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文章頭部
文:花開半夏
圖:大俗攝影
平常留守在村裡的大都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一起打撲克,聊聊家常。若是閑暇之餘,坐在他們中間聽一會,附近村莊的稀奇古怪的事就會了解很多。

昨天下午,閑來無事,去那裡玩了一會,聽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我們鄰村。
王老漢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國勝,二兒子國強,小兒子國安。
王老漢的職業是,賣樹的“行戶”。專門為買賣雙方牽線、議價的一種職業。靠着這份收入加上幾畝地,勉強拉扯三個孩子長大。
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各自都分家另住。
大兒子住得比較遠,二兒子是教師,房子買到了離學校不遠的鎮上。平常老兩口就和三個兒子在自己的老院住。
當初給弟兄幾個分家時,因為分地的事,老大和父親鬧得僵。
老大說:“我最吃虧,隻有一畝半,還是窪地。”
父親說:“隊裡就給我四塊地,一塊兩畝,兩塊一畝半,一塊一畝八。二畝地我自己種,三塊分給你們弟兄三。你說,咋分?
那多出的幾分地,我也不可能給劃下來。你是老大,就是吃點虧咋啦?”
面對父親,老大夫妻有很多抱怨。覺得父母偏心,最不親近的是自己。是以,他們有了孩子之後,也沒有讓公公婆婆幫忙帶,加上住得比較遠,平常基本不走動,時間長了,就形同陌路。
後來,父親生病,兄弟幾個坐在一起,商量怎樣醫治。
老大說:“這幾年,爹娘也沒管過俺,你倆看着辦吧”
“哥,你可不能這麼說,那年你兒子小強生病,爹不是給你拿過錢嗎?”老三憤憤不平道。
“不管怎樣,他是生咱養咱的父母,你不管,不怕别人看笑話啊”老二也勸道。
“爹平常掙的錢都給你們倆了,這麼多年,隻有小強生病,他送去二百塊錢。那是他給他孫子看病的,如果沒病,還不是一分也見不着他的錢!”
“爹娘年紀大了,平常頭疼發熱的都要用錢。我們哪裡會要他的錢”老三很生氣。
看着三個兒子為錢吵起來,王老漢氣得渾身哆嗦。
“你滾,權當我沒生你這個大兒子!”
老大在父親的責罵聲中,懷着一腔怒火離開了。
就這樣,父親從生病到離世,他都不再露面。已經完全和父母脫離關系了。後來母親去世時,兩兄弟也沒有通知他。出殡當日,村上人都議論紛紛:
“這老大,真是個白眼狼,父母算是白養他了。”
“養個小狗也知道報恩來,他這樣還算個人嗎?”
“生不養,死不葬,他咋做得出啊,難道他是靠着樹長大的嗎?”
這樣的一個人,在孩子的家庭上,也喜歡指手畫腳,他自己的三個孩子,也因為他的無理取鬧,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大女兒結婚沒多久,因為家庭瑣事和婆婆鬧别扭。他為了給女兒出氣,跑到女兒婆家門口大罵。誰知,他這一鬧,讓本來很小的沖突不斷發酵變大。
女兒和丈夫兩人各自為了自己的父母說話,兩人沖突也漸漸增多。最終,女兒落得個離婚的下場。
二女兒談了一個男朋友,男方家庭比較窮,他剛開始很反對。但,因為女兒已經懷有身孕,隻好同意,不過他有一個條件。
他提出要10萬彩禮,男方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他認為男方,是看女兒懷孕了不值錢,不肯去借,便揚言要打掉這個孩子。
女兒不舍得,苦苦求他。他看女兒不争氣,氣得伸手推她出門。一不小心,女兒肚子撞到了桌子角,孩子流産了。
事後,女兒和男朋友也分手了,二女兒對父親失望,傷心之餘自己遠嫁他鄉,多年不曾回來。
兒子結婚後,他就對兒媳百般不滿。他嫌兒媳整日坐在鏡子前描眉打扮,出去經常跟鄰居們訴苦:“一個農村人,整日的就知道打扮,地裡活一點也不會幹,娶個這媳婦,真是倒黴!”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他的口無遮攔,讓媳婦聽到了。原本她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回到家後,和他們大吵了一架。
那次以後,他們越發看彼此不順眼,兒子夾在中間也是為難。時間長了,根本沒法生活在一起生活。
别人都勸他老兩口搬出去,讓孩子們過自己的生活。他眼一瞪:“我辛辛苦苦蓋的房子,我憑啥搬?我不搬,要走,也是她走!”
媳婦受不了這樣的家庭,最後也離婚了,女兒帶走了,留下一個兒子。
去年,他得了腦中風卧床不起。三個孩子在外地,誰也不願意回來照顧。
真是“前頭有車,後邊有轍”,孩子們也跟着他有樣學樣。
如今,他卧病在床,他是否會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呢?
這是文章尾部