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彬彬有禮的孩子,總是會不自覺地心生好意。沒錯,禮貌是傳統美德,是刻在骨子裡的教養。相較于成績來說,其實孩子的道德和教養更重要,是以從小開始,就教育他們成為懂禮貌和涵養的人。
可偏偏在事與願違的時候,凱瑞是家裡的“寶貝疙瘩”,父母和家人都極其寵溺。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對于他的要求,基本都是有求必應,甚至還會超額滿足。因為在家人看來,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生活,就是愛的方式。
原本以為在愛中長大的凱瑞,會成為内心善良且懂得感恩的孩子,結果他偏偏自私任性,甚至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懂。對着父母家人大聲呵斥,稍不滿意就會大發脾氣;對着旁人也是各種甩臉色,絲毫不顧及别人的感受。

看着孩子如此沒有教養的表現,父母才認識到錯誤。他們清楚地知道,孩子今時今日沒有禮貌的表現,都是源于父母教育的結果。所謂有因才有果,正是教育上的不到位,才讓孩子變得如此驕縱任性。
确切來說,孩子不懂禮貌要麼源于父母的過度溺愛,要麼源于父母的管教不嚴。而不懂禮貌的表現,更是五花八門:随意打斷他人說話、碰見長輩不打招呼、不肯認錯誤等等。可不管哪一種表現,都會影響甚至斷送孩子的前途。
禮貌和教養的種子,如何才能種在孩子心裡?
一、适當的引導
沒有生來就懂禮貌的孩子,是以父母的引導特别重要,教會他們在适合的場合,說适合的話、做适合的事情,慢慢養成習慣。遇到長輩時,教孩子主動問好;做錯事情時,引導孩子承認錯誤……
禮貌的養成,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父母不可采取過于強硬的手段,避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同時,大人也要做好保養,身體力行地去影響孩子。
二、誠懇的誇贊
對于孩子表現優秀的地方,父母要真誠地誇贊,表揚他們的做法。其實孩子對禮貌沒有太多概念,甚至不知道哪些行為屬于禮貌,而哪些屬于不禮貌。父母恰好可以借助誇贊的方式,給孩子做好指引。
通過誇贊和肯定,孩子就會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并且堅持做下去。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誇贊會激發他們的表現欲,以及自信心,一舉多得。
三、不強推
培養孩子禮貌的路上,父母要謹記一個原則——不強推,絕對不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若是天生就膽怯内向,強推隻會起反作用,會讓孩子更加害怕。
千萬不要急于求成,禮貌和涵養都是刻在骨子裡的,隻要孩子内心有禮貌,行為上有所欠缺,也是可以慢慢調整的。說到底,内在的涵養比表面功夫更重要。
寫在最後:沒有禮貌,終究是有損形象的标簽,有必要早早替孩子摘下來。不過父母要掌握節奏,先從調整心态,以及教育方式開始着手。
聲明:文中圖檔均來自ins,部落客為@kidzootd,如果你在教育育兒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或者遇到了讓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歡迎一起來探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