。這些文字有血肉,有溫情,有靈性,讓自己欲罷不能,隻有摘錄下來,以待日後慢慢“咀嚼”,細細“品味”,才能讓書籍滋養自己的心靈。

二記書中讓自己疑惑的文字。在讀書過程中,有些一時難以了解的文字,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在适當時機,我們可以通過查閱别的書籍,或者向别人求教等方式,去搞明白這些文字表達的意思,抒發的情感,揭示的哲理。

三記書中那些特别精彩的文字。或是景物描寫精妙絕倫,或是人物描寫精到傳神,這樣的文字,都要摘錄下來。摘錄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能夠建構自己的語言體系,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準。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國小 王燕:閱讀筆記的四級版

1.0版:散,随文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時,看到深有共鳴或啟迪的文字,一定要圈圈劃劃,如果再寫點批注更佳。

2.0版:厘,梳理摘抄。随文圈畫批注較多時,我們要對其進行梳理,因為當時留下的閱讀痕迹隻是即時所寫,之後梳理時可以進一步整理,把最精要的部分摘抄下來,以備後需。通過這種方式把閱讀變“薄”。

3.0版:聚,寫讀後感。我們往往會遭遇這樣的尴尬:讀了很多書,最後沒有留下什麼,那是因為心靈還沒有好好品味。如果寫寫讀後感,那就能重新審視閱讀過程及閱讀内容,把那些散落的思想聚攏起來,然後提煉,把書讀到心靈深處去。

4.0版:用,反思實踐。閱讀的最高境界當是學以緻用。讀完一本書後,其間讓我們印象深刻的,當掩卷反思,與自己的生活、工作結合起來,然後運用到其中,以解決實際問題,讓所讀“活”起來。

老師,怎樣做閱讀筆記最有效?|每周一問

@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 黃少虎:

為師27載,我認為:關于讀書,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厚積薄發;要撥開雲霧,才能看得透徹。

一、帶着批判與吸收去品讀全文。古人言: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要有批判思維,這是我的視角與态度。讀書不是影印,不是讓你全盤接受,我們要去分辨、鑒别、吸收、批判。我們要帶着質疑與批判的眼光,帶着邏輯性與辯證性的判斷,帶着逆向思維的方法來求證。如此,我們的思維會發散、思路有邏輯與辯證,在批判中吸收與内化!

二、帶着臨摹與借鑒去摘抄精華。讀書時,有時我會在上面做筆記、點評、摘抄,甚至親自臨摹與仿寫,旨在讓書本在我的閱讀後變得富有生命、進而化成自己的語言。

三、帶着思考與共鳴寫讀書心得。讀書是自我提升的過程。閱讀後我會帶着思考與共鳴寫讀書心得。如果沒有及時記錄,你的靈感就會稍縱即逝;沒有認真整理,你的頭緒會雜亂無章;沒有積極思考,你隻是在實錄生活。筆錄我心,心随我想。有寫作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升華,有升華才會成長,讓自己在為師之道上更理性、健康、快速地成長。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嵇怡:适合+有效+記錄

1. 三色劃線法:我習慣在讀書時用三種不同顔色的筆劃出文中的“金句”“價值思考點”和“故事呈現”,分類劃線,便于查詢。

2. 個性排版法:我習慣把筆記本的頁面分為左中右三部分,左列最上面寫上篇名,下面寫下簡介,中間部分把金句和價值思考點進行摘抄,而最右列寫下讀書的點滴感悟,記錄下閱讀中捕捉到的一些關鍵詞。

3. 行動清單法:我看每本書(每篇文章)都可以列出1-2個行動清單,采用進度條去進行讀書進度的記錄,更好地實施讀書這件事情。

每周幸運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志,分别是@黃少虎、@吳玲玲、@王豔。恭喜這三位老師,雜志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将詳細郵寄位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讨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論文末下一期的問題,标題醒目、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機關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系噢!)

本周,我們特别邀請熊倩老師給大家帶來經驗分享:

老師,怎樣做閱讀筆記最有效?|每周一問

(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兵希國小 熊倩))

巧做閱讀筆記,提升思辨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教者必善學,巧做閱讀筆記是提升思辨能力的“利器”。教師要自己會讀書,才能教學生善讀書。讓學生學會閱讀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一份好的讀書筆記,可以讓我們從閱讀中提升思辨能力,同時也友善自己随時複習,實作高效閱讀。

一、示範指導,巧用标記

在引導閱讀時,教師要發揮示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邊讀邊做不同标記。一,用不同的畫線方式對标記的對象進行區分。比如用直線表示“很重要”,“波浪線”勾畫“非常重要”,圓圈方框圈出好詞佳句等。二,用不同顔色的筆标記。紅色标注文本的人物,綠色标注事件,黃色标注時間線等。三,用繪畫呈現。讀書筆記不僅限于文字,也适用于插畫。我抓住兒童感性思維強的特點,在講授《曹沖稱象》時,引導孩子用繪畫的形式展現稱象的過程。由此,我再引導孩子們将這一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有的孩子閱讀了《柳林風聲》,就将俠義十足的老獾、敦厚老實的水獺、追求時髦的蛤蟆等動物形象一一畫出來,這樣的方式既增添了閱讀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對形象的認知。

二、啟用篩選,摘抄詞句

思維導圖和摘抄詞句是最常見的讀書筆記方式。二者既有利于積累知識,也鍛煉了篩選有用資訊的能力。

讀完一段話或者一本書,可以将書中優美或感興趣的内容摘抄下來。這是審美鑒賞作品的直接方式,也是積累語言、知識、寫作素材的重要管道。摘抄時要标明出處,如書名、頁碼、作者以及日期,友善之後的學習查閱與運用。由于我所教的是低年級國小生,不可能要求孩子像評論家那樣長篇大論。我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從摘抄詞語開始,然後再到語句、段落。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摘抄的詞語做解釋、收集近反義詞、進行仿句練習等,達到有效摘抄。

做思維導圖可以培養篩選資訊的能力,也有助于我們了解書寫的結構、理清思路。這種筆記形式對低年級學生比較困難,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比如,在推薦《小王子》這本書時,我們可以先做一個章節導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當他們靜下來細讀後,給出一份不完整的思維導圖,引導他們根據所讀和提示完成剩餘部分。學生在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加強了記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而更好地把握主要内容。

三、交流展示,激發興趣

對于自己做的筆記,學生很期待讀者的點評。此時,我們可以借用分享交流的方式,在班級開展定期的閱讀分享會。大家互相觀摩學習,分享閱讀卡片和随筆感言,激發學生做筆記的興緻。此外,還可以舉辦制作讀書手抄報活動、繪制人物關系圖、制作書簽等筆記方式,将優秀的讀書筆記彙編在班級手抄報上,供大家學習參考。

制作讀書手抄報、巧用繪畫、制作人物關系圖等筆記方式,既是對閱讀成果的交流展示,也是激發閱讀興趣的支點。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極為豐富,要相信他們可以靈活地再現書中情境。通過交流展示,将閱讀自主權還給他們,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思辨能力。

四、問題清單,創生成果

疑問是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是升華了解的關鍵。我從不同學情出發,鼓勵閱讀水準較高的孩子利用讀書筆記記錄疑問,然後彙總為問題清單。比如,我告訴學生,書中的人物命運就交給你啦,你可以改寫,也可以續編。這一建議的提出,讓學生們對做讀書筆記産生了濃厚興趣,寫作欲望也變強烈了。針對閱讀薄弱、不善思考的學生,則創設情境、啟發思考。比如,讓孩子寫下最想咨詢作者的話,或給書中人物寫信。他們詢問的過程,是一種創生成果。通過與文本互動、學生間互問互考,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于促進他們的閱讀了解和思維發展。

這種讀書筆記難度較高,實際上是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讓個體創造不一樣的閱讀成果,激發創造性和思辨能力。

有效的閱讀一定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否則便是走馬觀花,不解其意。巧做閱讀筆記,既能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寫作水準,也避免了無效閱讀,有助于提升思維。

感謝熊倩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背景等着您哦!

【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周的話題: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内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勞動教育的内涵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的,但有一個重要原則是它絕不僅僅是體力勞動,而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互相結合。您是如何落實勞動教育的呢?歡迎與我們分享。

每周一問

老師,您有哪些勞動教育的好方法?

亦可留言「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采用,我們将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雜志)

微信編輯|劉彥男

責任編輯|譚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